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相关信息
曾朴
相关信息: 收藏

 

        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
求学

        曾朴生于书香世家,曾家是常熟望族之一,祖上世代为官。曾朴的父亲曾之撰中年时辞官回到家乡,在明朝御史钱岱“小辋川”基址上,苦心营建达二十年之久,春花秋月、梦后楼台在不无虚拟意味的园林中自然而然起来。曾之撰对曾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萤雪苦读换来春风得意。曾朴自幼聪慧好学,他表面上受着科举应试的教育,实际上常常背着他人沉浸在文艺书籍中,他文学的基石在无形中得以奠定。
        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以墨污考卷出场。
        弄污考卷事件发生后,曾之撰为了不让曾朴过于难堪,立刻斥资给他捐了个内阁中书。在京任职的曾朴,眉宇间流露着自信,翩翩风华才子,交游广阔,豁达不羁。
        曾朴早年虽是个旧式举人,但却十分厌恶封建科举制度;在其少时所作《赴试学院放歌》中就痛切揭露清廷科场视士子如盗贼的现象,对那些孜孜攻读八股文章钻营功名利禄的文士表示鄙夷。他傲然高吟:“丈夫不能腰佩六国玺,死当头颅行万里,胡为碌碌记姓名,日夜埋头事文史!……男儿快意动千秋,何用毛锥换貂珥,君不见苍松古柏盘屈干云霄,安能局促泥涂日与荆枳比!”后来虽迫于老父严命并被督送登轮勉强北上应试,入场后却故意弄污试卷题诗拂袖而出, 愤然表示“功名不合此中求”!虽则,其父为他捐内阁中书留京供职,但傲岸的曾朴不惯于浮沉宦海,日与同好文友诗酒邀游。他留京几年,终觉得小京官生涯不足以偿其志,遂愤然出都,脱离宦海。
创办实业

        戊戌变法前夕,曾朴居上海,原是秉承父命拟创办实业,但在沪时常与改良派人物谭嗣同、林旭、唐才常、杨深秀等交往,畅谈维新,筹措变法活动,把创办实业的事置之脑后了。次年,变法失败,改良派六君子被杀,曾朴适回常熟料理父丧,幸未罹难。此际,曾朴诗词有《李花篇》,隐讽慈禧太后偏宠太监李莲英事,又有《盆荷》一首,隐叙光绪被囚瀛台事,非议朝政,为变法殉难志士鸣不平,也流露出希望光绪脱去桎梏重振国运的愿望。常熟名士沈北山冒死上疏请西太后交出政权,杀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这件哄动全国的大案,曾朴暗中亦参与其事。沈北山回常熟后匿居曾宅,事败,被捕入狱,曾补百般照拂。1900年,江南知府经元善联名一千二百三十人上书谏废立(光绪),曾朴也参与此举。这一时期的曾朴,受改良主义影响是颇深的。
        曾朴经营的文化事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中辍,后曾入两总督端方幕,仅任财政之案,未见作为。未及一年,端方调任北洋大臣,于是曾朴捐纳候补知府赴京引见后分发浙江,但因并无奥援,也仅仅充任杭州地方的发审委员与宁波清理绿营宫地局会办一类的闲曹小吏而已。
        辛亥革命前夕,曾朴参加江苏省教育会,与黄炎培、沈信卿辈相往还。光复以后,他当选为江苏省议员,继而先后担任江苏省官产处长、沙田局会办、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在这十几年的宦海生活之中,曾朴严拒加征捐税,力争教育专款,反对苏省执政军阀孙传芳呈征亩捐未果,而称病请辞的。
        在这期间,曾朴对于国家大事仍是颇为关心的。他对于袁世凯恢复帝制竭力反对,袁世凯称帝时,与蔡锷等为友,并资助陈其美等人反袁。1915年12月间,曾朴和冷御秋、钮永建等在沪谋划江苏主面的反袁运动,军费匮乏,他概然负筹款之责,并且输私蓄以充军实。
文学之路

        曾朴自幼笃好文学,养成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曾在北京同文馆特班学习过法文。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结识曾经在法国侨居多年的陈季同。在陈指点下,三四年内集中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论著,并阅读了许多法译的西欧各国文学名著,自云"因此发了文学狂"。
        五四运动发生那年,曾朴即摒弃旧学,立嘱留德学医的欢予耀仲在欧洲购买大批文学书籍,打算全面介绍法国文学,并着手编集了法国文学史大纲。他对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抱着赞颂态度的。他主张中国的文学应开辟“新路径”主张输入外国新文学;注入新血液以扩大中国文学领域;他也赞扬“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提倡纯净的大众化的白话文和“平民文学”。虽则,曾朴的文学观还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但作为出身于封建营垒的老举人,能够如此勇于接受新事物,洵属可贵。
        曾朴于1902年至1903年间在沪经营丝业失败,遂于1904 年与丁初我、徐念慈创办小说林社,大量发行译、著小说以鼓荡新风气,其中也包括金松岑等编著的鼓吹民族革命思想的作品。继又发行《小说林》杂志,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牺牲后,这个杂志发表了不少诗文传奇以示哀悼。在这一时期内,曾朴继金松岑原作续撰《孽海花》,鼓吹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思想也由此开始萌发滋长。这不但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了出来,也在政治活动中付诸实践。当时,清廷倍英款建沪杭南铁路,实则是出卖中国主权,舆论哗然,曾补与马相伯等鼓动苏浙商界通电请愿,鼓荡民气,誓死反对卖国行为。
        这年秋冬之间,清廷将残杀秋瑾的浙江巡抚张曾敫调长江苏,曾朴与上海《时报》主人狄平子领衔发起驱张运动,被清廷密电嘱捕,但他屹然不为动,鼓动驱张风潮日益高涨,终于迫使清廷收回成命。在这一阶段内曾朴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人物金松岑、黄人、庞壁子、黄宗仰等人交往甚密,从他所写小说《孽海花》的思想倾向看,曾朴在这一时期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立场是十分明显的。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正意味着曾朴是紧跟着历史车轮前进的。
        1927年,曾朴与长子虚白在沪创设真美善书店,办《真美善》杂志(真美善语出法国革命时期文学口号)。这一时期,曾朴的主要贡献是介绍法国文学。据现有资料统计,他翻译的法国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有31 篇 (部),尤其对法国进步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介绍最力,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强烈倾向的《克林威尔》,反对暴政的《嬉王》、《欧那尼》,暴露资本主义社会里黑暗的《笑的人》、《巳黎圣母院》等戏剧和小说,都是由他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废寝忘食的工作使得曾朴突发心脏病,几近不治,卧病两年,不能写字读书,只能靠欣赏法国音乐还有和家人用法语对话打发时间。
        在五四后上海涌现的富有天才的文人墨客中,曾朴是个异类。相较于徐志摩等人的留学经历,曾朴在从未跨出国门、从未接受过正统的西式高等教育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西欧小说和上海霞飞路上的异国风情而在精神上构建了一个全盘西化的世界。张若谷一生致力于文学评论和翻译,力图将法兰西文学文化的精髓介绍到中国来。他住在马斯南路(现思南路)上白人众多的洋房里,家居内部陈设与巴黎家庭毫无二致,在他家举办的文学沙龙,当时吸引了许多上海知名的文艺家。
        1931年,《真美善》杂志停刊,他回到家乡常熟虚廓园,潜心园艺,游憩养病,1935年病逝。
        曾朴一生共育有五子,分别为曾虚白、曾耀仲、曾光叔、曾叔懋与曾熹。
《孽海花》

        曾朴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孽海花》。《孽海花》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的一部。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封建士大夫的昏庸与堕落。全书写了200多个人物,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在选材、 结构、语言方面都独具特色。l]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孽海花》的始作者为金天翮,先写了6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在中国留日学生所办革命刊物《江苏》月刊第八期上发表了第1、第2两回。后将原稿寄给曾朴所办小说林书社。曾看后,认为"是一个好题材",对小说写法提出一些意见。金天翮本是诗人、学者,自觉"究非小说家",遂与曾朴共同酌定全书60回的回目,改由曾朴续写。曾朴接手后,"一面点窜涂改,一面进行不息,三个月功夫,一气呵成了二十回",分别于光绪三十一、三十二两年,由小说林社在东京印刷出版初集(1至10回)和二集(11至20回)两册,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光绪三十三年(1907)《小说林》杂志创刊后,又继续发表至25回。1927年《真美善》杂志创刊,陆续发表修改后的第20至25回和新写的第26至35回。1928年,真美善书店重版一、二编(20回本)。1931年以后,出版了三集(21至30回),后又将30回合为一册重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印了30回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增订本,将31至35回作为附录。
        金天翮创作《孽海花》时,正当帝俄想占据中国东北。而此前洪钧出使俄国时,曾以重金购买并翻印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图,将帕米尔之一部划入俄国,为言官弹劾。"故以使俄之洪文卿(钧)即曾本的金□(雯青)为主角,以赛金花(即曾本的傅彩云)为配角","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金天翮《答访者问》、《为赛金花墓碣事答高二适书》)。曾朴接手后,"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遂改称"历史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版广告》说:"本书以名妓赛金花为主人,纬以近三十年新旧社会之历史,如旧学时代、中日战争时代、政变时代,一切琐闻轶事,描写尽情"。1927年后的修改本,将第2回中激烈地正面指斥专制制度、科举制度的话删除许多,有损于思想性。
        《孽海花》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的一部。作者与金天翮共拟60回目,末回为"专制国终撄专制祸,自由神还放自由花",又作者手拟的《孽海花》人物名单分旧学时代、丙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海外运动,可见原拟写至庚子后的革命活动为止。但全书没有写完,只写到甲午战后戊戌变法之前。书中人物大都影射时人,以主人公金□、傅彩云的经历为经,串连一大批高级士子,通过他们的活动,描写了从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战败为止的约30年间"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从中可以看到中法战争、中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帝党、后党的激烈斗争,在此过程中,顽固派、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势力的消长演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变化。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封建士大夫的昏庸与堕落。全书写了200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光绪,到官场文苑的达官名士,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涉及朝廷宫闱、官僚客厅、名园文场、烟花妓院直至德国的交际场,俄国虚无党革命等,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有些人物如金□、傅彩云、李纯客、大刀王二、夏丽雅等写得颇为生动,使当时读者耳目一新,影响很大。《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
        曾朴交游广泛,阅历丰富,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有过直接的观察与体验。并对中国的传统学问和各种文体都比较熟悉,又通法国文学,有深广的文学素养。因此,《孽海花》一书在选材、结构、语言方面都独具特色。作者曾说《孽海花》虽也是联缀多数短篇成为长篇,但譬如穿珠,它不是直线穿的,而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在遣词造句上,也多有锤炼。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中所表现出来的"新派"与"旧派"的观念是笼统的,加上作者追求轶事的趣味性,往往影响人物政治面貌的明晰。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也大都给以唯心主义的解释,归之于一些偶然的表面的原因。对赛金花的风流逸事,常在细加描写时流露出艳赏之情。此书出版后风靡一时,评论、考证、续作,蜂拥而出,形成一股"赛金花热",其社会影响也有消极的方面。
        1943年,曾朴的同乡燕谷老人(张鸿1867~1941)所作《续孽海花》出版。全书共34回(自31回至60回),故事叙述到辛丑和约,是作者受曾朴之托赓续撰述而成,在续作中较有代表性。曾朴的著作,除《孽海花》外,有自传体小说《鲁男子》第一部《恋》;戏曲《雪昙梦》院本;《补〈后汉书·艺文志〉》、《补〈后汉书·艺文志〉考证》等。诗文集及读书札记多种,均未刊印,已发表的单篇散见于《小说林》、《真美善》杂志及《曾公孟朴纪念特辑》等。译作有雨果的小说、戏剧《九十三年》、《笑面人》、《吕克兰斯鲍夏》、《欧那尼》等多种,还有左拉《南丹与奈侬夫人》,莫里哀戏剧《夫人学堂》等。
        曾朴的《孽海花》,历来被公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它的头二十四回问世以后,在1905一 1906年间即再版十五次,印数达五万册,可见其影响之广。以后又陆续修改,续成三十五回,容纳了从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战败大约三十年的社会历史。作者撰写此书,是环绕着洪钧和傅彩云这两个人物来展开故事的,他“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专把些有趣的琐闻轶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而且是抱着“四百兆同胞,愿尔早登觉岸”的意愿来作为创作主旨的。
        《孽海花》所以洛阳纸贵,乃由于它的思想倾向是进步的,取材是现实的。首先,曾朴是居高临下,观察清廷内外处境,来反映三十年来中国政局的。他愤然指出:“朝中歌午升平,而海外失地失藩,频年相属。日本灭了琉球,法国取了安南,美国收了缅甸,中国一切不问,还要铺张扬厉,摆出天朝空架子。”这一番概括,基本上道出了末代王朝空虚颓败的局势。小说又具体描绘了在列强环伺不断侵凌下的清廷十年两败,上层士大夫的崇尚空谈、醉生梦死,为日趋崩溃的危局提供了惊心动魄的验证。在述说政潮变化消长方面,凡洋务运动从兴起到失败,改良主义的崛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初露头角,在小说里均有了比较清晰的反映。如此巨大的概括力,实是其他三部谴责小说所不及的。
        曾朴的视野极其广阔。这部小说的情节竞超越了中国现实社会的领域,描写了德国、俄国和日本的政治生活,尤其是以热情赞颂的态度述说了日本革命者和俄国“虚无主义者”革命运动的一些章节。小说中也出现了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名字,并且述说了他们与俄国初期革命运动的关系;也借俄国人毕叶的话,宣扬了“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如此广搏的见闻和精锐的眼光,且在当时小说家中实为罕见。极显惊人的胆识。
        更值得彰扬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谴责小说中,《孽海花》是第一部以同情的态度来描写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的作品。曾朴警辟地提醒大家正视中国的现状,“看着茫茫禹甸,是君主的世产,赫赫轩孙,是君主的奴仆”,并表示痛恨这个“专制政体”。他又写史事来启发国人觉醒:“只要看元世祖是个蒙古游牧的部落,酋长的国度,一朝霸占了中国,我们同胞也自贴耳摇尾的顺服了九十余年,你们想想如今五洲万国,那里有这种好说话的百姓,本国人不管,倒教外国人来耀武扬威,多数人退后,倒被少数人把持宰割,”这还只是以“蒙古”影射清朝,接着在第四回里干脆公开叙说“满洲入关之始,亡国遗民起兵反抗”的史事。甚至在描写革命党人演说的情节中更露骨的提出“现在的革命,要组织我黄帝子孙民族共和的政府”的召唤。在清廷淫威之下, 竞公开宣扬如此强烈的种族革命主张,实在是不寻常的。《孽海花》中还塑造了孙中山、陈千秋等革命者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的活动,这在晚清谴责 小说中实是个大胆的创举。
        《孽海花》里关于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描写中,显豁地表明了作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意识。曾朴借书中人物薛淑云在味莼园谈瀛会上的谈话,探讨了中国处于列强环伺的危殆处境,并且强调指出“现在各国内力充满,譬如一杯满水,不能不溢于外,侵略政策,出自天然”。可见,他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比较清醒的。谈论“力图自强”之道时,又说到“今闻海军衙门军需要款,常有移作别用的。一国命脉所系,岂容儿戏”,隐指慈禧太后挪移海军经费为她建造颐和园以供享乐之事,这种言论,在当时堪称大胆。
        曾朴描写达官名士,不同于刘鹗、李伯元和吴趼人,他并不着眼于描写其凶残或贪鄙,而是着重刻划他们精神颓废的要害。曾朴描绘的多是貌似方正的人物,有些更是敢于直谏的“清流”人物,但他们或崇尚空谈,或师心自用,或沉溺考据,或癖嗜古董,或自命风雅,其实是迂腐自守、不学无术、矫揉造作之徒。这些人置国运民瘼于不顾,醉生梦死,佯狂玩世。曾朴入木三分地描摹出这群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就映现出了末代王朝崩溃前夜的图景。
        至于《孽海花》的写作艺术,鲁迅早有定评,“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但也指出它亦有“高增饰而贱白描”、“形容时复过度”的一面。
“赴试学院放歌”
丈夫不能腰佩六国玺,死当头颅行万里,胡为碌碌记姓名,日夜埋头事文史。
文章於道本末尊,况又揣取金紫。笑我今亦逐队来,未能免俗聊复尔。
试官高坐吏两傍,万人屏息鹄而俟,高唱谁某应若雷,缘壁东西蠕如蚁。
捉襟揎袖搜索勒,功令不许携片纸。
国家重士等皤玙,重士允须重廉耻,奈何受辱皂隶手,视之直如盗贼耳!
方今士习亦少衰,食齑不甘食肉鄙,辇金昏夜不避人,摇尾高门来如市。
上不重士士自轻,习惯不觉忘其始。投笔忽叹戎狄骄,弃襦书生长往矣!
吟哦听此万蝇声,公等虽多不如己。安得上书圣明君,取士不贵雕虫技。
天寒江海蛰龙蛇,日暮深山蓄杞梓,白衣徒步登金阶,花门剺面惊彤矢。
男儿快意动千秋,何用毛锥换貂珥;
君不见苍松古柏盘屈千云霄,安能局促泥涂日与荆梖比!

评论 条 / 浏览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