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全元曲

 

        12卷本《全元曲》将元代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而成700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收录元代287位存名曲作家和诸佚名曲作者现存的所有作品,包括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着录佚目429种,共637种;包括散曲4609支(套),堪称有元一代杂剧和散曲作品的总汇。

        全书的注释,在尊重编著者个人学术见解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吸收近年来海内外学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全元曲》成为20世纪这一领域研究精华的集成。

        在所书的每一作家名下,除刊印其作品外,均附有作家小传,介绍其籍贯、简要生平、主要创作活动、前人的重要评述等。每一处杂剧还附有汇集与剧情有关文献资料的〝本事〞,罗列剧目的历史文献和版本情况的着录、版本等内容。本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元曲整理、研究及出版的一项空白。

社会影响

        本书收录有元代现存的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所收作品均以元、明刊本为底本,以其他明刊本及今贤时俊的整理本作参校本,对收录作品进行了认真校勘,为当代及后世提供了一个信本。

        注释既尊重编著者个人的学术见解,又尽可能吸取近年来海内外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小传主要介绍其籍贯、生平、主要创作活动以及前人的重要评述等,多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

此外,每一种杂剧还附有汇集与剧情有关的文献资料,著录和版本的情况。堪称本世纪这一领域研究精华的集成。

        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元曲研究和出版的空白,满足了元曲教学和科研的争需,受到古典学界特别是元曲界的一致称赞和好评。在质量检查中,被评为优质品,印刷、装帧亦十分精美,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相关知识

元曲起源

        元代为蒙古王朝建立的国家,立国不足百年(1271-1367)。其文学成就以戏曲最突出,故后人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而元代的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相对落后。

元曲分类

        元代戏曲是新兴的一种文体,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它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作品,在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

散曲

        散曲是在金代的俗谣俚曲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属北曲,包括小令与套数。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有姓名的作者200多人,其中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等,后期有齐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和刘时中等。因散曲多用作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不乏写景、抒情、怀古的小令,和讽喻世俗、指谪时弊的套数,著名的有马致远《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元杂剧原流行于山西、河北一带,元初流行到其他地方,元灭南宋后流入杭州等地。它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等戏剧、曲艺基础上形成,基本上为歌舞剧。其内容具有时代的特征。首先是广泛反映元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其中表现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占重要地位,特别是商人和妓女的形象尤其突出,作品有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等。其次清官公案故事也不少,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包公戏。再次是历史故事题材的剧本和水浒戏,前者如《梧桐雨》、《赵氏孤儿》,后者如《李逵负荆》。

杂剧

        此外,还有隐逸题材剧作和神仙道化剧。前期杂剧作者有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康进之等,人才辈出,作品繁盛,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为代表。其中关汉卿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王实甫的《西厢记》则被明人喻为"天下夺魁"之作。大德以后的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的剧作,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感。元代后期创作,宣扬封建道德的气息浓厚,从而使杂剧创作趋向衰微。南戏为流行于南方的南曲戏文。原为浙江温州一带的剧种,又称永嘉剧。据载有160多种剧本,今存16种,其中《荆钗记》、《拜月亭》和《白兔记》、《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高明的《琵琶记》则是南戏发展到高峰的标志。

评论 条 / 浏览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