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封神演义

历史今天:1991年5月20日 安理会通过伊拉克赔偿科威特损失的决议

封神演义

相关书籍: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三国演义 - 两晋演义 - 五代史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隋唐演义 - 反唐演义全传 - 唐史演义 ...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本书版本有明刻本,100回,国内已无存。清初有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也均为100回。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通行本。
内容介绍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它由平话到写定再到以鼓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史诗的性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神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是在文化反刍的背景下,诞生于人类成年期的神话史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
        在《封神演义》中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淫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2.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殷郊归天,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3.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4.归国封神,分封诸侯。
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的成书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有所争议的是《封神演义》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人创作。刘振农就提出《封神演义》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比例远远超过群众创造的作品。齐裕焜认为《史记》中《三代世表》《周本纪》等记载 ,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大明》《淮南子·览冥训》,汉贾谊的《新书·连语》、晋常璩的《华阳国·巴志》、晋王嘉的《拾遗记》、晋李翰的《蒙求集注》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根据民间传说、文人的记载,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第一次从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已惑纣王,纣王无道,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斗争的历史故事;明嘉靖、隆庆间人余邵鱼,又按照历史记载,对《武王伐纣平话》进行加工,把改写的内容编入他的《列国志传》,其第一卷的内容,即始自《苏妲已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封国》止,完全是叙述武王伐纣的故事;之后不久,《封神演义》问世。陈三强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一文中说,《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三书叙述方式虽有别,却有前后演化的痕迹。虽然《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创作时间距离较近,但对《封神演义》起范本作用的还是《平话》,这一点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发现了鲁迅先生引用资料上的一点失误,即张无咎在泰昌元年为《平妖传》作序时实际上未提及《封神演义》,提及《封神演义》是在崇祯年间重修此序时补加进去的。章先生据此提出逆推断,认为泰昌元年作序未提及而几年后补加了进去,说明《封神演义》应成书或出版于此期间,即天启年内。章先生的论点遭到刘振农的反驳,刘氏认为鲁迅误引资料可以纠正,但章先生的逆推却不符合事理逻辑。接着刘氏在鲁迅《西洋记》杂窃《封神演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封神演义》和《西洋记》两部小说的部分诗文,认为《西洋记》抄袭《封神演义》有铁的内证,从而推出《封神演义》成书应在《西洋记》之前,提出《封神演义》成书早于万历年间。然后刘氏又探讨了《西游记》与《西洋记》的关系并以此为桥梁结合古代小说出版的一般规律得出最终的结论:《封神演义》的出版至迟应在嘉靖三十年 (1552)完成。诸种说法使得《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在隆庆、万历其间及其前后振荡摇摆。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 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
        相比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没有权威的说法。
作者之争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许仲琳撰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陆长庚撰

        《传奇汇考》卷7(又见于《乐府考略》卷39)于邓九公土行孙故事的《顺天时》条目下,提出《封神传》作者是元时道士陆长庚,这是孙楷第的发现,后张政烺以为“元时”为“明时”之误,后柳存仁比勘对照,论之更详,但这一直不是主流的观点。最为人接受的,还是鲁迅根据明刊本卷二题署所提出的作者为明人许仲琳一说,但钱锺书似乎对之尚不以为然。
陆西星撰

        陆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封神演义》为兴化道家学者陆西星所作。孙楷第、张政烺、谭正璧诸先生均持此论。胡适先生则猜想“钟山逸叟许仲琳”也许就是陆长庚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柳存仁先生通过《封神演义》与陆之著述文本比勘,及其丹道思想分析,推断出于一人手笔。兴化风物进一步充实了陆作《封神演义》之内证。咸丰《兴化县志》中有兴化东岳庙首任道长姜可常呼风唤雨为百姓消灾解难的记载,与尔后继起的道家陆西星塑造的姜子牙形象很相似。小说中有姜尚渭水直钩垂钓、分封诸神故事,兴化有“渭水河”,河畔有“钓鱼庙”,庙内有“姜尚祠”;小说中有自况为“非仙非圣一闲人”本领非凡的陆压獉道人(兴化方言“二獉”、“压獉”同音,宋元时期兴化“顾、陆獉、时、陈”四大家族中,陆家又排名第二獉);兴化亦有陆西星“方壶岛上作《封神》”的传说。陆既精通释道,又擅长著述,细析小说内容,以其经历修养,应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
-------陆西星著《封神演义》之内证 莫其康
王世贞撰

        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明士人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曰:“无忧贫也”...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说中前两说影响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义》还是署名为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
作品赏析

主题

        《封神演义》一书以周武王伐纣为主线,展开了整个三界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神仙、人、鬼怪在不同层面上的斗争。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为维护旧势力,而为保住殷商的江山而战斗。一派为发展新势力,开创周朝的社稷拼杀。故事情节用神化传说的方式,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在故事的论述和观点上带有作者个人的时代局限性。在暗线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矛盾。周文王和姜尚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代理人,代表着道教思想。通天教主其实是孔子的化身。孔子的祖先就是殷商。在封神演义中,作者片面的大力推行道教“阐教”思想,而主观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别反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当然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象,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八九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在当时是有非常大的成就的。
        它通过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描写纣王的残暴不仁,从而揭示了反商斗争的基础。历史上的商、周是两个部族,类似于炎、黄、蚩尤等人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之举,姜子牙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突出了双方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些描写显然是与封建伦理规定的君臣、父子关系相背离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书中对纣王沉湎酒色久不设朝,以及任意诛杀大臣等描写,与明代后期朝政腐败的一些事实有相合之处,而它表现出来的那些新观念也显然与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封神演义》的思想题旨是多元的,同时又充满着矛盾。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也就见仁见智。《封神演义》的思想认识意义大体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齐裕焜的观点 ,他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在探索殷亡周兴的历史时表现出进步的历史观。《封神演义》揭露和反抗暴政,歌颂仁义,赞扬仁君贤臣 ,同情推翻暴政的正义战争,作者把西岐作为理想和谐的大同世界,体现出作者对开明政治的向往,作者把感情倾注在正义一方,认为有道伐无道是应当支持的 ,殷纣王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的民主思想还表现在对哪吒叛逆性格的描写上,哪吒反抗父亲李靖体现了反抗封建愚孝的民主思想。
特点

        它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杨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内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胁下长有可以飞翔的肉翅,哪吒则能化为三头八臂。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陆压的躬身杀人之术等,都给读者以较深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节也相当曲折生动,如“哪吒闹海”一节,由七岁哪吒在河边的嬉戏玩耍,生发出一段意想不到的争斗,叙来层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时也表现出哪吒由天真顽皮到勇武狠斗的性格发展过程。此外如黄飞虎反出朝歌、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等,也有复杂细致的描写。
        其中大量出现神魔坐骑是小说虚幻世界中的一大亮点,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小说中的坐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与神魔主体组成了一个个极具魔幻色彩的艺术形象,呈现出奇幻神秘的审美特征。这些神魔坐骑既是虚幻神魔世界的扩大与延伸,也是对传统神魔形象的深化与改造,同时也使得小说情节更加新奇有趣,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价值。
        《封神演义》在艺术上有许多成功之处。首先它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齐裕焜的《明代小说史》认为《封神演义》中写得最好的是黄飞虎:第30回,当他夫人被纣王侮辱而坠楼,妹妹同时被害时,“无语沉吟”;当他看到身边四将持刀反商时,还在迟疑甚至还把他们大骂一通;而当周纪设计激将时,他便一气之一下反出朝歌;以后,随着情绪的稳定,则清醒地认识到纣王无道,终于变被动反商为主动归周。这里,写出了黄飞虎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的发展、转化,从而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提到《封神演义》刻画了一些有个性的人物,如土行孙机智幽默,英勇善战,而又暴躁好色,贪图富贵;闻太师一味愚忠而又有一股正直之气。值得一提的是,刘振农提出《封神演义》出现了一些新变现象:姜尚属传统的仁义方代表,《封神演义》却也写出了他的奸诈无能乃至与夫人马氏间的一段趣事;在长篇小说中,《封神演义》最先出现贯穿全书的女主角—妲己,她的出现预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行将登场。
        何满子在《漫谈〈封神演义〉》中说《封神演义》中的某些片段,刻画人情颇为真实动人。如第12回到14回所写的哪吒出世及他与父亲斗争的故事;第48回到50回云霄由拒绝下山到终于摆设黄河阵的故事;第72到73回的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感情变化和事件发展的逻辑丰腴的形象具有颇富诗意的人生经验基础,是作者才情的爆发的部分,是《封神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可以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之作相媲美。
        关于神魔小说的类型问题,学界有多种划分方式。据陈文新和韩霄的看法,《封神演义》的风格类型属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象的神奇。学界一般认为千奇百怪的幻想是《封神演义》最大的艺术特色。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里的想象给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包括科学想象的因素; 刘振农则认为这有利于促进崇实黜奇的中华民族想象力的腾飞。齐裕焜还认为《封神演义》用散文描写自然环境能情景交融,富有新意,是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一大进步,它突破了堆砌词藻的韵语范式,写出了不可重复的自然环境。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