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熊通称王与在江汉地区的开拓 - 楚国史

历史今天:1946年4月30日 美英反对成立犹太国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历史专题
  4. 楚国史

二、熊通称王与在江汉地区的开拓

  周平王东迁,正值楚国君若熬(熊仪)二十一年。若敖在位二十七年,于公元前764年卒。卒后其子霄敖(熊坎)立,在位只六年。霄敖死后,其子熊[目旬]立,是为[虫分]冒。[虫分]冒在位十七年,至公元前701年卒,其弟熊通杀虫分]冒子而代立,是为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武王。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1年的30年间,是春秋大国争霸揭开帷幕阶段,也是楚国崛起时期。《左传·宣公十二年》说:“若敖、[虫分]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见若敖、霄敖、[虫分]冒三代,都是身体力行,率领国人部族,继承先辈事业,埋头实干、艰苦奋斗的国君。其时,中原国家,如郑、齐、晋等初露锋芒时,楚国亦以积极进取精神,向周围地区发展。《左传·文公十六年》载:“先君[虫分]冒所以服陉隰也。”《左传》这里是叙述楚庄王攻打庸时,师叔建议学习先君[虫分冒用骄兵之计打败陉隰之例,来制服庸。可见[虫分]冒是很会用兵的国君。陉隰,孔疏:“本是他国,[虫分冒始服之也。”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说:“荆州府以东多山[奚谷]之险,因名。”又,《国语·郑语》所说的[虫分]冒“始启濮”的濮(韦注:“濮,南蛮之国。”),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战争,散居在楚之东西南部,与楚人为邻,号称百濮。虫分]冒攻打陉隰、濮人,表明楚国经长期惨淡经营后,乘周平王东迁、诸侯坐大之际,也决心沿着熊渠开辟的道路,大胆地取进攻态势了。若敖、霄敖、[虫分]冒三代的积聚与进取,无疑为熊通果断地僭号称王及其扩张,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741年,[虫分]冒熊[目旬]卒,弟熊通杀[虫分]冒子而代立(此从《史记·楚世家》。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则以熊通为虫分冒之子),是为楚武王(前740椙?90年)。他在位期间,正值东周衰微,中原诸夏亦较混乱之际。郑是姬姓国,但郑桓、武、庄公三代,却乘机发展自己势力,与东周王室矛盾公开化,由周郑“交质”发展到“交恶”,公元前707年终发生大战,结果周王师惨败,周桓王也被射中了肩膀。周天子的威严扫地,郑国俨然成为春秋初之霸主。但郑毕竟处于四战之地(郑与东周王室比邻,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并无长足的实力,郑庄公也只是昙花一显的人物。晋国内乱不止,孝、哀、闵侯均为庶支所杀。齐初政局不稳,特别是齐襄公因与其妹、鲁桓公夫人文姜私通而杀鲁桓公;又言行无常,欺凌大臣,导致内乱,齐襄公终被杀。秦居西陲(今甘肃天水南),至公元前753年(秦文公十三年),秦初有史以记事。后虽向东发展,但始终为黄河和河东强国所阻。这种形势对楚国显然是极其有利的。

  熊通即君位后,一方面利用先君“甚得江汉间民和”的有利形势,着力经营,增强实力;另一方面谨慎地向周围开拓,以巩固后方。据《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记:“初,楚武王克权,使缗尹之,以叛,因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斗敖尹之。”权、那处,均在今湖北荆门南。权,子姓,商武丁之后裔,是历史悠久的古国。熊通灭权后,又迁于那处,灭其国改为县,任命县尹,是春秋初年最早设县的行政改革(顾颉刚指出,权县是“春秋第一县”(见《禹贡》卷七:《春秋时代的县》))〗。又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记子谷语:“观丁父,[若阝]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若阝],今河南淅川西南。州,今湖北监利,蓼,今河南唐河南。上述各地,除州外,均在汉水中上游。熊通攻占这些方国后,又大力开辟南蛮之地,国力大大增强。中原国家对此极其惊恐,公元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武王三十一年),郑庄公与蔡桓侯在邓(蔡地,今河南漯河市东南)相会,讨论对付楚国的计策(《左传·桓公二年》。)邓之会,反映了中原国家对楚国日益强盛的惴惴不安的心态。熊通在后方立住脚跟后,就决心扑向汉东,解除“汉阳诸姬”对楚国的威胁。经郑重考虑后,他首先把进攻目标指向随国。“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左传·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三十五年),熊通率军攻随,驻于随地瑕。随侯指责熊通攻随无礼,熊通回答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史记·楚世家》。)随侯答应为之周旋,熊通见随无可乘之隙,便收兵回国了。对熊通的尊号(王)要求,随侯果然向周王室作了转告,结果遭到拒绝。

  熊通得知周王室不肯尊他为王的消息,愤怒地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今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同上。)〗于是自立为王,称为楚武王。这年为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另据《左传·桓公八年》载,这年夏,楚武王在沈鹿会合诸侯,黄、随不来参加。楚武王一方面派[艹/为]章前往黄国进行指责,另一方面又亲率军以攻打随国。经速杞(随地)一战,随军溃败,随侯逃跑。同年秋,楚迫随订盟而回。随不参加沈鹿之会当然是秉承周王室的意旨,后被楚国打败,不得不屈服订盟,说明随侯已被迫尊熊通为王。这样,熊通先在沈鹿会合诸侯,尊王之举得到诸侯的支持;后又用武力打败随国,迫使姬姓国随侯的承认,熊通的王位地位也就合法化了。

  熊通称王后,立即向濮人大举进攻,“始开濮地而有之”(同上。),占有今川、鄂交界的广大地区。公元前703年(楚武王三十八年),巴(在鄂西,后迁川东)君遣使至楚,请与邓通好。楚武王允许,派大夫道朔送巴使往聘,半途被(邓属邑,今湖北襄樊市东北)人劫杀。楚、巴于是出兵围,邓来救,结果邓被打败,人宵遁。公元前701年(楚武王四十年),楚屈瑕将与贰、珍结盟。郧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驻军于蒲骚(郧地,今安陆东南),联合随、州、绞(今郧县西)、蓼等国,谋略攻楚。楚屈瑕、斗廉乘随等四国军队未至,出锐师袭击蒲骚,大败郧国军队,其他各国军队不敢出,贰、轸只得屈与楚订盟。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斗廉(楚大夫)富有战略斗脑,表现突出。他提出“师克在和,不在众”,只要自己团结奋战,就不怕敌之众多。当屈瑕按惯例要先占卜,斗廉反对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体现了楚人朝气勃勃、积极进取的精神。

  公元前700年(楚武王四十一年),屈瑕率军惩罚绞,以“无[扌干]采樵者以诱之”(《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绞师,迫其订城下之盟而还。第二年,楚武王又命屈瑕攻打罗(今湖北宜城西)。屈瑕曾败郧、绞军队,倨傲轻敌,不接受建议,不防备,至罗地后,被罗与卢戎(蛮之一支,居今湖北南漳东北)打败,屈瑕自杀。楚武王引咎自责,其他将领免于处分。楚国攻罗虽失利,但经累年频频出击,占领了汉水中上游大片土地,汉东、汉北的道路已被打通,为楚国后来北上争霸,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五十一年),由于周庄王责备随侯不该承认楚僭号称王,楚武王极其愤怒,不顾自已年迈体弱,亲自领军第三次攻随。据《左传·庄公四年》载,这年春,“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杜注:“尸,陈也。荆亦楚也,更为楚陈兵之法。”孔疏:“楚本小国,地狭民广,虽时复出师,未自为法式,今始言荆尸,则武王初为此楚国陈兵之法,名曰荆尸,使后人用之。”孑,即[卓戈],兼有勾与刺两种作用,是一种新式武器。可见楚武王在对周围用兵中,进行了较大的军事改革,既适应远近战争需要,发展了新的战略战术,又以新式武器武装楚国军队,战斗力当已显著提高。楚武王临行前,心跳不舒,但仍统军前往,不幸病逝于军中。令尹(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见于史料,始在楚武王时设置。)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继续前进,“除道梁[氵差],营军临随”(《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氵差”,意在氵差水上架设浮桥,便于行军),随侯恐惧,只得求和。屈重以楚武王特使的名义同随侯在汉水之滨缔结了盟约。随后,斗祁、屈重胜利班师,渡过汉水后才为楚武王发丧。

  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创县制,设令尹,置陈兵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又三次领兵攻随,威震东周王室,多次出兵征战,慑服汉东诸国,开拓江汉,扩大了楚国疆域,为楚国的崛起,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楚武王不愧为楚国奠基者之一。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