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康熙大帝 光照天地 - 人物故事4

历史今天:2004年5月3日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4

康熙大帝 光照天地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他以博大的胸怀和对万民的仁爱,励精图治,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一代明君。

宽仁兼容、一统天下

康熙登基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家统一尚未完成,民众对朝廷抵触很大。孝庄太皇太后问他的想法,康熙答道:“惟仁者无敌。”他对大臣们说:“定乱之方,惟崇尚宽大,宽则得众。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

他十六岁时,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随后平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两次亲征准噶尔,北拒沙俄,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对于三藩之乱,康熙曾多次向三藩言明自己誓死维护国家疆土的决心,并希望其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停止作乱,既往不咎。取得平藩胜利后也要求“处理以宽,不涉牵更多人”。

陕西提督王辅臣,被平西王吴三桂笼络收买,起兵反叛,川陕震动。当时王辅臣之子王继贞及其家眷都在京城,大臣们都建议立即以谋反罪拘捕。康熙虽非常着急,但他还是平静地让王继贞去给他父亲送信,说朝廷体谅其谋反实非本意,望其迷途知返,不究责任。

王辅臣深受感动,带领士卒向北行大礼,因心有顾虑,不肯投降。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对将士们说:“仁义之师,体圣主好生之德,先招抚,后讨伐。勿妄杀生灵!”图海大军战无不胜,王辅臣被迫投降。康熙仍然授其靖寇将军,命令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非常惭愧,内心不安,康熙多次让图海对其抚慰。

对于蒙古的治理,康熙采取抚绥的政策。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部落首领之一土谢图汗挑起内部纠纷,使噶尔丹乘机东犯,逼迫喀尔喀南迁。康熙亲赴塞外,主持会盟。盟会上,康熙对土谢图汗的过失加以申斥,然后说,如此盛大的盟会,要是对土谢图汗处以重罪,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当众赦免其罪。

康熙通过训谕和教导化解各部落分歧,实现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从新统一。蒙古部众心悦诚服,齐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的臣服。

征服噶尔丹时,康熙对大臣们说:“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噶尔丹凶暴,朕惟待以宽仁,噶尔丹奸狡,朕惟示以诚信。”群臣请皇帝上尊号,康熙严辞拒绝,他说:“历经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

民为邦本、任人唯贤

康熙以民为本,在其政治生涯中,爱民、恤民、察民,施惠于民的思想和政策比比皆是。康熙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钱粮达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计银十五亿两。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治理黄河,自己心系治河历数十年,以解除百姓水患之苦。

当时古北口长城一带倾塌很多,工部等衙门议请修筑。康熙对大学士等人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一次,康熙在塞外视察时,发现一个人僵卧在路旁。他亲自询问,知道这个人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在回家路上因为饥饿躺下起不来,康熙立即下令给他喂热粥。等王四海苏醒后,将他带到行宫。后给王四海盘缠,派人送他回家。

康熙实行宽刑政策,康熙二十二年,全国秋决(判死刑)的犯人尚不及四十人。

康熙不仅自己体恤百姓,还要求官吏要爱民如子。他虽然不拘一格遴选人才,但对于人才的标准却要求的非常严格。他用人始终一贯的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还说:“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为了安抚汉族官员,康熙一再重申“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在朝大小官员,皆是朕心中信任之人,各官都要进谏、奏本,切勿推脱责任”,一些遁迹山林的读书人纷纷出仕,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的隔阂逐渐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