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庆龄与丁聪的一段动人佳话 - 人物故事5

历史今天:1986年4月29日 国产“运七”飞机投入客运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5

宋庆龄与丁聪的一段动人佳话

位于北京后海原醇亲王府西花园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有一幅布面宣传画引起记者的注意。这幅名为《逃亡》的油画作者竟是近日刚刚逝世的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现场展出的还有一张宋庆龄与这幅画作的合影。宋庆龄生平研究专家 何大章向记者介绍了宋庆龄与丁聪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段动人佳话。

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并领导了抗战救援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1939年1月,以宋庆龄任名誉主席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这些组织成立后,急需开展有效的宣传,以尽快扩大募集款物的规模。

1939年4月,“中国漫画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在香港中环中央戏院举办了画展。宋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亲自来到展场参观。

走到一幅名为《逃亡》的画前,宋庆龄停下了脚步。这幅画作表现了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一户中国农民。一位手提重物的老妇人,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一位牵着毛驴的男主人。四个人物的眼光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表现出极度的惶惑和迷惘。

宋庆龄满怀同情和不忍,神情凝重地伫立在画前。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幅作品很适宜印成招贴画,保卫中国同盟正需要它。”“保盟”就这样买下了这幅作品,印制成宣传画,发送到世界各地。

在被“保盟”印成宣传画后,《逃亡》更名为《难民》。这显然是根据宋庆龄的意见。

《逃亡》是22岁青年画家丁聪的作品。

1937年8月,日本大举进攻上海,住在上海黄陂南路的漫画家丁悚,不得不同意长子丁聪离开即将沦陷的上海。丁聪当时已经是《良友》画报社的美术编辑。他搭乘一条法国船去了香港。

这时,与丁聪同是邻居的叶浅予正在武汉。他在郭沫若任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领导下,组织了一个抗日漫画宣传队。当时,中国军人从日军俘虏身上抄出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日寇在侵华战争中奸淫烧杀、狂轰滥炸的种种暴行。三厅决定就此编印一部《日寇暴行实录》。由于香港有较好的印刷条件,叶浅予就带着这批照片从武汉来到香港。到香港后,他和丁聪住在一起。

《日寇暴行实录》的成品,由叶浅予护送运回内地。但没有料到,赶上了1938年11月12日“长沙大火”。结果这批书大部分被烧毁了。于是,叶浅予第二次来到香港,组织抗日宣传。

叶浅予第二次来到香港,筹备出版了一本名叫《今日中国》的对外宣传画报。在办刊的同时,叶浅予还出面组织画家创作抗日宣传画。他们买来许多白布,裁成一米多长的布块。丁聪白天编画报,晚上不仅自己参与创作,也帮助叶浅予联系画家。

1939年4月,画作收集上来以后,叶浅予、丁聪等人组织举办了上面提到的抗战画展。预展期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和中国记者金仲华一起来参观。过了不几天,宋庆龄也来看了展览。显然,宋庆龄是在听到斯诺、爱泼斯坦和金仲华的评价后,才决定来到这里的。吸引宋庆龄的《逃亡》,正是丁聪创作、展出的几幅作品之一。

1937年以前,宋庆龄一直住在上海。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国母”,丁聪十分崇敬,但一直无缘谋面。这次,宋庆龄专门邀请这位年轻画家与她见面、交谈,还特地与丁聪、版画家陈烟桥一起,在画作《逃亡》前合影。

后来,《逃亡》由“保卫中国同盟”用10元钱买下。丁聪说,这个钱他根本没有接到手里,而是直接捐给保卫中国同盟了。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