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
(吴本无末二字。何、王、石本作《序志》。在前。)
常道将集
(张、吴本无此行。何、王、石本为《序志》之次行。作“晋常璩着”。)
一
高尚,逸民【严】〔庄〕刘、李本作庄,他各本作严。遵,字君平。元丰本字与县贯间空格,皆大字。下同。(成都人也。)元丰本末四字单行小字。钱、刘、李本同。张、吴、何、王、廖、石本作双行小字。兹进为大字,并加圆括弧以示区别。下同。张、吴、何、李、王、浙、石本无也字。
高尚,逸民林闾,字公《函海》注云:“翁字之误。”孺。(临邛廖本作邛,他本作邛。人。杨《函海》、王、石本作扬,他各本作杨。雄师之。见《方言》。)
德行,治中从事李弘,字仲元。(成都人也。) 张、刘、吴、何、李、王本无也字。元丰、钱、《函》、廖本有。此下各也字同。
德行,给事黄门侍郎杨《函》、王、石本作扬。下同。雄,字子云。(成都人也。)雄《自序》云“郫人”。
【文学】,二字,各旧本有,然当衍。神童杨乌。(雄子也。七岁预父《玄》文,九岁卒。)雄字以下,钱本写作单行小字。
文学,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下二目同。侍中元丰本作郎,他各本作中。扬元丰与《函海》本作杨。州刺史张宽,字叔文。(
成都人。始受文翁遣,东受《七经》,还以教授者。)
文学,中郎将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也。)
文学,谏议大夫王褒,字子渊。(资中人也。) 资中属犍为郡,常氏此与《先贤赞》并列入蜀郡。旧刻各本无异。盖宣元时资中尚未划入犍为,故褒为蜀郡人也。
〔文学,〕旧各本脱品题二字。承上,当有文学二字,说在注释。尚书郎杨【壮】〔庄。〕李本依《汉书》改作庄。(成都人也。见杨子《方言》。)
美秀,中郎将何霸,钱写作霸。 字翁君。(郫人也。)
执正,旧各本作政,廖本改作正。下同。大【中】旧各本有中字。兹依《汉书》本传删。司空,汜乡侯何武,字君公。(霸弟。以忠正为三公。王莽欲篡位,惮而杀之。)
□□,原脱品题,当是政事二字。颍川太守何显。(武弟也。兄弟五人,皆在《汉书》。《汉书》云:“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二人失名。武子况嗣武侯。王莽时废。)张、吴、何、王、石本,于上二十一字注文外,又有“在《武传》中”四字,他各本无。盖张佳胤加注也。
□□,原脱品题。《史》、《汉》入《佞幸传》。黄门侍郎当作上大夫。说在注释。邓通。(蜀人,当作南安人。孝文时为侍郎,《
函海》作侍中。甚有宠。)张、吴、何、王、石本于原注十二字外,更有“无传”二字。
□□,原脱品题当补“货殖”二字。卓王孙。(临邛人。见【食】《货【志】〔殖传〕》。《常志》原误。旧刻各本同。《史》、《
汉》并在《货殖传》。兹改。姑仍旧列于执正目下。)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字。
政事,左卫护军陈立,字少迁。(临邛人。《函海》本有也字,他本无。历元丰本无历字。□柯各本作字不同,已前注。巴郡、天水三郡太守,治为天下最。)
节士,太刘、李本误作人。中大夫章明,字公孺。(【新】繁人也。)元丰、钱、廖本有新字,当衍。他各本无。汉晋《地志》无新繁,只繁县。
节士,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尚书郎侯刚,元丰、钱、刘、李、《函》本作冈。字直廖本作直,他各本作宣。兹依廖本。孟。(
【新】繁人也。)顾观光校勘记云:“俗本删首二字。直误宣。”今按:吴、何、王、石本凡品题字同上目文者皆删省。宋明本俱作宣孟。
节士,尚书郎王嘉,字公卿。(江原人也。)
节士,美阳令王皓,字子离。(江原人也。)
右十九人张、吴、何、王、浙、石本作二十人。但仍只十九目。在前汉。
(其侍郎田仪、杨【德】〔得〕元丰、钱、《函》、廖本作德。他各本及《蜀志总序》与《史》、《汉》之《司马相如传》皆作得。意,无善事在中也。)
知士,知读如智。博士罗衍,字伯纪。(成都人也。)
德政,益州太守王阜,字世公。(成都人也。)
□□,当承上为德政二字。长沙太守任循,字伯度。(成都人也。少失父。后为长沙,父流离远屈长沙,为郡五官。父母识知。是事在精通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公亮,大司农、司隶校尉任昉,字文始。(循子也。)
□□,当承上有公亮字。徐州刺史任恺,字文悌。(昉弟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
文学,校书郎杨终,字子山。(成都人也。)元丰本无此目。钱、刘、李本同。张、吴、何、《函》、王、浙、石本有此目,列张霸后。张本有文学字。他本无。兹依廖本。
文学,侍中、【汉】五更张霸,字伯饶。谥曰文父。(成都人也。)
□□,聘士张楷,字公超。(文父子也。)张、吴、何、王、石本作“文公子,无传”五字。双行小字。下四目亦有“无传”二字。不更注。
□□,聘士张光超,旧刻各本皆此三字名。盖失其名,用其字。(公超弟也。)
□□,尚书张陵,字处冲。(公超子也。自陵之后,世有大官。)
义士,赵定。(成都人。以延仁赴义、济穷恤乏为业。)
保贵,太尉、司徒、司空、特进、厨亭文侯赵戒,字志伯。(定子。)各本皆无也字。
文学,国师、太常、〔袭厨亭侯〕依《后汉书》本传补。赵典,字仲经。(戒第二子也。)
忠亮,太尉、司徒、郫【惠】〔忠〕侯《先贤志》与《后汉书》本作“忠侯”。赵谦,字彦信。(戒孙也。其子孙袭厨元丰及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爵。亭侯,不显。)
道德,司徒、司空、〔江南亭侯〕依《先贤志》及《后汉书》本传补。赵温,字子柔。(谦弟。自是后,世有二千石。)
义烈,侍中、长水校尉常洽,字茂尼。(江原元丰本作源。人也。见《赵温传》。)
道德,侍御史常翊,字孟元。(江原元丰本作源。人。在赵太尉公《耆旧传》。)
述作,谒者仆射何英,字叔俊。(郫人也。作《汉德春秋》。)
经治,犍为属国何汶,字景由。张、吴、何、王、浙、石本由作田。(英孙也。)
高士,杨由,字哀侯。(成都人也。见《后汉.方术传》。)
笃爱,高士侯祈,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祚,顾槐三校云:“当作祈。”字升伯。(繁人。各本此目不作新繁。文父杨序刘、李本作厚。弟子。) 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笃爱,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博士杨班,元丰、钱、刘、李、《函》本作□。张、吴、何、王、廖、石本作班。《函海》注云:“惠校改班。”字仲桓。(成都人也。廖本有也字。他各本无。何苌弟子。)
〔笃爱,〕原脱品题,当是承上省。兹补。公府辟士罗衡,字仲伯。(郫人。亦苌弟子也。)张、吴、何、王、石本有“ 无传”二字 。
至孝,孝廉禽坚,字孟由。(成都人也。)
推贤,美阳令柳宗,字伯骞。(成都人也。)
求次方。王仲曾。张叔辽。殷知孙。此四人,元丰本与钱本相互间空一格,共一行。张、刘、李、《函》本亦为一行,相互间空二格。廖同他各本各顶格为一目(石印本《目录》一律空一格连写)。(
并蜀人,伯鶱所拔,皆至钱、刘、李、《函》、张、吴、何、王、浙、石各本皆作致。兹依廖本。郡守,失其官名。)
匡正,治中从事张充,字伯春。(江原人也。)
匡正,司空辟士李●,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几。古今字。字孟元。(江原人也。)
猛略,部从事杨竦,字子恭。(成都人也。子统,为二千石,失其官。)今考得其为蜀郡西部都尉,有残碑在芦山县。
守宪,〔治中从事〕依蜀郡士女赞注文补。陈湛,字子伯。(成都人也。)
节士,仲【●】〔昱〕廖本误,据刘本等改。(成都人也。)
高士,王广。(皓子也。父为公孙述所聘,自刎。广逃匿。述破后,郡及州命、察举,皆不往。曰:“ 吾不能复元丰本作报。仇,元丰与廖本作仇,钱、刘、李、《函》本作辨。张、吴、何、王、浙、石本作雠。敢元丰本作取。当世荣利 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利。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科。顾观光云:“俗本利误科。”也〔耶?”〕刘、李本作耶,他各本作也。于此,也字亦当读如耶。张、吴、何、王、石本又有“无传”字。
仁义,志士任末,字叔本。(繁人也。)
烈士,严道主簿李磬,字文寺。(严道人也。) 考磬死时,严道已属汉嘉郡。《常志》旧撰赞注已误入蜀郡。此目当移。
义烈,郡功曹史朱普,字伯禽。(广都人也。)
〔德惠,〕原脱品题,兹依《蜀志》文补。巴郡太守朱辰,字元燕。(广都人也。)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字。
述作,汉中太守郑仅,字伯邑。(临邛人也。作《耆旧传》。)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字。
右四十当作三十六。说在注释。人,【驰名】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作驰名。吴、何、王、浙、石本改作一在字。盖屠龙所改。 〔在〕后汉。(尚书郎张俊,失其行事,不载。学士吴、何、王、浙、石本脱士字。张宁,见《朱仓传》。)以上十九字,为常氏原书自注文。元丰以来各刻本,皆以《目录》中自注文作小字,双行,或单行。与元丰本所录旧校语及张佳胤加注语连缀不分。兹已进常氏原注为大字,削张氏加注语入校注内。其元丰刻前之旧校文仍全保存,惟冠以“旧校云”三字为区别。旧校云:“朱仓字云卿,见下目。什邡人,传未详。”元丰本脱原校见字下《朱仓传》三字。明、清刻、写本并有。浙本已刻,又依元丰本铲三字,连“见”字于“朱仓字云卿” ,混于旧校。廖本加“旧校云”三字。省旧校文首一“ 朱”字。
□□,原脱品题。疑是“术艺” 二字。大鸿胪何宗,字彦英。(
郫人也。)
□□,双柏长何双,字汉偶。(宗子。)旧校云:“双柏乃建宁郡属县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颖逸,广汉、犍为太守何祗,字君肃。(郫人也。)
忠懃,辅汉将军张裔,字君嗣。(成都人也。)
玄寂,太常杜琼,字伯瑜。(成都人也。)
□□,原脱品题字。侍中常竺,字代文。(〔江原人〕依《常骞传》补。在《耆旧传》。)张、吴、何、王、石本有“本志无传”四字。
□□,南安将军张表,字伯达。(成都人也。伯父肃,当有“字君矫”三字。广汉太守。父松元丰以来各本作兄松。顾广圻校稿云:“裴松之《马忠传》注引《华阳国志》云:‘表,张松子。’然则兄当作父。”廖本依以迳改作 “父松”。字子乔,州牧刘璋别驾从事。)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永昌太守王伉。(成都人。见《蜀书》。)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 二字。
右八人,在刘氏世。
五更张霸夫人司马敬司。(成都人也。)
公乘会妇张氏。(广都人也。)
犍为杨凤珪妻陈助〔陈。〕依《蜀郡士女赞注》补。(临邛人也。)
广汉便敬宾妇常元常。(江原人,广都令常良女也。)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也字。《函海》有小注云:“李本无此行,惠校补之,而云落一人。”
殷氏妇常靡常。(江原人,常仲山元丰本作“常常侍”。他各本皆作仲山,盖李□依赞注改正也。女也。)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也字。下同。
赵侯夫人常纪常。(江原人,常常侍女。)此目各本皆无也字。足知各注语中也字乃后人所增。
景奇妻罗贡〔罗。〕依《赞注》补罗字。(郫人罗倩女也。)
赵宪妻何玹〔何。〕依《赞注》补。(郫人也。)
朱叔贤李本脱贤字。妻张昭仪。(繁人也。)
广柔长姚超二女姚妣、饶。(郫人也。)
广汉王遵妻张叔纪。(霸女孙也。)
右十一人十一目,十二人也。列女。刘、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并作烈女。
右蜀郡士女七十四人。(六十三人士,十一人女□ 。)末九字,旧刻皆作双行小字。兹进为大字。后各郡同。
二
明略,渡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作渡。吴、何、王、浙、石本作汉。沔侯范目。(阆中人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以下士女,虽间见《巴志》中,然俱无传”十四字小注。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无。浙本原有,复剜去。盖张佳胤所加。张佳胤据元丰本。于此小注,可知元丰本已无《巴郡士女赞注》矣。
【文学】此二字,疑是传钞者衍。洛下闳以天算治历见称,非究经艺文章者。聘士二字当为品题。聘士,洛下闳,旧刻各本作宏。《
函海》注云:“巴志作闳”。廖本改作闳。字长公。(阆中人也。)
玄宋明各本作玄。清避改元。下同。始,侍御史任文孙。(阆中人也。)
文学,司空掾任文公。(文孙【弟】〔子〕依《后汉书》改。也。)
先生,胥宋、明旧刻皆作□。廖本作胥。古今字。君安。(见《
春秋〔谷梁〕依《先贤志》文补。顾广圻校稿亦批“榖梁”二字。传》首。)
□□,原脱品题。下例同。京兆尹徐诵,字子产。(阆中人也。)
忠正,侍中谯隆,字伯司。(阆中人也。)
高清,太中大夫谯(玄),字君黄。(阆中人也。)
洁白,尚书郎谯【英】〔锳。〕各旧本皆作锳。廖本独作英。(
玄子也。以《易》授孝明帝。)
□□,公车令赵珜,字孙明。(阆中人也。)
□□,公府掾赵毅,字仲都。(珜子也。)
□□,公车令张、吴、何、王、石本无令字。浙本挤补。臧太伯。元丰本作白。(宕渠人【也】。见《珜传》。)
俊元丰、张、刘、李、廖本作俊。他各本作隽。才,凉州刺史赵宏,宋明本亦作宏。字温柔。(阆中人也。)
右十三人,前汉。吴、何、王、浙、石本作“在前汉”。他本无在字。
政事,扬元丰、《函海》本作杨。廖及他各本作扬。州刺史严刘、李本作庄。遵,字王元丰与浙本作正。下同。思。(阆中人也。)
□□,徐州【牧】〔刺史〕依《巴志》改。严羽,字子翼。(王思子也。)
□□,长安令王伟卿。(王思友,见《王思传》。)此目各本皆无也字。
政事,大司农玄贺,字文和。(宕渠人也。)
将略,大鸿胪庞雄,字宣孟。(宕渠人也。)
政事,幽州刺史冯焕。(宕渠人也。)
明略,使持节、车骑将军冯绲,字鸿卿。(焕子。)元丰、刘、李、《函》本此下有“ 宕渠人也”四字。张、吴、何、王、浙、石本同,但无也字。钱写本与廖本无。承上目当删此诸字。
□□,降虏都《后汉书》作校。 尉冯【元】〔允,〕各本作元。《后汉书》作允。按其字,当作允。字公信。(绲弟。)
□□,尚书郎冯遵,字文衡。(【元】〔允〕子。)
政事,司隶校尉陈禅,字纪山。(安汉人也。)
□□,汉中太守陈澄。(禅子。)《函海》注云:“李本,子误字字。”
□□,别驾从事陈实,《后汉书.陈禅传》作“曾孙宝”。字盛先。(澄孙也。与王文表为友。)刘本此注,澄误登,“ 王文表”脱文字。
思防,治中从事依《后汉书》当作北宫卫士令。杨仁,字文义。(阆中人也。)
志士,荆州刺史龚调,字叔侯。(安汉人也。)
忠贞,魏郡太守赵晏,字平仲。(安汉人也。)
筹画,益州太守李颙,字德卬。(垫江人也。〔见〕按下目例当补。《汉书》及《巴《函海》本此下有志字。他本无。 耆旧传》。)张、吴、何、王、浙、石本,传字作也。
□□,汝南太守谒焕,字阙。元丰及廖本“字阙”二字作大字。钱、张、刘、李、《函》本“阙”作小字,连注文。吴、何、王、浙、石本无此二字。下同。(江州人也。吴、何、王、浙、石本作“垫江人”,当误。见《汝南记》。)旧各本作纪。廖本独作记。
□□,度辽将军、桂阳太守然《函海》注云:“《巴志》作李。”温,字阙。(江州人。见《巴耆旧传》。)
美化,越巂太守张翕,字叔阳。(安汉人也。)
□□,越巂太守张璊。(翕子也。太守王堂察举孝廉。)钱、《
函》本王字作三。《函海》并注云:“刘、吴、何、李本三字作王。”
至孝,上蔡令赵邵,字泰伯。(阆中人也。)
孝子,严永。元丰本此下空三格接写“名儒陈髦”,依次下同。钱写本空二格,张本空二格。他各本提行。依次下同。
名儒,陈髦。
隐士,黄错。(右三人,巴元丰本作邑。钱写作巳。郡太守王堂所进,失其官位。见《堂传》。)张、刘、李本此注另行大字。他各本小字双行。
□□,巴郡太守龚杨,张、吴、何、王、浙、石本作阳。字阙。(垫江人。)此下八人各本俱无也字。
□□,茂才孟彪。(江州人。右并王文表荐。) 元丰与廖本荐字上无所字。他各本有。此目当移在黎景下,王澹前。其注文“右并王文表荐” 六字,当移在王澹目。旧钞者讹乱也。说在注释。
□□,日南太守黎景,字阙。(垫江人。)此目当在孟彪前。
□□,茂才王澹。(阆中人也。〔右并王文表荐〕,见《文表传》。)各本文表上无王字。当为上文有“王文表”之证。
文学,【掾】〔荆州刺史〕龚策。《函海》注云:“《巴志》作荣。”(垫江人。)
□□,桂阳太守李温。(宕渠人。)
□□,户曹掾赵芬。(宕渠人。)
□□,上庸《函海》注云:“《巴志》作谷。”太守陈宏。元丰与廖及他清代刻本俱作宏,不加讳号。钱、张、刘、吴本作弘。(安汉人。见《巴纪》。)何、王、石三本作《巴志》。
忠义,宕渠主簿曲庾。(宕渠人也。)
忠义,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浙本挤补。宕渠主簿冯湛。(宕渠人也。)
烈士,郝伯都。(阆中人也。)
右三十【九】〔五〕元丰、钱、刘、李、廖本作九。他各本作五。《函海》注云:“元作九。”人〔在〕吴、何本有在字。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无。浙本原有,又剜空。后汉。(司隶校尉程乌等,失其事,不录。)十二字各本双行小字。
义烈,江阳太守程畿,字季默。(阆中人也。)
□□,程祁,字公〔弘〕。(畿子也。)
□□,杨汰,字季儒。(巴郡人。)旧各本此文小字,下空格连韩俨。同样又连黎韬,三人一行。廖本皆提行。
□□,韩俨。(巴西人。)
□□,黎韬。(巴西人。三人见《杨文然传》。)
壮烈,将军严颜。(临江人。元丰、钱、刘、李、《函》本有也字。廖及他本无。见《张飞传》。)
玄贞,元丰、廖、浙三本作贞。他各本作●或真。征士周舒,字叔布。(阆中人也。)
文学,儒林校尉周群,字仲直。(舒子也。)
□□,博士周巨。(群子也。)
雅重,车骑将军、育阳景侯黄权,字公衡。(阆中人。在魏。仪同三司。)顾广圻校稿云:“按,车骑将军、育阳景侯,此入魏事。”
□□,尚书郎黄崇。(权子也。)
勇壮,折冲将军、西陵太守甘宁,字兴霸。(临江人。仕吴。)
政事,镇南大将军、元丰本无军字。彭乡亭侯元丰本无亭字。马忠,字德信。(阆中人也。)
将略,镇北大将军、字汉侯王平,字子均。(宕渠人。)
果壮,左将军、宕渠侯勾扶,旧各本作句扶,廖本作勾。字孝兴(汉昌人【也】。见《王平传》。)元丰本无王字。
将略,荡寇将军、关内侯张嶷,字伯岐。(南充国人也。)
□□,尚书仆射姚□,字子绪。(阆中人。见《杨【义】〔羲〕刘、李、《函》本作仪。他各本作义。俱讹,当作羲。传》,《诸葛亮廖本有亮字。他各本无。故事》也。)后九字,元丰本无。他各本并有。盖李□所加。顾广圻校稿云:“见陈寿《辅臣赞注》。在马勋马参下。延熙五年卒,在所赞之后。”
□□,别驾从事马勋,字盛衡。(阆中人。见《季汉辅臣【传】〔赞〕》。)元丰与钱写本辅字作轴。何、王、浙、石本脱季字。又末字,各本皆作传。当作赞。兹改。
□□,尚书马参,《三国志》作齐。字承伯。(阆中人。见《蜀书》。)各本注文同作“见《蜀书》”。顾广圻校稿批云“《辅臣赞》”。
□□,越巂太守龚禄,字德绪。(安汉人。父谌,犍为太守,见《巴纪》。)
□□,镇军将军龚皦,字德光。(禄弟也。)顾广圻校稿眉批云:“今《辅臣赞注》作衡者非。当依此订。”谓皦字是也。
□□,征士谯□,字荣始。(西充国人也。周父。)
渊通,散骑常侍、城阳《蜀志》作阳城。亭侯谯周,字允南。(
□子。在元丰本无在字。刘氏光禄大夫。)
右二十三人在刘氏三国之世。
〔贞烈〕,马妙祈吴、何、王、浙、石本作祁。妻义。(贞烈)。元丰、钱、刘、李、《函》、浙本侧注“贞烈”二字。其下空四格或二格接下二人。张、廖二本“贞烈”二字比肩。各本皆每行列女二人。惟廖本人皆提行。兹按:“ 贞烈”为品题字,例在目首。当移。下二人同。
〔贞烈〕,赵【云】〔曼〕《巴志》作曼,《御览》引《益部耆旧传》作蔓。君妻华。(贞烈)。
〔贞烈〕,王元愦妻姬。(贞烈。)(以廖本作以。他各本作已。上皆阆中人。)《益部耆旧传》云:华西充国人。
〔节烈〕,赵□妻姬。(节烈)(宕渠人。)
□□,当承上作节烈。下同。童女赵英。(□女。)
□□,赵万妻娥。(宕渠人。)
□□,耿秉妾行。(安汉人。)
□□,鲜尼母姜。(安汉人。)
右八人列女。刘、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作烈女。
右巴郡,凡士女七十【八】〔九〕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作八,吴、何、王、浙、石本作九。当作九。人。(七十〔
一〕旧各本作七十,吴、何、王、浙、石本作七十一。人士。八人女。)
三
道德,三老杨统,字仲通。(新都人也。曾祖仲【绩】〔续,〕元丰、钱、刘、李、《函》本作续。张、吴、何、王、廖、浙、石本作绩。当作续,说在注释。祁令。父春卿,为公孙述将。)
□□,原无品题。光禄大夫杨博,字仲达。(统长子。)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字。
文学,侍中杨序,元丰以来各本皆作序。惟刘、李本作厚。《函海》注云:“惠校改序。下二行同。”字仲桓。谥曰文父。(博弟。)
高士,寇欢,字文仪。(绵竹人,序弟子也。) 张、吴、何、王、石本有“见《序传》 ”三字。
高士,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昭约,字节宰。(雒人也。各本皆有此也字。序弟子。二人见《序传》。)各本文同。
术艺,使持节、交州牧杨宣,字君纬。(什邡人。)
学士,严象。(广汉人,宣弟子也。)张、吴、何、王、石本有“附《宣传》”三字。下目同。
大儒,赵翘。(广汉人,宣弟子也。)
□□,据《后汉书》当是“清节 ”二字。乌丸校尉郭坚,元丰本坚字不明。刘、李作登。他各本并作坚。《函海》注云:“刘、李本作登。惠校(谓惠栋)改坚。”字阙 元丰与廖本有此二大字。他本无。(雒人也。)元丰本无此注。他各本有。张、吴、何、王、石本无也字。别有“无传”二字。浙本原亦有,剜去迹存。
善绩,司隶校尉郭贺,字乔卿。(坚孙。)《函海》注云:“刘、李本亦作坚。”明上目登字讹。元丰、钱、刘、李、廖本此目次“
郭坚。”张、吴、何、《函》、王、石本间有镡、蔡二条。
□□,光禄大夫、侍中、卫尉镡显,字子诵。(郪人。)元丰与钱、刘、李本无此与下蔡弓二目。张、吴、何、《函》、王、石本有,在二郭目间。顾广圻校云:“当有,当移。”
□□,庐江太守蔡弓,字子骞。(雒人。)同上注。
〔善绩,〕元丰、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各本此目次“善绩郭贺”目下。当承上品题字。永昌太守郑纯,字长伯。(郪人也。)
文学,高士王佑,元丰本作佑,他各本作佑。字平仲。(郪人也。弟灌,字当作濩。《先贤赞注》作获。有文才,【而】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有,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不悉行事也。)张、刘、吴、何、李、王、石本无两也字。
文才,乐安相李尤,字伯仁。(雒人也。)
□□,当承上有文才字。尚书郎李充。(尤孙也。)
文才,东观郎李胜,字茂通。(雒人也。见《尤传》。)《函海》注云:“原本无见字。刘、吴、何、李本无也字,有见字。”今按:张、王、浙、石本亦同。
公亮,将作大匠翟酺,字张、吴、何、王、石本无字字。子超。(雒人。)
明廉,侍御史,洛阳令王涣,字稚子。(郪人。)元丰与钱本无此与下王堂目。张、吴、何、李、《函》、王、浙、石本有,在段翳目下。
□□,司隶校尉王堂,字敬伯。(郪人。)注同上。顾广圻校云:“当有,当移。”此依廖本次序。
聘士,王稚,字叔起。谥曰宪文。元丰与张、吴、何、王、石作父。(【雒人】,旧各本无。惟廖本有。当衍。堂少子。)
堂长子博。(失官位。)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同此文。吴、何、王、浙、石本则但题“王博”二字,小注:“堂长子,失官位,无传。”又张本“失官位”注下亦有“无传”二字。
博子遵。(亦失官位。)同上注,皆无品题、官位与字、贯。实当并入上目注语。旧列为目。缘元丰、钱、张、刘、李、《函》、廖皆如此作目,亦惟遵之。全郡目次久乱,未易厘正。
善绩,蜀郡太守王商,字文表。(遵子也。)
亢烈,辟元丰本作高。他各本作辟。士段恭,元丰本作公。他各本作恭。字节英。(新都人也。)钱本此目在段翳下,张江上。刘、李、《函》本在冯颢下,张江上。张、吴、何、王、浙、石本在王堂下马颢上。此依元丰与廖本。
隐士,夫子段翳,字元章。(新都人也。)钱本此目在王商下,段恭上。刘、李、《函》本在王商下,王涣上。各《汉魏丛书》本同。此依元丰、张、吴、廖本。
隐士,冯信,字季诚。(郪人。)元丰与钱写本无此目。刘、张、吴、李、《函》本此目在王遵后,王商前。各《汉魏丛书》本同。此依廖本。
□□,越嶲太守冯元丰本无此目,他各本有,并作马。廖本改作冯。颢,字叔宰。(郪人。)上二人,各本同无也字。此目刘、李、《函》本在王堂下,段恭上。张、吴、何、王、浙、石本在段恭下,张江上。此依廖本。
【武威太守、南阳折侯张江。雒人。】此目当删,说在注释。
□□,郁林太守折国。(江四世孙,因封国改姓折。)
高士,折象,张、吴与各《汉魏丛书》本作像。字国式。(国【
之】子也。)元丰与钱、刘、李、《函》、廖本有“之、也”字。张、吴与各《汉魏丛书》本无。
□□,疑有“安贫”二字。治中祭酒朱仓,字云卿。(什邡张、吴及《汉魏丛书》本作郁。人。)各本无也字。下二目同。
政事,□元丰、刘、李、《函》、廖本作□。他各本作牂。柯元丰、钱、刘、《函》、廖本作柯。他各本作□。太守刘宠,字世信。(绵竹人。)
孝子,江阳,符长姜诗,字士游。(雒人。)
阴德,郿令王忳,字少林。元丰本作休。(新都人也。)
□□,交州【牧】〔刺史〕《先贤志.羊期赞注》作“交州刺史”。羊元丰本作阳。甚。(郪人也。)张、吴及《汉魏丛书》本更有“无传”二字。
推让,野王令羊期,字仲鱼。(甚子。)
文学,侍中董元丰本作童。扶,字茂安。(绵竹人。杨厚各本此字作厚。不同前作序。下目同。弟子也。)
文学,聘士任安,字定祖。(绵竹人。亦厚弟子。)
高让,义士杜真,字孟宗。(绵竹人。)
精诚,五官谅辅,字汉儒。(新都人。)
义士,杨宽,字叔仲。(新都人。)父斌,兄混 ,皆有证明君事,(失其官位。)此上连六人,各本无也字。
义士,张钳,字子安。(广汉人也。)
烈士,贾栩,字元集。(什邡人也。)
节士,宁叔,字茂泰。(广汉人也。)
忠义,绵竹主簿韩揆,字伯彦。(绵竹人。)元丰与钱、张、吴、何、王、浙、石本皆无此三字。刘、李、《函》、廖本有。
壮童,左乔云。(绵竹人。)元丰与钱本此下连下五人,各间二空格。张本同,只空一格。共占二行。此与汝敦目一行。余三人一行。刘、李、《函》本此与下目汝敦各占一行。余三人一行,各间一格。他各本与廖本同各占一行。
孝廉汝敦元丰本作郭。(新都人。)
周干。(广汉人。)张、吴、何、王、浙、石本更有“无传”字。此下三人,当依元丰、钱、张、刘、李、《函》本为一行。但空格。兹依廖本不改。
彭勰。(广汉人。)同上有“无传”二字。
古朴。(【广汉】〔德阳〕依《蜀志》文改。说详注释。人。右三人,儒学文才,见《蜀志》〔及《王商传》〕。)张、吴、何、《
函》、王、石本有“及《王商传》 ”四字。他本无。《函海》注云:“刘、李本无右三人。”
方术,太医丞郭玉,字通直。(新都人。)元丰与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无此三字。顾广圻校云“新都人”。廖本有。
右五《函海》作三。十二人驰名依前后例,“驰名”二字当作“在 ”字。汉世。
□□,各本失品题。疑原叙秦宓下承文才字。经钞移,遂失之。别驾从事李朝,字永元丰本作季。南。(郪人也。)此上,当有李邈一目。
□□,丞相西曹掾李邵,字伟南。(朝弟也。) 永伟二字与《先贤.广汉士女赞注》文同,与《三国志.季汉辅臣》互异。已前注辨。廖本于《先贤赞注》无所辨订。于此目乃有注文辨之。以为“ 此及《广汉士女赞》注解皆互误永伟二字”。其说无取。(参卷十注)
文才,大司农秦宓,字子敕。(绵竹人。)
□□,原脱品题。益州太守王士,字义强。(郪人也。〔佑〕依杨树达说移。子【佑】。)元丰本作“王佑从弟也”。钱、张、吴、何、李、《函》、王、浙、石各本同,佑作佑。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也字。惟廖本作“子佑”。顾广圻校稿云:“当作商从弟也,子佑。”廖本依改也。杨树达《积微居金石小学论丛.后汉王堂世系考》判佑为士之父,堂之孙。其说云:“《佑传》不言佑为堂之后。然《目录》王士下云:子佑。按《目录》例,皆言某子某弟,无言子某,弟某者。且《目录》别佑于汉世。而士、甫则在刘氏及二牧时,尤可证子佑为佑子之误倒。士既为商之弟(《李王四子赞》:“文表诸弟也。”足证)。则佑为堂之孙明矣。”今按:杨说可据。盖原钞佑下脱“子,文表”三字。接“从弟也”为句。顾校作“子佑”二字。廖本依改,非。 〔文表从弟也。〕依下目补文表二字。“从弟也”三字系元丰以来各本旧文,廖本删之。
□□,别驾从事王甫,字国山。(士从弟也。) 旧各本并作“文表弟也”。顾广圻校云:“当作士从弟也,(见)《辅臣赞注》。”廖本依改。今按《辅臣赞注》“义彊名士,广汉郪人,国山从兄也。”是顾校所据。又《辅臣赞》,“国山休风”注: “国山名甫,广汉郪人也。……为绵竹令,还为荆州议曹从事。随先主征吴,军败于秭归,遇害。子佑,有父风。官至尚书右选郎。”顾广圻校上目“子佑”二字,若即据此,亦误。此明言王甫子,非士子也。虽然,甫、士从兄弟,则皆当为佑子侄,孙名不当袭祖。疑子佑字当作祜或佑。
优游,特进、太常、关内侯镡承,字公文。(郪人。)
才俊,元丰、刘、李、廖本作俊,他各本作隽。江阳太守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忠谋,元丰本作烈。从事郑度。(绵竹人也。见【刘璋】《〔法正〕传》。)
忠烈,从事王累。(新都人也。见《刘璋传》。)
〔鲠直,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字汉南。(郪人。)〕依《
先贤赞》补。
右九人在刘氏世及二牧时。顾广圻校稿云:“按,赞第四十六李邈《目录》脱。”原校王累目有删除号,又复存之。盖拟改未改也。
【聘士】二字当衍。任安已另有目。任安母姚。(绵竹人也。)
姜诗妻庞行。(雒人也。)
姜嫔,字义旧。(绵竹人也。狄道长姜穆女张本讹作文。吴、何、王、石本从之俱讹。司马雅妻。)
廖伯妻阴纪配。(广汉人也。)
便敬妻王和。(新都人也。)
李珥,元丰本作玵。字进娥。(郪人,李氏女,冯季宰妻也。)
王辅妻彭非。(广汉人也。)
李平,字正流。(广汉李元女,杨文妻。)
袁张本误作表,吴、何、王、浙、石本沿误。稚妻相乌。(德阳人也。)
王上妻袁福。(德阳人也。)钱、刘、李本无此目。张本在相乌目行,间三格。元丰、吴、何、《函》、王、浙、廖本单行。
汝李本作洪。敦妻。(失 吴、《函》二本作夫。姓,不知何县人也。)元丰、钱、张、刘、吴、何、《函》、王、浙、石本并作“不知何郡县人也”。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也字。廖本无郡字。
右十一人列女刘、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并作烈女。
右广汉郡凡士女七十二人。(六十一人士,十一人女。)各本文同。
四
知术,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延世,字长叔。(资中人。)各本皆无也字。
□□,扬州刺史杨莽,字翁君。(武阳人。见《何霸传》。)各本文同。
忠壮,复汉将军朱遵,字孝仲。(武阳人也。)
隐遯,合浦太守费贻,字奉君。(南安人也。) 元丰本、廖本此目在任永上,他各本在任永下。
隐知,征士任永,字君业。(僰道人也。)
精密,上党太守赵松,字君【乔】〔桥。〕元丰、张、吴、何、王、廖、石本作乔。钱、刘、李、《函》本同赞注作桥。(武阳人也。)
文学,城门校尉董钧,字文伯。(资中人。)
秀颖,司隶校尉杨涣,字孟文。(武阳人。见《犍为耆旧传》。)
□□,汉中太守杨文方。何、李、王、浙、石本误作芳。下仍作方。(涣子。《函海》本作“涣字仲颖”四字。文方子张、吴、何、王、石本脱子字。颖伯,冀州刺史。仲颖,二千石;失其行事。)张、吴、何、王、卢、石本更有“无传”字。
政事,司隶校尉杨准,字伯邳。(文方兄子,太守、太尉李固举之。)
清秀,大司空张皓,字叔钱、《函》本作升。明。(武阳人也。)
正直,光禄大夫、广陵太守张纲,字文纪。(皓子也。)
□□,郎中张植。(纲子也。)元丰与钱本纲作冈。下空二格接张续。
□□,尚书张续。(植弟也。)此下,元丰与钱本亦提行。
□□,豫州【牧】〔刺史〕当作刺史,说在注释。张方,字公始。(续弟也。)
正直,司隶校尉赵旗,字子元丰本作文。鸾。(资中人也。)
□□,别驾从事王元。(武阳人,刺史张乔时。见《杨统传》。)元丰、钱、刘、李、廖本作传。他各本作簿。又有“无传”二字浙本剜空作传。
义士,公车令杜抚,字叔和。(资中人也。)
义士,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浙本挤补。新都令赵敦,元丰本作郭。字建侯。(武阳人也。)
孝士,尚书郎隗相,字叔通。(僰道人也。)
信士,旧各本无。兹依《蜀志》文补。吕孟。旧各本及《先贤志》只吕孟二字。惟《蜀志》文有贞字。(南安人。不详其事。)
〔孝子〕,吴顺,字叔和。(僰道人也。)
学士,韩子方。(僰道人。张贞之师。)张、吴、何、王、浙、石本删之字。又更有“无传”字。
学士,谢褒。《张钳赞注》写作裒。(南安人。)钱、刘、张、吴、何、李、《函》、王、石本更有“见《张钳传》” 四字。盖李□所增。元丰、廖本无。浙本原有复剜去。
右二十四人在汉世。各本文同。
政事,蜀郡太守、关内侯杨洪,字季休。(武阳人。)
固吴、何、王、浙、石本作直。 率,谏议大夫费诗,字公举。(
南安人。)
忠正,车骑将军、都亭侯张翼,字伯恭。(武阳人。纲后也。)张、吴、何、王、浙、石本无“武阳人”及也字。更有“子征,见《
寿良传》”六字,浙本剜去六字。
文学,五官中郎将【伍】〔五〕顾广圻校稿云:“《蜀志》在《
杜微传》,作五。”兹改。梁,字德山。(南安人。)此上当补广汉太守五方一目。说详注释。
文才,射声校尉杨【义】〔羲〕《函海》注云:“《三国志》作戏。”今按字当作羲,通戏。字文然。(武阳人。)
右五人在刘氏世。(从事贾龙,元丰本作能。不悉其事,不录。)
【汉中太守】杨文方妻阳姬。(武阳人也。)
相登妻周度。(僰道人也。)
曹【敬】〔禁,〕元丰、钱、刘、李、《函》、浙本作禁。张、吴、何、王、廖、石作敬。字敬姬。(南安人,周纪妻也。)
程贞【●】玦,元丰与廖、浙本作●。钱本作玫。《函海》作●。张、刘、吴、何、李、王、石本作玦。字琼元丰、钱、《函》、浙本作瑗。玉。《函海》作王。(牛鞞人,资中张惟妻也。)
尹仲让妻韩姜。(僰道人也。)
仪元丰本作义。成妻谢姬。(南安人也。)
赵媛姜。何、王、石本误作妻。 (资中人,【赵】各本旧有。当衍。说在注释。盛道妻也。)
张贞妻黄帛。(僰道人也。)
杨进。(武阳人,广汉王元丰本作中。博妻。)刘、李、《函》三本此目列阳姬目之前。《函海》注云:“刘、李本在第一。”益移前刻也。
右九人列女。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烈女。
右犍为郡士女凡三十八人。(二十九人士,九人女。)
五
忠正,城阳中尉邓【先】〔公。〕元丰本先字不明(黑巴),钱、刘、李、《函》本作公。张佳胤改公作先,吴、何、王、浙、石本遵之。《赞注》同。当作公,已前注。(成固人也,景帝时。) 元丰与刘、李、《函》本有也字,他本无。余同。
□□,原失品题字。杨王孙。(成固人。)此目,元丰与张本空二格接上目。钱本空一格。他各本提行。元丰、张、吴、何、王、浙、石本无“成固人”三字注。刘、李、《函》、廖本有。今按:既有赞注,则不当附着他目。当是旧脱品题与县贯矣。
致远,卫尉、博望侯张骞。(成固人。武帝时。)各本文同。
爽朗,张本作郎。给事中张猛。(骞孙。元帝时。)
高尚,逸民郑子真。(褒中人。成帝时。)
右。各本无此行。廖本独有。“阙 ”小字所阙当是“五人在前汉”五字。 〔五人在前汉。〕
大儒,〔博士〕据《后汉书》补。李颉。元丰本李颉上有二空疤。(南郑人。)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二字。
文学,司徒李郃,字孟节。(颉子。)
执正,太尉李固,字子坚。(郃子。)
雅望,京兆尹李燮,字德公。(固少子。)
□□,当有英玮二字品题。奉车都尉李历,字季子。(固从弟也。)元丰本无也字。张、吴诸本同。廖与刘、李、《函海》本有。
善绩,司隶校尉李法,字伯度。(南郑人也。)
□□,疑有“温良”二字品题。 犍为太守赵宣,字子雅。(南郑人也。)
德望,广汉太守赵瑶,字元珪。(宣子。)
温雅,尚书赵琰,字稚珪。(瑶弟。)
义壮,弘农太守陈纲,字仲卿。(成固何、王、石本作都。人也。)
义烈,【从事】〔门下掾〕依《汉中志.总序》文改。陈调,字元化。(纲孙。)
知思,巴郡太守陈雅,字伯台。(成固人。)
□□,南郡太守程元丰本作陈。 基,字稚业。(南郑人也。)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二字。
□□,原无品题。大鸿胪刘巨公。(南郑人也。见《列刘、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烈。女传》。)
□□,广汉属国〔都尉〕当有此二字。张泰,字伯彊。元丰本作 ●。从●。钱、刘、李、《函》、廖本作彊。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疆。(南郑人也。)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二字。
政事,度辽将军张亮则,《赞注》无亮字。字元脩。(泰从弟。)
恺悌,绵竹令阎宪,字孟度。(成固人也。)
隐士,樊志张,(南郑人,钱、刘、李、《函》本此下有也字。见《征西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西。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南。将军段颎元丰本二字作一空疤。张、吴、何、王、浙、石本颎作颖。 传》。)
尚志,聘士卫衡,字伯梁。(南郑人。樊志张弟子也。)此条,张佳胤移于郑子真目后,李颉目前。吴、何、王石本遵之。浙本改从元丰、钱、刘、李、《函》、廖本,如此。
筹画,计曹史程刘、李本误祝。 苞,字元道。(南郑人也。)
文才,葭萌长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也。)
义烈,郡主簿段崇,字礼高。(南郑人也。)
义烈,功曹承上文省郡字。程信,字伯义。(南郑人也。)
〔义烈,〕原承上省,旧各本遂脱。兹补。严孳。李容。陈【巴】〔巳。〕旧各本作巳,惟廖本作巴。王宗。李本作崇。姜济。曹廉。勾矩。刘旌。原展。上九人,元丰本互空二格连书。钱、张、刘、李、《函海》本互空一格连书。吴、何、王、廖、浙本各提行顶格,兹依宋旧。又元丰与浙本原展下无字。廖本注小阙字。他各本皆注有“九人,太守郑广吏,见《段崇》、《程信传》”十三字。盖嘉泰本有,李□所补也。郑广,张、吴、何、王、石本作郑仅。张佳胤所正也。
义烈,从事燕邠,字元侯。(南郑人也。)
义烈,主簿赵嵩,字伯高。(南郑人也。)
右三十八张、吴、何、王、浙、石本作九。又人下有在字。人后汉。实只三十四目,三十四人。
□□,陈术,字申伯。(历【二】〔三〕刘、李本作三,是。郡太守,见《蜀书》。撰《益部耆旧传》者。)
右一人,张、吴、何、王、浙、石本此下有在字。刘氏之世。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之字。
李穆姜。(安众令程祗妻,李法姊各旧本皆作姑,廖本依《赞注》改作姊。依《后汉书》,当作姊。也。子基。)
刘泰锳。(巨公女,杨矩妻。)矩字,元丰、钱、刘、张、李、《函》本作拒。吴、何、王、浙、石本作相。廖本依《赞注》改作矩。
杜泰姬。(南郑人。犍为太守赵宣妻。)
杨礼元丰本作□。珪。(成固杨元珍女,陈省妻。)
李文姬。(太尉固女,赵锳元丰本作英。妻。)
陈顺谦。(邓令曹宁妻,陈伯台从女也。兄子陈规着书称之。)
陈惠谦。顺谦妹,度辽将吴、何、王、浙、石本误作府。军张亮则夫人。
张礼元丰本作□。脩。南郑人,赵嵩妻。
韩树南。(南郑人,赵子贱妻也。)
右九人,列刘、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
右汉中郡士女凡五十人,元丰、钱、张、刘、李、《函》、廖本作五十人。吴、何、王、浙、石本作四十九人。(四十一人士,吴、何、王、浙、石本作“四十人士”。九人女。)
六
忠义,镇远将军、义侯《赞注》及《后汉书.西南夷传》并作“
成义侯”。文齐,字子奇。(梓潼人【也】。平帝用为益州太守,遂不服王莽,公孙述。光武嘉之。)
□□,元脱品题。北海太守文忳。(齐子也。)元丰本无此二字,别于空六格后有“梓潼人也”四字。他各本只此“齐子”二字。盖李□所改也。
节士,李业,字巨游。(梓潼人也。)
□□,当承上作节士,说在8章注。遂旧各本俱作遂。志古堂本误作道。久令李翚。(业子。)
〔政事,〕旧脱品题字,当有。 益州太守景毅,字文坚。(梓潼人也。)
【政事】有道,旧刻各本品题此四字,其政事二字与赞传不应。当是自上目误坠。 〔诸生〕依赞文补。景鸾,元丰本作銮。字汉伯。(梓潼人也。)
文学,孝廉杨充,字盛国。(梓潼人【也】。)
壮烈,济阴相寇祺,字宰朝。(梓潼人也。)
壮烈,童人李余。(涪人也。)
义士,功曹张寿,字伯僖。钱、何、王、石本作禧。(涪人也。)
义士,王晏,字叔博。(涪人也。)
方士,李助,字翁君,(涪人也。)
右十二人,吴、何、王、石本此下有在字。浙本剜空一格。汉世。
尚玄,谏议大夫杜微,字国辅。(涪人也。)
(文学),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无品题字。张、吴、何、王、浙、石本有 “文学”二字。李仁,字德贤。(涪人也。)
□□,旧各本脱品题,当是承上文学字。太子仆射元丰本太子下黑巴一字。钱、刘、李、《函》本作一仆字。张、吴、何、王、浙、石本作“中庶子”三字。廖本作“仆射” 二字。李撰,钱、《函》本作巽。字钦仲。(仁子。)
□□,当仍是上承“文学”二字。太子家令尹默,字思潜。(涪人也。)
□□,丞相参军文恭,字仲宝。钱、《函》二本作贤。他各本皆作宝。(梓潼人也。)
果锐,前监军、元丰本此下无大字,但有空位。他各本无大字,亦不空。廖本填大字。 大将军司马李福,字孙德。(涪人也。见《诸葛何、王、石本有亮字。故事》、《蜀书》。)
右六人,吴、何、王、石本有在字,浙本剜去作空格。刘氏世。
文极,字季姜。(梓潼人。将作大匠王堂夫人也。)钱、刘、李、《函》、廖本有也字。元丰及其他各本无。
巴郡虞显妻杜慈。(涪杜季女也。)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有也字。
郭孟妻杨敬。(涪杨〔文〕女也。)元丰本无文字,有也字杨女也三字连。廖本同。钱本存空位。刘、李、《函》本有文、也字。张、吴诸本同元丰本。
右列元丰、钱、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烈。刘、李、廖本作列。女三人。
右梓潼郡士女此下何、王、浙、石本有凡字。二十一人。(十八人士,三人女。)各本数同。
七
脩慎,少府、太常、关内侯王谋,字元泰。元丰与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元汉。钱、刘、李、《函》、廖本作元泰。盖李□依《
三国志》改。此为张本仅依元丰本一证。(汉嘉人也。)
□□,原脱品题。云南太守张休。廖本此下有小“阙”字。阙字与县贯也。
右二当作三。人,汉嘉人士。【在刘氏世。】下各目皆止于士字。则此四字当衍。或移注张休下。
文学,荆钱写作制。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敛人也。)《函海》本有注云:“荆原作制。刘、吴、何、李本作荆。 ”今按,旧惟钱写本作制,笔误也。元丰以来刻本皆作荆。此为《函海》所据本系录钱本之证。
□□,巴郡太守傅宝,字纪图。(平夷人也。)
【忠义,冠军将军、宁州刺史谢恕,字茂理。】(毋敛人也。)恕东晋人,不当列此。按《南中志》,当是尹贡。盖旧钞脱之而下云“三人” ,旧校者妄移谢恕补之也。兹改正。
〔名德,彭城相尹贡,字〕□□。〔(夜郎人。)〕
右三人,□柯各本作字不同已前注。人士。在后汉。
忠义,大将军、朝侯祭酒锡光,字长冲。廖本此下有小阙字。谓原阙县贯也。
右一人,西城人士。
忠义,云南太守、阳迁亭侯吕凯,字季平。(不韦人也。)
右一人,永昌人士。
义正,安汉将军、建宁太守李恢,字德昂。廖本此下有阙字。今按,《三国志》,恢俞元人也。兹补入。 〔俞元人。〕
□□,领军爨习。廖本此下注小阙字,下二目同。
□□,御史中丞孟获。
右三人,建宁人士。
□□,辅汉将军孟琰,字休明。
右一人,朱提人士。
先泥和女络。(符人也。)
右一人,列刘、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江阳人。
大凡三州十三郡,自汉兴至三国之终,士女载传记者三百四何、王、浙、石本作五。十人。(二百九十三人士,四十七吴、何、王、浙、石本作五十二。人女。)此数与各郡标目数及小计数皆不合。别于分注订之。廖本注云:“按人数不合。盖传写多非其旧也。卷中前后各条皆仿此。”
八
公七人。
大将此下,元丰、钱、张、吴、何、王、浙、石本有军字。二十二人。
侯二十人。
卿佐十四人。
侍中七人。
尚书五人。
司隶校尉六人。当作七人。说在注释。
〔京兆尹一人。〕
州刺史十三刘本作二人。 存目中有刺史及州牧十三人。然谢恕不当计入。只十二人。
郡守四十八人。
国师三人。
光禄大夫四人。
尚书郎十二人。
中【书】郎将、御史六人。书字当衍。说在注释。
公车令、谏议、太中十一人。
公府辟士八人。
高士【一】〔十四〕人。旧讹为一人。当作十四人。说在注释。
聘士七人。
征士四刘本作十人。
节士【四】〔八〕人。当作八人说在注释。
〔孝子六人。〕当补,说详注释。下同。
〔博士四人。〕
〔大儒二人。〕
〔学士五人。〕
〔方士一人。〕
〔义士、烈士十一人。〕
〔令长七人。〕
〔治中、别驾、诸部从事十四人。〕
〔郡吏十人。〕
〔孝廉、茂才及县吏等十二人。〕
〔童子三人。〕
列刘、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四十七人。当作五十三人。然各旧本皆作四十七人。廖本有小注云:“按人数不合。盖传写多非其旧也。卷中前后各条皆仿此。”
九
益梁宁三州三国【两晋】以来人士目录旧校云:“添立《目录》。”
明略,大司农、西城公何攀,字惠兴。(郫人。)李本司农二字作小字,西城误西域。
清秀,大长秋寿良,字文淑。(成都人也。)张、刘、吴、何、李、王、浙、石本无也字。元丰、钱、《函》、廖本有。下删也字同。
果烈,西河元丰本误作“梁益二州”四字。太守柳元丰本误作刘。隐,刘、李本作纯。字休然(成都人也。)
□□,原无品题。梁益二州都督杜祯,《函海》作桢。字文然。(成都人也。)
□□,都督度支、巴东太守柳伸,字稚原。(成都人也。)元丰及廖本作“字稚原”。他各本皆作“字雅厚”。《后贤志》同。
德行,江阳太守何随,字季业。(郫人。)
令德,犍为太守杜轸,字超宗。(成都人也。)
□□,犍为太守杜烈,字仲武。(轸弟。)
□□,建宁太守杜良,字幼伦。(轸少弟。)元丰、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皆无注文三字。廖本独有。顾广圻依《轸传》补也。
□□,益州刺史杜毗,字长基。(轸子。)二字注文惟廖本有。
德行,给事中任熙,字伯远。(成都人也。)
□□,涪陵太守任蕃,字宪祖。(熙子。)
义正,郫令常勖,字脩业。(江原人也。)
□□,州都常忌,字茂通。(勖从弟也。)
令才,太史令高玩,字伯珍。(江原人也。)
闳元丰、钱、刘、李、《函》本作温。张、吴、何、王、廖作闳。才,湘东太守常骞,字季慎。元丰本作季祯。他各本作季慎。(江原人也。)按《后贤志》,当作魏郡太守、材官将军、关内侯。只题湘东太守非。
述作,武平太守常宽,字泰恭。(骞从弟也。)
□□,使持节、西夷校尉张岐,《后贤志》作峻。字绍茂。(成都人也。)
□□,征西将军、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王异,字彦明。(成都人也。)
勇略,雍州刺史、南中郎将、重安开国侯李阳,字叔文。张、吴、何、王、浙、石本作文叔。(郫人。)
□□,征虏将军、广汉、梓潼太守杨谦,字令志。(成都人也。)
右二十【二】〔一〕原只二十一人。人,蜀郡人,在元丰本无他各本有。晋世。
强济,少府 、成都威侯李毅,字允刚。张、吴、何、王、石本作纲。(郪人。)
□□,西夷校尉李钊,字世康。(毅子。)
仁让,汉嘉太守司马胜之,字兴先。(绵竹人。)
德义,梓潼太守王化,字伯远。(郪人,文表孙。)
□□,巴东太守王振,字仲远。(化弟也。)
□□,作唐令王岱,字季远。(振弟也。)
述作,蜀郡太守王崇,字幼远。(岱弟也。)
素隐,中书郎王长文,元丰本文字作空格。字德□。(郪人也。)
□□,建宁太守段旧各本作耿。廖本依《后贤志》作段。容,字宗仲。(广汉人也。)
右九人,广汉人,在晋世。
□□,原脱品题。汉元丰本作广。中太守李宓,元丰本宓字作空格。字令伯。(武阳人【也】。)元丰本无武阳二字,作一空位。
□□,汶山元丰本山字作密。太守李赐,字宗硕。(宓元丰本作密。证上目空疤亦作密。汶下密字为误移填字。子也。)
□□,太傅参军李兴,字隽硕。钱写本作隽头。他各本作隽硕。(赐弟也。)张、刘、吴、何、李、王、石本作赐子。误。
□□,广汉太守张【征】,〔微,〕当作微,已前注。字建兴。(翼子也。)
□□,谯国内史费缉,字文平。(南安人。二子见《寿良传》。)
执义,衡阳太守《后贤志》作“ 内史”。杨邠,字岐之。(武阳人。)
清正,李本作清义。尚书费立,字建熙。(南安人。)
右七人,犍为人士,在晋世。各本文同。
□□,原脱品题。卫尉文立,字广休。(临江人也。)
□□,武陵旧各本误作武阳。廖本改。太守杨【崇】〔宗。〕旧各本作杨守。廖本作崇。按《巴志》当作宗。(临江人也。)
□□,□廖本外各本作牂。柯 张、吴、何、诸本作□。太守毛楚。(枳人。)
右三人,巴郡人元丰本无此人字。李本人下有士字。在晋世。
述作,太子中庶子陈寿,字承祚。(安汉人。)
□□,骠骑府掾陈莅,张、吴、何、王、浙、石本作莅。下同。字叔度。(寿兄子。)
□□,上廉令陈符,字长信。元丰本作“长性”。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作“长住”。廖本作信。(寿兄子。)按《后贤志.陈寿赞传》文,符为莅兄,当叙列莅前。
□□,建宁太守陈阶,字达之。钱、刘、李、《函》本作芝。(
莅〔从〕依《陈寿赞传》补。弟。)
正直,汉中太守阎缵,字续伯。吴、何、王、石本作“阎绩伯”。脱、误。(安汉人。)吴、何、王、石本作“安人”二字。浙本原同吴何本。挤补作“阎缵”字,又脱“伯”、 “汉”二字。
卓略,长水校尉、荆州刺史张奕,元丰本作弁。字希祖。(南充国人。)
令德,锡令谯同,字彦绍。(周子。见《周传》。)旧各本此目在谯登目下。廖本移在前。是。
义烈,扬烈将军、梓潼内史谯登,字顺明。(周孙。)
右八人,巴西人士,在晋世。
清重,长水校尉吕元丰本作李。 淑,字伟德。廖本此下有小字阙,阙县贯也,下同。
右一人,汉中人。
□□,广汉太守李骧,字叔元丰本作淑。龙。(福子。)
右一人,梓潼人。
忠义,江阳太守侯馥,字世明。廖本注有小阙字,阙县贯也。上各目亦多有阙县贯者,旧本皆无阙字。此处旧各本亦无阙字。廖本衍。
右一人,江阳人。
三州后贤五十一人。并前贤,三百九十一人。元丰本五十下无一字。然前贤依上文为三百四十人。合之不得为三百九十一人。当仍作后贤五十一人。
十
撰曰:元丰与《函海》本作“赞曰”。凡此人士,或见《汉书》,或载《耆旧》,或见《郡纪》,或在《三国书》,并取〔其〕钱、张、刘、吴、何、李、《函》、王、浙、石本有其字,元丰、廖本无。秀异,表之斯篇。其洪元丰、张、吴、何、《函》、王、廖、浙、石本作洪。钱、刘、李本作弘。伐弘元丰本作弘,《函》、廖本作宏。钱写本作洪。张、刘、吴、何、王、浙、石本并作张。当作张。显者,张、吴、何、王、浙、石本无者字。并钱、刘、李本作生。附载者,齐之;其但见名字,钱、刘、张、吴、何、《函》、王、石本作目。元丰、廖、浙本作字。而不详其行故,或以已字同。有传,钱、刘、张、吴、何、李、《函》、王、浙、石本皆作“或有以传”。廖本改正。无珍善,阙元丰本善阙二字倒。之;以副直浙本误作真。文,为实元丰本作宝。录矣。
评论 0 条 / 浏览 156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