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春秋·管仲】中国古代第一相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目前临淄地名多与齐国历史有关,大到一个乡镇名称,小到一条街道,你都能从这些名称里嗅到历史的味道。遄台路,雪宫路,稷下路,牛山路……穿行其间,你会发现历史与自己竟是如此之亲近。

当你走在管仲路上,你会不会想到,你所在的这座繁华的城市临淄,2600多年前曾是管仲的临淄,他的生死甚至举手投足,都对齐国有着非凡的意义。

管仲墓北临淄河仅百米,墓高14米,东西长36米,南北长约14米。传说墓前原有一幢石碑,上面刻着毛维孙的诗:“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上,千古常埋天下才。”

初为栋梁

有点贪得无厌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他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从鲁国迎回管仲。据说,在回来的途中,管仲即兴创作了一首曲调激昂的《黄鹄之辞》,在歌声中,两天的路程,他们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抵达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管仲如何意气风发。

治理好齐襄公留给齐国的烂摊子,管仲信心十足,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桓公是否信任自己。

据《韩非子·难一》记载,桓公拜管仲为相之后,管仲说“以贱为不可以治国”,要求桓公给他的地位要在当朝的高子、国子两位上卿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要求桓公赐给自己三归之富;“以疏为不可以治亲”,让桓公尊他为“仲父”。

表面上管仲公开向桓公要名、要利、要地位,似乎贪得无厌,但以管仲对齐国国情和桓公为人(喜欢听信身边小人)的了解,他提的这三点要求,可以说对实现辅佐齐桓公富国强兵、创建霸业的政治抱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霸业,胸怀宽广、英明大气的齐桓公对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统统答应下来。从此,齐国开始进入最为辉煌的时期。

春秋首霸

放开手脚施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日益强盛,给西周王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外族对华夏族也是虎视眈眈。称霸诸侯的野心像幽灵一样,在每个稍具国力的诸侯国君内心深处游荡。自然,齐桓公的称霸并非为了加强风雨飘摇中周王室的统治,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适时打出了“尊王”(尊重中央政权)、“攘夷”(反对外族侵略)的旗号,为齐国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取得了周王室和各诸侯的一致信任。

管仲既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也不像高子、国子一样是世代辅佐齐国的重臣,齐桓公却将他拜为“仲父”,并任由他主持齐国军政大事。从这种大撒把式的作风中,可以看出齐桓公对于管仲的信任是极为罕见的。

分享到:
上一篇:【战国·吕不韦】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
下一篇:【春秋战国·西施】以身许国 国难面前谱大义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4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