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
作者:孙星衍 (清朝) 收藏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
   清卫尉蔡质撰
    清孙星衍校集
太尉,孝文三年置,七年省。武帝建元二年置,五年复省,更名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复置太尉。太平御览职官部
府开阙,王莽初起大司马,后篡盗神器,〔一〕故遂贬去其阙。续汉志补注

司徒本丞相官,哀帝改为大司徒,主司徒众,驯五品。府与苍龙阙对,厌于尊者,不敢称府也。续汉志补注、太平御览职官部 案:续汉志补注引“称” 字作“号”。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二〕续汉志补注

惠帝改太常为奉常,景帝复为太常,盖周官宗伯也。 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五官中郎解,其府对太学。续汉志补注

左中郎解,其府府次五官。续汉志补注 案:当作“次五官府”,误倒。

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续汉志补注

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案:太平御览引“
多”上有“郎”字。戴鹖冠,次右将府。又虎贲旧作“虎奔”,〔三〕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故名焉。续汉志补注、后汉书孔融传注、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无常员,府次虎贲府。续汉志补注

谒者仆射见尚书令,对揖无敬。谒者见,执板拜之。续汉志补注

谒者案:续汉志补注引无此二字。〔四〕出府丞、长史、陵令,案:光武纪注引无此七字。皆选仪容端正,任奉使者。 后汉书光武纪注、续汉志补注

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案:太平御览居处部引作“复道 三行,天子按行中央,台官从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后汉书光武纪注 案:文选古诗十九首注引“南宫、北宫,相去七里”。

宫中诸有劾奏罪,左都候执戟戏车缚送付诏狱,在官大小各付所属。以马被覆。见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皆执板拜;见丞、郎皆揖。续汉志补注

正月旦,百官朝贺,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各辞不能朝,高赐举奏:“皆以被病笃困,空文武之位,阙上卿之赞,既无忠信断金之用,而有败礼伤化之尤,不谨不敬!请廷尉治嘉罪,河南尹治世罪。”议以世掌廷尉,故转属他官。续汉志补注

少府符着出见都官从事,〔五〕持板。都官从事入少府见符着,持板。续汉志补注

侍中,常伯,选旧儒高德,博学渊懿。案:太平御览引作“博学洞达”。仰占俯视,切问近对,喻旨公卿,上殿称制,参乘佩玺秉剑。员本八人,陪见旧在尚书令、仆射下,尚书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书下。司隶校尉见侍中,执板揖,河南尹亦如之。又侍中旧与中官俱止禁中。案:唐六典引下有“宿直庐在石渠门外”八字。武帝时,侍中莽何罗案:唐六典引作“马何罗”。挟刃谋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毕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复入,与中官共止。案:唐六典引作“复止禁中”。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由是侍中复出外。〔六〕 续汉志补注、唐六典六、〔七〕太平御览职官部

尚书令主赞奏,总典纲纪,无所不统,〔八〕秩千石,案:艺文类聚引作“秩二千石”。铜印墨绶。北堂书钞设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

故公为之者,朝会(不)〔下〕陛奏事,〔九〕增秩二千石,故自佩铜印墨绶。续汉志补注

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画古烈士,重行书赞。初学记职官部

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初学记居处部〔一0〕

尚书仆射主开封,掌授廪给钱谷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复道中,遇尚书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避车豫相回避。卫士传不得迕台官,〔台官〕过后乃得去。〔一一〕续汉志补注

尚书典天下岁尽集课事。三公尚书二人,典三公文书。吏曹尚书典选举斋祀,属三公曹。灵帝末,梁鹄为选部尚书。〔一二〕续汉志补注

常侍曹主常侍、黄门、御史事,世祖改曰吏曹。续汉志补注

二千石曹掌中郎官水火、〔一三〕盗贼、辞讼、罪眚。续汉志补注

民曹典缮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续汉志补注

客曹天子出猎,驾,御府曹郎属之。续汉志补注

尚书左、右丞典台事,绳纠无所不□。太平御览职官部

左、右丞对揖,称左、右君也。〔一四〕北堂书钞设官部

尚书左丞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续汉志补注、初学记职官部

右丞与仆射对掌授廪假钱谷,〔一五〕与左丞无所不统。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钟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卫士传言五更,未明三刻后,鸡鸣,卫士踵丞郎趋严上台,不畜宫中鸡。汝南出鸡鸣,卫士候朱雀门外,专传鸡鸣于宫中。续汉志补注

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一六〕案: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引下有“凡三十四人,选吏能者为之”。客曹郎主治羌胡事,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公迁为县令,秩满自占县去,诏书赐钱三万与三台祖饯,余官则否。治严一月,准谒公卿陵庙乃发。御史中丞遇尚书丞、郎,避车执板住揖,丞、郎坐车举手礼之,车过远乃去。尚书言左、右丞,敢告知如诏书律令。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案:此“对” 字当衍,后同。称曰明时。见令、仆射,执板拜,朝贺对揖。续汉志补注

尚书郎昼夜更直于建礼门内。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文选沈休文和谢宣城诗注 案:“昼夜更直”北堂书钞、初学记引作“夜直五日” 。〔一七〕

省阁下大屏称曰丹屏,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太平御览居处部

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一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一九〕后汉书钟离意传注、北堂书钞设官部、酒食部、初学记职官部、艺文类聚布帛部、太平御览服用部、布帛部〔二0〕

尚书郎直,太官供饼饵五熟。太平御览饮食部

尚书郎伯使二人,〔二一〕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洁被服,〔二二〕案: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引作“洁衣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后汉书钟离意传注、广韵十一模注、北堂书钞仪饰部、太平御览服章部〔二三〕

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太平御览香部

以丹(赤)〔漆〕地,〔二四〕故称丹墀。广韵六脂注、文选西京赋注、魏都赋注、广绝交论注、太平御览居处部

尚书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公。案:“公”续汉志补注引作“时”,见前。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太平御览礼仪部

尚书令、仆射,〔二五〕给赤管大笔两枝。〔二六〕 北堂书钞艺文部

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糜大墨一枚,小墨二枚。〔二七〕北堂书钞艺文部、初学记文部、太平御览文部

杨乔纠羊柔曰:“柔知丞、郎雁行,威仪有序。”文选责躬诗注、与陈伯之书注〔二八〕

尚书令史皆选兰台、符节上称 □精练吏有能为之。〔二九〕续汉志补注

御史中丞遇尚书郎,避车执板住揖,车过乃去之。〔三0〕北堂书钞设官部、白帖七十四

中丞掌兰台。北堂书钞设官部

丞,故二千石为之,或迁侍御史高第,执宪中司,朝会独坐,内掌兰台,督诸州刺史,纠察百寮,〔三一〕出为二千石。续汉志补注

治书侍御史二人,治廷尉奏事,罪当轻重。〔三二〕 北堂书钞设官部选御史高第补之。续汉志补注

侍御史,秦官。周有御史,掌郡案:当作“邦”。国都邑,案:当作 “鄙”万民之治,案:当作“及万民之治令”。〔三三〕以赞冢宰。北堂书钞设官部

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公法府掾属高第补之,初称守,汉岁拜真,出治剧为刺史、二千石,平迁补令。见中丞,执板揖。续汉志补注

将作大匠位次河南尹。光武中元二年省,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三四〕续汉志补注

门候见校尉,执板下拜。续汉志补注 案:“下”当作“不”。〔三五〕

五营司马见校尉,执板不拜。续汉志补注

越骑校尉掌越骑。续汉志补注

长水校尉主长水、宣曲胡骑。 续汉志补注

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事。〔三六〕续汉志补注

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入宫,开中道称使者。每会,后到先去。续汉志补注

司隶诣台廷议,处九卿上,朝贺处公卿下,陪案:当有“位”字。卿上。初除,谒大将军、三公,通谒持板揖。公议、〔三七〕朝贺无敬。台召入宫对见尚书,持板,朝贺揖。续汉志补注

延熹中,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卖御物于市,市长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左雄诣台对诘,雄伏于庭荅对,景使虎贲左骏顿头,血出覆面,与三日期,贼便擒。后汉书周景传注

都官主雒阳百官,朝会与三府掾同。续汉志补注

河南尹出考案,与从事同。续汉志补注

诏书旧典,案:续汉志补注引有此四字。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案:后汉书光武纪注引此四句,“治状”作“政教”。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陵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讬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也。汉书百官公卿表注、续汉志补注

诸州刺史初除,比诸案:此当有脱。 持板揖,不拜。续汉志补注

诸州刺史上郡并列卿府,言“敢言之”。后汉书朱隽传注

立宋皇后仪尚书令臣嚣、仆射臣鼎、尚书臣旭、臣乘、臣滂、臣谟、臣诣稽首言:“ 伏惟陛下履干则坤,动合阴阳。群臣大小咸以长秋宫未定,遵旧依典,章表仍闻,□时乃听。令月吉日,以宋贵人为皇后,应期正位,群生兆庶莫不式舞。易称‘受兹介祉’,诗云‘干禄百福,子孙千亿’,万方幸甚。今吉日以定,臣请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太常条列礼仪正处上,群臣妾无得上寿,如故事。臣嚣、臣鼎、臣旭、臣乘、臣滂、臣谟、臣诣愚闇不达大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制曰:“可。”维建宁四年七月乙未,制诏:“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祇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宋贵人秉淑媛之懿,体山河之仪,威容照耀,德冠后庭。群寮所咨,佥曰宜哉。卜之蓍龟,卦得承干。有司奏议,宜称绂组,以临兆民。今使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绶,宗正祖为副,立贵人为皇后。其往践尔位,〔三八〕敬宗礼典,肃慎中馈,无替朕命,永终天禄。”皇后初即位章德殿,太尉使持节奉尔绶,天子临轩,百官陪位。皇后北面,太尉住盖下,东向,宗正、大长秋西向。宗正读策文毕,皇后拜,称臣妾,毕,住位。太尉袭授玺绶,中常侍长乐太仆高乡侯览长跪受玺绶,〔三九〕奏于殿前,女史授婕妤,婕妤长跪受,以授昭仪,昭仪受,长跪以带皇后。皇后伏,起拜,称臣妾。讫,黄门鼓吹三通。鸣鼓毕,群臣以次出。后即出,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国王,即位威仪,赤绂玉玺。续汉志补注

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朝贺。〔四0〕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宗室诸刘杂会,〔四一〕万人以上,立西面。位定,公纳荐,太官赐食酒,西入东出。既定,上寿。计吏中庭北面立,太官上食,赐群臣酒食。贡事御史四人执法殿下,虎贲、羽林弧弓撮矢,案:通典引作“挟矢”。陛戟左右,戎头逼胫启前向后,〔四二〕左、右中郎将住东西,案:通典引作“位东南”。羽林、虎贲将住东北,五官将住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彻乐。案:安帝纪注引无“彻”字。通典引作“散”。舍利 案:安帝纪注引下有“之兽”二字。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就水,作雾案:安帝纪注、文选西京赋注引“就”作“激”。〔四三〕障日。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游戏于庭,案:通典引作“遨游”。〔四四〕炫燿日光。以两大丝绳系两柱中头闲,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案: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作“屈身”。藏形于斗中。钟磬并作,乐毕,〔四五〕作鱼龙曼延。小黄门吹三通,案:太平御览引“吹”上有“鼓”字。谒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罢。卑官在前,尊官在后。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
四六〕皆文石作坛。激沼水于殿下。案:艺文类聚引作“洛水”。〔
四七〕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刻镂作宫掖之好,案:太平御览引下有 “奇禽万巧”四字。□以青翡翠,案:太平御览引“青”上有“丹”字。又下有“竟柱构以水精 ”六字。一柱三带,韬以赤缇。天子正旦节,会朝百官于此。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三里,望朱雀五阙,德阳,其上郁律与天连。后汉书安帝纪注、续汉志补注、水经注谷水、通典礼、北堂书钞乐部两引,艺文类聚居处部、〔四八〕太平御览乐部、居处部三引

阴太后崩,前有方相及凤皇车。北堂书钞礼仪部、太平御览礼仪部

十二陵今见在,河南尹无敬也。续汉志补注 案:“今”当作“令”,“在”字当衍。陵令者,太常属官也。〔四九〕

四姓侍祠侯。〔五0〕文选让吏部封侯表注

宫中苑,〔五一〕聚土为山,十里九阪,种奇树,案:文选古诗十九首注引“宫中种嘉禾奇树”。〔五二〕 育麋鹿麑麂,鸟兽百种,激上河水,铜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天子乘辇游猎苑中。太平御览居处部宫北朱雀门至止车门,内崇贤门,内建礼门。太平御览居处部

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续汉志补注、太平御览居处部两引

校勘记
〔一〕 “篡盗”原误作“篡汉”,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均作“篡盗”,故据正。
〔二〕 据诸本续汉石官志补注“四夷”二字。

〔三〕 “又虎贲”以下乃刘昭之语,孙辑引误。

〔四〕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亦无“谒者”二字,当依孙氏辑例作小字,以别于正文。

〔五〕 “符着”原作“符署”,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均作“符着”,故据改。下同。

〔六〕 “由是”原作“自是”,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均作“由是”,故改。又此句下唐六典尚引“灵帝时,侍中舍有八区,论者因言员有八人,未详也”二十字。通典卷二一亦引蔡质汉仪曰“员本八人”。孙辑脱引。

〔七〕 “唐六典六”系“唐六典八 ”之讹。

〔八〕 “钢纪”二字原误倒,据书钞卷五九、类聚卷四八引改。又孔本书钞卷五九引“奏 ”作“事”,“统”作“综”。

〔九〕 惠栋后汉书补注卷二四曰: “以汉官仪、汉官典职校之,乃‘下陛奏事’,‘下’ 讹‘不’。”点校本从其说而改,今亦据以正之。

〔一0〕此条初学记居处部有两引,孙辑脱注。

〔一一〕诸本续汉百官志补注“过后 ”上均复有“台官”二字,孙辑脱,故补之。

〔一二〕“梁鹄”原误作“梁鸿”。鸿,明章时名逸士,岂能于灵帝时出仕!今据诸本引改。

〔一三〕通典卷二一“中郎官”作“ 中都官”,是。

〔一四〕孔本书钞卷六0引作“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左右君”。

〔一五〕按孔本书钞卷六0引作“左丞与仆射掌廪钱谷”,与续汉志补注异。然初学记卷一一作“右丞与仆射掌禀假钱谷诸财用”,文辞略增,而作“右丞”则与续汉志补注同。疑孔本作“左丞”,非。

〔一六〕初学记卷一一“中岁满”作 “中满岁”,“中”字属上读。

〔一七〕初学记卷一一作“夜更直五日”。孔本书钞卷六0则作“昼夜更直五日”,与孙案均异。

〔一八〕孔本书钞卷六0引作“青缣白绫牒布被”,类聚卷八五作“
青绫白绫被”,御览卷七0七则作 “青练白绫被”,诸载各异。

〔一九〕后汉书书钟离意传注末有“ 下天子一等”五字,孔本书钞卷一四三引亦然。

〔二0〕此条御览服用部有两引,俱见卷七0七;布帛部亦两引,一见卷八一六,一见卷八一八,孙注未详。

〔二一〕诸引中唯后汉书钟离意传注引作“伯使一人”。

〔二二〕广韵卷一上平声十一模注作 “给女史二人,着洁衣服”。

〔二三〕“书钞仪饰部”系“书钞服饰部”之讹。又“御览服章部”系“御览服用部”之讹。

〔二四〕诸引“赤”俱引作“漆”,故改。又孙注第一出处当作广韵卷一上平声六脂注。

〔二五〕孔本书钞卷一0四引无“令 ”字。

〔二六〕孔本书钞卷一0四“两枝” 引作“一双”。

〔二七〕初学记卷二一、御览卷六0五均引作“小墨一枚”。又孔本书钞卷六0引作“分墨一丸”,且列于上条之末,与他 引皆异。

〔二八〕文选注两引俱作“应劭汉官典职”。

〔二九〕点校本、殿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均作“有吏能为之”。

〔三0〕孔本书钞卷六二末句作“丞、郎下车,举手礼平施也”。

〔三一〕“督诸州”以下九字,又见书钞卷六二,孙辑脱注。

〔三二〕孔本书钞卷六二“罪当”作 “平罪”。

〔三三〕孔本书钞卷六二引有“及” 字,无“令”字。御览卷二二七“令”作“今”,属下读,是。又此两引引书均作“汉官仪侍臣下”,孙氏从陈本书钞人汉官典职,亦非。

〔三四〕“元年”原误作“二年”,诸本续百官志补注均作“元年”,故据以正。

〔三五〕点校本、殿本续汉志补注即作“不”。

〔三六〕点校本续汉百官志补注“事 ”作“士”。

〔三七〕点校本、殿本续汉志补注“ 公议”均作“公仪”,此从汲本。

〔三八〕点校本续汉志补注“其”上复有一“后”字。

〔三九〕通典卷五八作“长秋太仆” 。然后汉书宦者传、灵帝纪均作“长乐太仆”,通典引恐误。

〔四0〕通典卷七0“陪”下有“位 ”字,疑此脱。

〔四一〕通典卷七0“杂会”作“亲会”当是。

〔四二〕通典卷七0“启前”作“陪前”。

〔四三〕按续汉志补注、后汉书安帝纪注“就水”均作“嗽水”,文选西京赋注、通典卷七0、御览卷五六九则作“漱水”。嗽、漱于此皆作荡口解。孙案非。

〔四四〕后汉书安帝纪注作“遨戏” ,御览卷五六九亦同。

〔四五〕通典卷七0“乐”上有“娼 ”字,御览卷五六九作“唱”。点校本后汉书补作“倡 ”,甚是。

〔四六〕通典卷七0作“陛高一丈” 。

〔四七〕御览卷一七五亦引作“洛水 ”。

〔四八〕此条类聚卷六二有两引,孙氏脱注。

〔四九〕点校本续汉百官志补注即作 “十二陵令见河南尹,无敬也”。

〔五0〕据文选让吏部封侯表注补“ 侯”字。

〔五一〕影宋本御览卷一九六“中” 引作“内”。

〔五二〕胡克家本文选古诗十九首注 “嘉禾”作“嘉木”,是。

分享到:
上一篇:汉官仪佚文一卷
下一篇:汉仪一卷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2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