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智慧(雁边秋声)(4) - 古典文学知识3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古典小说故事
  3. 历史故事
  4. 古典文学知识3

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智慧(雁边秋声)(4)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 “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仅八十馀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 辞赋也取得了很高的美学成就。他的 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如写景的一段: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茫、若有若无的虚幻感觉,又直接为后文写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作了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以我来看,苏轼是可以和战国时代诸子散文相抗衡的,要说散文真正的“复兴”,到了苏轼,才重新有了大气象大格局,犹如大海一样,风起云涌,潮卷天下。其后,无有苏轼这样的古典散文了,也是横空一绝的巍巍高山!

    宋代散文还有王安石,他也对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有所发展和创新。王安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又是一个卓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以拗折峭深为风格特征。最着名的散文是他的《读孟尝君传》,共有四句话:“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归之,而卒赖其力以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文笔曲折而严密,极有气势,清代的沈德潜说:“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王安石的散文多是政论文,文字简短,逻辑性强,语气有着不可遏制的力量。他的游记也有非常出色的作品,《游禅山记》、《慈溪县学记》,也都写的情理兼备,其中提炼出来的观点也发人深省,比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等等。他是政治家,站得高,看得远,说理能说透,笔力又健壮,没有苏轼的汪洋大海一般的才情,却也是位列“唐宋八大家”毫不荪色的。

    至于苏询、苏辙,曾巩等人,成就斐然,但是,为文都在樊篱之中,此处就不再说了。

    南宋文学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

    朱熹是南宋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开创了新儒学“理学”.理学继承了古代的儒学,融会了佛学和庄老学说,探讨宇宙的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涉及到道德、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朱熹不是文学家,也无意在这方面下功夫,但是,他的一些文章,成之于随意,却也是上好的散文。如,他的《张魏公行状》洋洋四万余字,内容充实,包含深情。我喜欢读《朱子语类》,这是南宋黎靖德收集了朱熹的大量语录而编的一部书。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共有8卷之多。内容涉及很多,也很有风趣,明白如话,朱熹说到读书,“看文字须仔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仔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人读书,如人饮酒相似。若是饮酒人,一盏了,又要一盏吃。若不爱吃,勉强一盏便休。”这样的语言,看似直白,然而,却是语言到了纯青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所为的。再说,朱熹挺有意思的,他提倡理学,反对妇女“失节”,他的女儿死了丈夫,他还是让女儿改嫁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还纳小妾,据说朱老先生还干过勾引小尼姑的勾当。可见,人性是能战胜他的理学的。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为文必须是性情中人,没有激情,是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的。

    第六章 彰显着性灵的散文

    明初的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着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归有光的散文在明代后期,是承前继后的散文大家。他是昆山人。屡试不第,后来,迁居安亭江上,专心读书讲学,教的学生很多。直到六十余岁了,才勉强中了进士,当过不大的官员。着有《震川文集》。

    他的散文曾被誉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读书刻苦认真,把自己圈在小房子里足不出户读书,在《项脊轩志》里,对此有很生动的记载。正因为能如此用功,他的散文才有了这样的成就。就说《项脊轩志》吧。这篇散文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及其前后的变化,亲人生前对自己的关切和他对他们的怀念,流溢着无限的深情,人物也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前:“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他的《先妣事略》,哭泣掩于文字,令人感动。

    总体来看,归有光的散文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风韵超然。但是,题材狭窄,他自己也说:“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叹也。”(《与王子敬小简》)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最为着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他在思想上受李贽的影响很大,曾经专程拜访李贽,在一起达三月之久,认为李贽的“童心说”是很正确的。

    他的文学主张是:①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在《与江进之尺牍》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②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在《行素园存稿引》中说:“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敝精神而学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叙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点是“真”,并指出“真”就是直写性情。在《叙小修诗》中,通过对袁中道诗歌的评论,强调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形成“性灵说”,这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③所谓性灵,是要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李贽的“童心说”得来的。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④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要以情真而语直,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如《致聂化南》一札:“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数日,愈觉无官之妙。弟已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遥缠外人矣!朝夕焚香,唯愿兄不日开府楚中,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尔时毋作大贵人,哭穷套子也。不诳语者,兄牢记之。”简凝活脱,间以诙谐,可见其尺牍文的一斑。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