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8,孔明南征
作者:常彦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其实,早在章武二年十二月刘备重病于永安(即白帝城)时,汉嘉(也算是南中边缘地带了)太守黄元就起兵反叛。趁孔明东探刘备之际,黄元居然在第二年的三月份率军推进至蜀郡临邛城下。不过,显然,诸葛亮对此是早有准备的(孔明是章武三年二月抵达永安的,估计,在他出发时已经是正月了,本来,那段时期蜀汉肯定是非常乱的——刘备大败后,蜀汉元气大伤,而刘备本人也一病不起,连成都也回不去了——孔明应该没有时间理会这件事,因为当时的叛乱也实在是太多了),不久,留守成都的陈曶便在临邛城外大破黄元,黄元被活捉、正法。刘备死后,南中一带的叛乱更是此起彼伏,不过,孔明并没有立即平乱,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处理好汉中、益北的事务,还有就是,联吴。

  从建兴元年到建兴三年,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孔明日理万机,把刘备对于蜀汉造成的严重灾难都一一弥补,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干。到了建兴三年三月份,孔明为了北伐大计,出兵南中。这时的南中,除了王伉、吕凯还在坚守永昌城外,其余的郡县已经基本上不受成都政府的控制了。

  南中的叛乱大致是这样的:早在刘备病重之时,益州郡豪族雍闿就扣押太守张裔,东联孙吴,举起反旗。在刘备病故后,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先后步雍闿之后尘。叛军的主要力量是当地土豪(有汉人、有蛮夷,不过蛮夷占多数)和孙权的暗中帮助。在孙权和诸葛亮重新建立联盟后,南中的叛军就失去了东吴的援助,从而力量大减,加上领军人物大多缺乏战斗经验,而他们的对手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孔明,所以,最多也就四个多月,南中就又牢牢地掌握在成都政府手中(孔明三月从成都出发——见后主传,“五月渡泸”——即进入南中,“其秋悉平”——见诸葛亮传)。

  在孔明南中攻略期间,蜀军中涌现了许多“新人”,如李恢(史称“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他曾经在敌众数倍的情况下战胜南蛮)、吕凯、王伉(两人守永昌,孤军奋战了至少两年)、马忠(主要从事安抚工作,“甚有威惠”)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就是马谡。马谡虽然没有随军出征,但是在孔明临行前向孔明提出了“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的战略方针,深得孔明赏识,以后的七擒孟获等也都是按照这一方针执行的。

  孔明结束南中后,力排众议,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结果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一方面缓和了当地民族矛盾,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减少了当地的驻军,使北伐军更宽裕些。相比孔明之后的蒋琬、费袆等,虽然在南中地区加派了人马,可是叛乱却反而增加了。

  不过,南中虽然平定了,可孔明军北上之后,当地有接连发生了几次叛乱(上文提到的吕凯就死于其中的某一次),当然,这些都是小规模叛乱……

  最后,我想应某些网友之邀,谈一谈南征的意义(呵呵,政治性挺浓的是不是?其实像我这样工科出身的人对此也非常头疼)。首先,它解决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这一点,孔明的出师表上已经说的很白了;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它大大地解决了北伐的军费问题,“军资所处,国以富饶”(见诸葛亮传),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蜀汉政权对于南中人民的经济压迫是何等之重了。至于政治上的作用,我觉得对于至少孔明来说几乎为零,因为,政府军北上以后,当地的太守清一色都是益州派,其中还培养出了蜀汉末期和姜维齐名的镇南大将军(注意,不是镇南将军)张翼。

分享到:
上一篇:6,刘封的悲剧
下一篇:9,猛将庞德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93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