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第三章:合纵连横或养虎贻患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零年)七月,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李斯、公子胡亥

密不发丧,又阴谋破去秦始皇赐给太子扶苏的信件。丞相李斯更诈称秦始皇死时遗诏是要

立公子胡亥为太子,于是胡亥继承皇位。赵高并矫秦始皇之诏而杀死太子扶苏与大将蒙恬

。九月,将秦始皇葬于郦山。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零九年)七月。秦王朝征调九百人前去渔阳防守,阳城人陈胜

与阳夏人吴广也在征调之列,秦王并以两人为屯长。众人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正好遇到大

雨,道路因而不通,九百人便屯驻在大泽乡之中,陈胜、吴广度量已无法如期赶到渔阳。

而依照秦王朝的法律,如果无法如期赶到,所有人都要被斩杀。

  吴广便向陈胜说:“如今逃亡也死,举大计也死,与其等死,不如举大事而死?”陈

胜说:“天下为秦所苦已经很久了啊!我听说二世是少子,本不应当继承皇位,应当继位

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数次劝谏始皇的缘故,而被调往边境统兵防卫匈奴。如今扶苏无

罪而被二世杀死,百姓只听说他很贤能,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而项燕当楚将时,立了许

多功劳,平时也很疼爱士卒,楚人都很怀念他。如今却不知所踪,或说是死了,或说是逃

亡了。今日如果我们诈称是公子扶苏与项燕,为天下起来反抗秦二世,天下一定会群起响

应的。”。

  于是陈胜与吴广联合杀死监督的秦朝尉官,并向其余的八百九十八人说:“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即使之意)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于是陈胜、吴广等人揭

竿起义。

  初期,陈胜率兵至陈,陈地的豪杰对陈胜说:“将军披坚执锐,统帅士卒去诛除暴虐

无道的秦王,复立楚国,功德之大应该称王。”陈胜问陈余、张耳两人,两人对曰:“将

军瞠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贼。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以私。愿将

军无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如此,野无交兵,诛暴秦、据咸阳,以

令诸侯,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胜听从了两人的话,并派遣诸位将领

去各地宣传起义之事。山东郡县少年吃了秦吏很多的苦头,都杀了他们的守尉、令丞,召

集人民反叛,以响应陈胜。并互相立为侯王,采合纵之策,向西讨伐秦国,人数多的不可

胜数。使者从东方来向秦二世报告反叛的消息,秦二世忿怒之下将他关了起来,后来又有

使者前来报告,秦二世问他东方的情况,使者回答说:“群盗而已,郡县守尉已经加以逐

捕,现在都抓到了,不足忧虑。”秦二世听后才高兴起来。此时,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

自立为魏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项梁在会稽郡聚众起兵。

  数年后,群雄大底为刘邦与项羽两人荡平收服,国际形势顿成楚、汉两国争王之局。

此时刘邦手下谋臣儒士郦食其为汉朝图谋削弱楚国的权势,于是向刘邦说:“昔日商汤讨

伐夏桀,最后封夏桀的后代于杞地;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后封商纣王的后代于宋地。今

日秦朝失德弃义,侵伐诸侯国,灭亡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无立锥之地。陛下若真的能复立

六国的后代,则其君臣百姓必将感念陛下恩德,没有不知恩图报,愿为臣妾的。施德行义

,陛下必南面称霸,到时楚国将敛衽而朝。”汉王刘邦说:“好极了。”张良听后则说:

“若真的采郦用先生的计谋,陛下的大事便毁了啊。”刘邦说:“为什么?”张良因而提

出了八个疑问:“昔日商汤讨伐夏桀,最后还封夏桀的后代于杞地的原因,是因为度量自

己的能力还能制夏桀于死啊!今日陛下能制项羽于死吗?这是这个计谋第一个不可行的原

因。周武王进入殷国后,表扬商容的乡里,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箕子,封比干的坟墓。今日

陛下能封圣人的坟墓,褒扬贤者的乡里吗?这是第二个不可行的原因。施放巨桥的粮食,

散发鹿台的财宝,以赈恤贫困的民众。今日陛下能为了赏赐贫穷的民众而散发府库的财宝

吗?这是第三个不可行的原因。殷国被灭亡后,武王倒载干戈,以向天下表示不再用武。

今日陛下能停止武事、修行文事而不再用兵吗?这是第四个不可行的原因。武王放马于华

山的南边,以向天下表示不再有所作为(按:武王之时以车战为主,车需马拉,故放马之

举暗示不会再有军事行动之意。)。今日陛下能放马而不再使用吗?这是第五个不可行的

原因。武王将牛放牧于桃林的郊野,以向天下表示不再运输粮食辎重。今日陛下可以做到

吗?这是第六个不可行的原因。况且天下的游士,远离亲戚、弃置祖先的坟墓、离开故旧

好友、跟从陛下,只因日夜盼望着咫尺之地的封赏。今日若恢复六国国号,而立韩、魏、

燕、赵、齐、楚诸国的后代,剩下的土地将无法再行封赏,如此天下游士各自归事他的主

人、跟随亲戚、返回故旧身边,则陛下还能跟谁去取天下呢?这是第七个不可行的原因。

况且只有楚国不强,六国才不可能追随他(意指以今日的形势看来显然是楚国强,否则又

何必去图谋削弱楚国国势。),则复立六国之后,陛下又将如何能控制他们呢?这是第八

个不可行的原因。因此若真的采用郦先生的计谋,则大事去矣。”当时刘邦才吃进一些食

物,听完张良的分析后将食物吐了出来,大骂郦食其说:“混蛋!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并派人赶去销毁刚制造完成的六国玺印。数年后,刘邦统一了天下,成立了汉王朝。

  由此例起,〈长短经.时宜〉篇皆收有东汉荀悦对所举诸例的分析论文,在其对此例

的分析论文中,荀悦首先提出了“立策决胜之术”(制定取胜策略的方法)所要注意的三

项要点为:“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并于其后对所谓的“形、势、情”的范畴作出

了定义,最后则认为:之所以在类似的或同样的事情上使用相同的策略,却导致了不同结

果的原因正在于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其“形、势、情”三者不同。关于其定义与相关论题

则留待第六章再进行讨论。

  对于此例,荀悦的分析是:“初时,张耳向陈胜建议复立六国的后代以自为树党,而

郦生亦用此策略建议汉王。之所以所建议的策略相同却得失有异的原因何在?当陈胜起义

之时,天下都想灭亡秦朝;而楚、汉之时,两者的胜败却还未定,当时天下也未必都想灭

亡项羽!况且项羽的能力足以统率六国,而以秦国当时的权势却无法做到啊。所以复立六

国这个策略对于陈胜而言,可谓‘多己之党,而益秦之弊也。’(意指增加自己的同盟而

减弱秦国的实力。)。况且当时陈胜还未能专擅天下的土地,所谓取得的东西不是自己的

,将之施送于人,这是行使虚无的德惠而获得实在的福利的策略啊!但是复立六国这个策

略对于刘邦而言,却是所谓的分割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以拿去资助敌人,这是取得虚无的

名声而受到实在的祸害的策略啊!这就是所谓的“事同而形异”的例子啊!

  其实“复立诸国”与“挟天子”的最终目的基本相同,都是想藉由策略的实施而获得

“增强我方势力与减弱敌对势力”的效果。其差异之处在于“挟天子”之策必须先争得“

天子”,而“复立诸国”则不必。但不管是使用其中哪一种策略,都须要有坚强的实力作

后盾才成。“挟天子”策略的施用时机一般为:其时天下大势,诸侯林立,且大多势均力

敌,唯一二强大者而已;至于天子则已无任何实权,甚者更已无实力保护自己,唯听令于

天子之伦常观念犹尚未被诸侯们明目张胆的废弃,而民心亦未有积极灭亡旧朝以创建新朝

的想法。而若施用者自己本为强大者,则使用此策略之目的一般在于希望能藉由“天子的

命令”为自己的攻伐行动找到“正当、正义”的藉口,以藉此减低行动时所可能产生的阻

力,并由此创造出更多“正当、正义”的攻伐敌对势力的藉口。其次在藉由天子的正统性

号召天下诸侯与人民加入己方之阵营,以此增加争霸天下的资本,并加速统一天下的步调

。是一强统众弱以攻其余的策略。反之若施用者本为相对弱小者,则其目的一般在于希望

能藉由“天子”的号召力以合纵连横各诸侯,以众弱攻一强;或者藉由天子的命令挑拨各

诸侯互相残杀,我方在于其后坐收渔翁之利。并由此逐步的加强自己的实力,以向一统天

下的王座迈进。

  “复立诸国”策略的施用时机一般为:旧王朝尚未灭亡,而民心有积极推翻旧朝以创

建新朝的想法,此目的在于希望以自己的实力为后盾以复兴并扶植各旧有势力,既可藉由

此举以先行削弱旧王朝本身之实力,亦因众人本由我方之帮助而得以复兴,因此而愿暂时

听从我方的调度,共同图谋消灭旧王朝,使旧王朝分身不暇,难以兼顾,最后疲于奔命,

以致被众诸侯蚕食瓜分而尽。或者如楚汉之例,刘邦为相对较弱者,其希望能藉由此举以

达上述之目的,却忘了考量在复立六国之后,六国为求自保而背叛自己并投靠项羽的极大

可能性。人类本就有“趋利避害”之特性,更何况六国本来已经灭亡,再此一心理阴影之

下,六国为求生存,最终必然要出卖最初帮助自己复国之人。因此刘邦此时宜采分化项羽

内部以减弱其实力之策略,而非分割自己之实力以求增加更多同盟伙伴,除因此举会更形

削弱本已相对弱小的我方之实力外,更须面对同盟兴起之后的复杂形势,一个处理不当,

自己恐怕都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且须知这些势力既可由我方扶植复兴,则其实力必又更

在我方之下,如此又岂会是本已比我方更为强大之敌人的对手。最后在形势的驱动下,我

方被反噬的机会实大过于我方得到助力的机会。〈孙子.形〉篇云:“故胜兵如以镒称铢

,败兵如以铢称镒。称胜者战民也,如决积水于千仞之隙,形也。”刘邦之实力本不如项

羽,是已居于劣势之局,已可称为“败兵”,若再行此“复立六国”之策,则无疑是将本

有之“隙”更形扩大了。项羽若于其后趁“隙”进攻,则必如“决积水于千仞之隙”般的

容易啊!诚如〈孙子.作战〉篇所言:“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不可

不慎啊!

分享到:
上一篇:第二章:归师勿遏
下一篇:第四章:渔翁得利或步其后尘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9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