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详细资料介绍(3)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仰韶文化遗址有大量石斧、骨锄的发现,表明当时农业的发达。另外还在墓室中发现一陶罐里盛放了粟,说明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

  骨锥、骨针和古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掌握了初步的缝纫和纺织技术。发现许多猪、牛、马的骨头,说明当时已有了畜牧业。石镞、骨镞的出现,表明当时弓箭已被普遍使用,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由狩猎生活向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过渡。

  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许多磨制的玉片、玉瑗、海贝等,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最原始的交换关系。新疆盛产玉,所以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但甘肃远离大海,所以海贝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值得探究。

  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彩陶在窑中烧造,但还没使用陶轮,其表面有或红或黑的几何图案,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差别很大,这种技术可能是从西北的甘肃一带传入的。

  仰韶文化遍布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区省,还覆盖了华北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有多种类型,有河南渑池县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早期)、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河南安阳县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以及大河村类型等(仰韶文化中、晚期)。庙底沟类型的彩陶颜色黑多红少,没有半坡类型的圜底钵。后冈类型、大司空类型的彩陶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红色。大河村类型的彩陶多为白陶。据推测,仰韶文化很有可能就是黄帝族文化。

  仰韶文化从5000年前一直持续到2500年前后,然后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夏商文化。长江流域的古文化起源可能比黄河流域的还要早,但后来都中断消失了。而传承有序的黄河流域文化从未中断,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如今。

  在河南灵宝市西坡村发现了一个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宫殿,据推测,它很有可能就是黄帝的宫殿。考古人员还在其周围发现了一座可以居住20多万人口的都城,它应该是当时部落联盟的聚居地。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1928年被发现。

  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镰等,另外还要蚌镰和挖土用的双齿木耒。他们饲养猪、狗、牛、羊、鸡、马等。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无论是彩陶文化,还是黑陶文化,都应该是发源于中国本土,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没发现有什么继承关系。

  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还出现了青铜器,它表明龙山文化开始向青铜文化(夏商文化)过渡。这一时期的精致陶器也与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阳市一个名叫后冈的地方,发现一个古文化遗址,成“三叠层”形式。它的上层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层是黑陶文化即龙山文化,下层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

分享到:
上一篇:黄河流域文化遗址详细资料介绍(2)
下一篇:黄河流域文化遗址详细资料介绍(4)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7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