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清宫太监隐名资州之谜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1913年,四川资州城(现四川省资中县)忽然冒出一个谁也没有见过的神奇人物,此人衣衫褴褛,状如乞丐,到处游逛,只会“哇啦哇啦”地指手画脚,是个哑巴。奇怪的是,这“哑巴”后来竟然开口说话了!接着发生的故事,比“哑巴开口”还要神奇……

哑巴说话建寺庙

广结善缘得人心

这开口的哑巴自称姓王,名叫照心,祖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一生下地就是哑巴,但他自幼信佛,父母亡后,他就到峨眉山和普陀山烧香、许愿,经一位老和尚指点,叫他到资州广结善缘,必有善果,果然前几天就梦见了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了三滴净瓶中的圣水,点入他的口中,醒来之后就能说话了。

此事广为流传,越传越神,于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们,都想见他一面。他也趁机四处游说,用自己声哑能说话的亲身经历,宣扬“人有诚心,神有感应”,劝人行善。不久,他就募集到一笔资金,在离城20里的苏家湾修了个小巧精致的琴泉寺,自任龛师。后来他又在紧靠城边的东元山上修了个东元寺,香火鼎盛。

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能够在这无亲无故的地方站住脚,并且大出风头,难免招惹一些人的忌恨,但又不敢惹他,因为他很有点人际关系。他很会待人接物,不分贵贱,全部以礼相待,哪怕对一般的市民百姓和乡下父老,也是点头哈腰,问寒问暖,并将对方尊称为大爷、大娘、幺叔、幺姑、大哥、大嫂等,遇有天灾人祸,还给予一点小的接济,对无钱治病的就施以香药或“义务”为病人烧“子时香”进行祈祷;因而在下层市民中,博得了一个“善人”的美名。对待阔人富翁,他更是大献殷勤,将那些太太奶奶们邀到寺内诵经念佛、到客厅搓麻将,品素斋。

他不仅同当地的富户和官吏们关系密切,对那些走马灯儿似地来去的军阀,他也照样应付自如。东元寺建成后,王龛师在寺周广植竹木,寺内遍栽花草,使得鸟声啾啾,花香阵阵,成为达官贵人们避暑纳凉和吟风弄月的洞天福地。王龛师还有一套特殊的烹饪本领,做出的菜肴既高雅富丽,又美味可口,是许多人见所未见,尝所未尝的,直惹得那些虽然身拥重兵,却又大多出身不太高贵的“将军”“司令”们馋涎欲滴,王龛师也自然有求必应,把他们服侍得周周到到,心满意足,然后,取出笔墨纸张,请他们留点“墨宝”。权贵们酒酣耳热之后,也自然乐于在此卖弄一下风雅,有的题诗、有的著文、有的发布告,其中,盖有朱红大印的布告最多,当你一跨进东元寺的大门,就可以看见厢房两旁挂满了木刻吊牌,上面龙飞凤舞,写着“此系寺院,严禁驻军骚扰。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风景名胜重地,严禁骚扰破坏。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陆军中将唐(式遵)”;“怜恤民命,同情民瘼,尊尚民俗,保护名胜,严禁骚扰。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这么多的乱世枭雄在此镇坛,哪一个判官小鬼敢来惹是生非?所以,王龛师安安稳稳地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

揭开身世为太监

流落资州寻珍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离东元寺不远,有一所省立第六中学,学生们来自各州府县,如资阳人曹荻秋(那时叫曹聪)、内江人范长江等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激进,经常集会游行,搞革命行动。1927年5月,省六中为了增扩校舍,学生们便自告奋勇,将学校对面一座阴森恐怖的城隍庙捣毁了,还提起城隍老爷的脑壳像皮球一样到处乱甩,鼓励人民群众要像他们一样,大胆地破除迷信。对于人人称道的王龛师,学生们虽然不信他那一套,却也并无恶感,但对他的生理状态却使人疑窦丛生,谁也说不准他是男人吗、还是女人。看身材,他高高大大,足有1.75米,有点驼,又是大脚板,还有喉包,是个男人;看相貌,他慈眉善目,唇无髭须,说话时嗲声嗲气,忸怩作态,又完全像个老太婆。为此,学生之间早就对他的性别问题产生过争论。

一天,在上生物课的时候,生物教师正在讲析“变异性和遗传性”的时候,一位姓刘的学生就提出了王龛师的生态问题,把老师问得张口结舌,始终解释不清。于是这姓刘的学生就约了几个同学,于星期六傍晚,躲在东元山下的虾子桥边,趁王龛师由城内返回之际,一拥而上,用手巾将其眼睛和嘴巴蒙上,进行检查,终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是一个阉割了生殖器的男人。

当时王龛师以为遇到了匪类,吓得晕厥过去,学生们跑了很久了,都还瘫软在地,直到他过继的儿子闻讯赶来,才将他背回寺去。他的这个儿子原来姓李,是个孤儿。王龛师在苏家湾的时候,见其可怜,收为义子,取名王德章,叫他料理寺内杂务,有时也教他一点烹饪技术,此外,还交给他一个奇特的任务,叫他广交朋友,四处探访,八方打听,搜寻一部古书。这古书是毛笔抄写的,不是印的,一共有八卷,名曰《石头记》,人称《红楼梦》,并拿出一张绘有书样的丝绢,上面标有那部书的大小和长短的尺寸,画得有样式,叫他按图索骥,只要找到了,不管花多少钱,哪怕用东元寺的全部财产作为交换,都行。王德章是个办事非常踏实的老实人,多年来,他将此事牢记在心,先先后后也找了好几本这样的怪书交给父亲,但王龛师一看就摇头,没有一本中意。

那天晚上,王德章把父亲背回寺内,王龛师感到自己这么一个体面人物,又是七十来岁的人了,还受此大辱,气得周身打颤,老泪纵横。王德章也哭着说:“我早就听到有人暗中说你老人家是个‘公母人’,怕你生气,不敢告诉你。这到底是哪么回事嘛?”当晚,王龛师终于说出了他的身世。

“我是河北省大城县的人,因父亲死得早,家境贫寒,于十五岁那年净身后,被母亲送入清宫当太监,在御厨里混了三十多年。辛亥年,宣统皇上逊位,裁减宫内人员,我老了,同大总管的关系又不好,自然受到淘汰。我有个亲戚在荣庆爷(笔者按:荣庆,字华卿,蒙古正黄旗人,为清末重臣,历任礼部和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显职)府上当差,我无依无靠,只好找到他,要求荣府收留。荣庆爷位极人臣,同僚间难免结怨,同袁大总统也合不来,为避麻烦,便移居天津。我要投靠他,他也大仁大义,同意将我收下。他见我年纪虽然大一点,却身板骨结实硬朗,就叫我专程到四川帮他办一件事,说他有个表亲端方(清室重臣,曾任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臣)在资州被杀害,随身带了许多古玩珍宝,内中有八卷《石头记》的原稿抄本,最为珍贵。对于其它那些古董玩物,荣庆爷都毫不惋惜,唯独对于这几本书,他最为关心,叫我到了资州后,要想尽一切办法,务必找到下落,并要我不惜一切代价,非给他搞到手不可。临走之时,他还给我画了个书样,就是你看到过的那张丝绢……”

“只怪儿子无能,没有帮你老人家找到。”王德章十分内疚地说。

“不用找了。”王龛师说。

“为什么呢?”王德章感到愕然。

“因为,因为……”王龛师欲言又止,停了片刻,才吞吞吐吐地说:“因为荣庆爷已经死了。”

查《清史稿》,荣庆死于民国六年(1917),由此看来,王龛师并没有说假话。

预知死期未百岁

经书陪葬成悬谜

王龛师死于1947年,终年99岁。逝世前几个月,王德章大肆张罗,准备为他的百岁大寿隆重庆祝一番,他却摇头制止,说是梦到观音菩萨给他投梦,说他满不到100岁,只能再活100天了。王德章笑着说:“莫不是又给你洒神水治哑症?”他说:“这次是真的了。你们就从今天算起,到100天,我必死无疑,在这段时间你们给我把寿衣办好就行了,丧事办简单一点,棺材里不要放那些值钱的东西,免得被人盗坟,不过我有几本佛经,到时候我会交给你,我死之后,就把那几本经书给我陪葬就行了”。

那几本“佛经”是装在一个精致的楠木匣子里的,外面用红绫包了又包,埋葬他时,王德章谨遵父命,将那匣子放在寿枕下面。颇为怪异的是:这一次观音菩萨好像真地显了灵,他果然无疾而终,死于预言的那一天,葬于东元寺的花圃内。

解放后,王德章在资中县酿造厂工作,并且同样高寿,于1986年去世,活了92岁。

近阅红学专家胡邦炜先生在1994年的新著《红楼梦中的悬案》一书中言及《红楼梦》有个早期抄本“端方本”可能失落在四川资州。而王照心叫王德兴帮着寻找《石头记》,为啥后来又“不必找了”?人称“王龛师”的王照心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为何要以佛经殉葬?那几本佛经是否就是《红楼梦》的原稿抄本?斯人已去,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串串难猜的谜。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太监:朴不花
下一篇:太监能叫停皇帝好事 皇后对帝妃往来有否决权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70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