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台湾文化的开拓者―沈光文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县人。小的时候即专意读书,非常刻苦,参加明经科考试得以进太学学习。明福王时期,清朝已占据绝大部分国土,沈光文作为明遗民跟随福王,并在福王的小朝廷中任职,授太常博士,并曾参预军务,晋升为工部郎。没过多久,明福王小朝廷便遭清廷剿灭,沈光文扈从不及,只好另寻他路。后来听说明桂王在广东肇庆一带,于是投奔桂王,累迁为太仆少卿。清顺治六年(1649),沈光文乘船由潮阳到达金门,当时的福建总督李率泰正在悄悄招集明遗老遗贤,于是秘密派人前去招徕沈光文,并给予金银,许以高官。沈光文婉言相拖,退回银两和书信。而这时广东的桂王朝廷也已无力支撑残局,沈光文考虑到大势已去,只好暂留福建。他想举家迁到泉州居住,没有想到在途中突然遭遇台风,无奈被风吹到台湾。当时台湾被荷兰人所占据,荷兰人在台湾实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政策,政治上实行强制统治,军事上进行残酷镇压,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并强制传播西方宗教文化。他们还限制台湾人民的活动,不准随意迁徙。在这样的情况下,沈光文与海峡对面的大陆失去了联系,大陆也无他的音讯,生死不知。

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军在赤嵌登陆,一举收复台湾。当郑成功听说沈光文也在台湾时,非常高兴,以非常隆重的礼仪召见了沈光文。这时那些明朝的遗老遗贤们也纷纷入台随郑,沈光文见到他们也很高兴,相互感慨能在有生之年相见也算幸事。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这些不愿归顺清朝的文人学士的入台,大大提高了台湾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以较早到台的沈光文为主,以及较著名的王忠孝、辜朝荐、沈(人+全)期、郭贞一、李茂春、许吉(火+景)等人一起,开始提倡和宣传传统文化,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以传统的诗文形式,写下了台湾最早的第一批文学作品,成为台湾文化的开拓者。

沈光文在台湾为提倡中华文化而不遗余力,他不仅积极提倡文教为先,而且身体力行。他给后世留下的著述有:《台湾舆图考》一卷、《草本杂记》一卷、《流寓考》一卷、《台湾赋》一卷、《文开诗文集》三卷,后来由他的同乡全祖望寻访而刊刻出来。由于沈光文在台湾生活达30多年,从荷兰占领台湾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郑氏家族的盛衰情况,他都亲眼目睹。以前也有人记述了这些历史变迁过程,但由于战火,许多都没有保存下来。惟有沈光文不仅目睹,而且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保存至今,为我们后人研究台湾历史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

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其弟郑世袭被部下拥立,郑成功之子郑经迅速从厦门回到台湾,平定内乱,正式袭位。郑经经营台湾时,在用人和为政许多方面一改郑成功时的方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沈光文于是作赋讽刺这些做法。有人背地里告诉郑经,沈光文几遭不测,他不得已只好化装为僧人,逃到北鄙,住在罗汉门山中。后来也是有人在郑经面前给他担保,罪行才得以免掉。当他在罗汉门山时,经常给山外的番社讲课,传播文化,教授生徒。有时还兼作医生,为周围村社看病。他常叹息说:我二十多年飘零在孤岛上,不愿早早进坟墓,就是想人人都能留着明朝的发,然后再见先皇帝于地下。而最终也没有完成心愿,这只能说是命该如此!

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当时明遗老已所剩无几,而沈光文也已是垂暮之年,清福建总督姚启圣招见他,沈坚辞不就。后姚启圣写了一封信,想送他回家乡鄞县,终因姚启圣去世。此事无成。在沈光文的最后年月里,他和同道一起结社,诗酒唱酬,留下了很多上佳的诗作。最后在台湾诸罗去世。

分享到:
上一篇:日本投降后溥仪向东叩首自扇两耳光
下一篇:金门炮战中的一起台湾女特工自尽案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00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