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年来中国的伊斯兰教研究(2) - 古典文学知识3

历史今天:1927年4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1. 国学
  2. 古典小说故事
  3. 历史故事
  4. 古典文学知识3

百年来中国的伊斯兰教研究(2)



  二、20世纪前50年的研究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景象。从学术文化团体的组建来看:1907年,由留学日本的回族学生发起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并在其创办的刊物《醒回篇》中发表“回教之文明”等文章,开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之先河。1913年北平成立“清真学会”,1917年成立以“阐明学理,研究学术各宗旨……”的“清真学社”。1925年6月,哈德成等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学会”,宗旨中有“翻译学校,设立藏书室”,并发行会刊等学术研究内容。1928年,北平各大学回族同学联合组织“伊斯兰学友会”,会员遍布全国15个省的30多所大学和中学,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研究本民族和伊斯兰文化的青年学术团体。1933年上海成立“中国回教宣传所”,1934年太原成立“伊斯兰布道会”,都开展了宣传和研究伊斯兰教的活动。1938年,由白寿彝等人在广西桂林,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文化学会”,成员中包括了民国时期颇具盛名的一批回族学者,如纳忠、马坚、哈德成、庞士谦、马宗融等,积极开展回族伊斯兰文化的学术研究和译著活动,出版10余种伊斯兰文化丛书,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伊斯兰学术团体之一。

  从1900年到1949年的50年间,在全国先后有100多个伊斯兰文化的团体组建,存在的时间虽长短不已,但在20世纪的前50年,这些团体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主要力量。

  从创办的回族伊斯兰文化刊物看:从1908年创办《醒回篇》到1949年,回族伊斯兰文化的刊物创办多达100种以上,主要宗旨“皆以阐发教义,提倡教育,沟通文化,传达各地回民消息为主”。(参见《禹贡》)第5卷第11期)其中穆斯林教育问题的探讨始终是各个刊物的一条主线,并且不同程度的介绍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各地伊斯兰教的概况,收集了不少濒于散失的伊斯兰教史料,为开展伊斯兰教的研究,提供了一席之地。这些刊物中注重学术问题的主要有:1929年11月在北平创办的《月华》,1926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回教学会月刊》,1927年在天津创办的《伊光》月刊,1929年在昆明问世的《云南清真铎报》,1934年在北平创刊的《成师月刊》,1935年在南京创办的《突崛》,以及后来在武汉创刊的《回教文化》,在重庆创刊的《回民言论》,在上海创办的《绿旗》等。此外,在镇江、奉天、广州、香港、常德、泰安、河南开封、江苏六合、青海西宁等地也有伊斯兰文化的刊物创办。这些刊物分别传播于各地,究其影响来说,珠江流域首推《天方学理》,长江流域则为《突崛》、《晨熹》,黄河流域一带主要是《伊光》、《月华》、《成师月刊》、《伊斯兰青年》,东北地区为《醒时月刊》。其中《突崛》的学术性较强,而《月华》的发行最广,国内外最有影响,常与阿拉伯国家的宗教刊物进行交换。

  为适应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研究,这一时期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的出版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上海“中国回教经书局”、“伊斯兰文化供应社”、“穆民经书局”;北平“伊斯兰出版公司”、“清真书报社”、“月华文化服务社”、“成达师范出版部”;桂林、重庆的“回教文化出版同志会”;成都“经书流通处”,云南“振兴社”等。都先后出版了大量的回民学校教材及伊斯兰教经籍译著等,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从研究成果看,首先表现在这一时期的是多种汉文通译本问世:1929年12月铁铮译《可兰经》由北平中华印刷局出版发行,1931年3月姬觉弥总纂的《汉译古兰经》由上海爱俪园广仓学 出版,1932年2月回族学者王静斋译《古兰经译解》由北平中国回教促进会出版,1943年刘锦标的《可兰经附传》由北平新民印书局出版,1947年8月杨敬修译《古兰经大义》由北平伊斯兰出版公司出版。多种版本的汉文通译本《古兰经》的出版,使《古兰经》从宗教职业者的经屋走进更多的中国穆斯林家庭,对中国穆斯林社会产生更为广阔、深远的影响,并且为深层次探讨中国伊斯兰教问题,提供了权威性的根据。

  其次,一批穆斯林学者研究伊斯兰教的译著和专著不断出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马坚译的《回教哲学》,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纳忠的《伊斯兰教》,天津伊光报社出版王静斋的《伊斯兰教概论》,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金吉堂的《中国回教史研究》,马松亭的《回教与人生》,马自成的《历源真本》,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的《中国回教史鉴》等。1935年以后,白寿彝先后出版《中国回教小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天方典礼择要解》(校点)等著作;并发表《从怛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咸同滇变见闻录》、《回教先正事略》、《中国伊斯兰之发展》、《读桑原骘藏〈蒲寿康考〉札记》、《明清间中国回教学术运动》等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学术文章,从而奠定了他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带头人的地位。与白寿彝同时代的马坚、杨志玖、纳忠等回族学者也有不少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发表。

  再次,一些著名的汉族学者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陈垣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西域人华化考》,陈汉章的《中国回教史》等,当时在研究方法、深度等多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陈垣为代表的汉族学者,和以白寿彝为代表的回族学者,为推动当时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而他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有别于前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使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个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的研究大大前进了一步,开拓了客观的学术性很强的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新领域。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