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阿尔伯特--英国最有名绞刑师传奇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上世纪初期至中期,皮埃尔伯恩特家族总共产生了3名绞刑师。其中阿尔伯特更是青出于蓝,据说他总共绞死了608名犯人,因此也被奉为“英国最有名的绞刑师”。

立志成为绞刑师

阿尔伯特1905年出生在英国,他的父亲亨利和叔叔汤姆都是职业绞刑师。由于两家离得很近,一有空闲,阿尔伯特便跑到叔叔汤姆家玩。有时候叔叔外出公干,调皮的阿尔伯特会翻出叔叔的行刑日记仔细研读。对数字异常敏感的阿尔伯特很快就发现了日记中体重、身高与绞索长短之间的比例关系。小阿尔伯特甚至“立志”将来也要当一名绞刑师。

1922年,父亲亨利去世,年仅17岁的阿尔伯特接管了父亲生前的日记及工作记录。认真研究后,阿尔伯特想当职业绞刑师的念头更加强烈,他甚至在院子里秘密搭了一个绞刑架,利用沙袋反复实验。

1932 年,阿尔伯特成为一名助理绞刑师,开始在各监狱之间穿梭往来,协助绞刑师行刑。英国绞刑要求绞刑师事先准确地估算出死囚的身高和体重,然后算出需要绞索的长度。既不能太短而慢慢扼死囚犯,也不能过长将囚犯的头勒掉。因为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被死刑反对论者批评为“不人道”。

一次行刑前,阿尔伯特与绞刑师就绞索的长度产生了分歧。绞刑师认为绞索长度应该是6.8英尺,阿尔伯特则认为应该是6.6英尺,但他最终拗不过绞刑师,只得把绞索留了6.8英尺。

行刑那天,面对浑身如筛糠般颤抖,嘴里反复念叨“上帝救我”的死囚,心理素质差的绞刑师一时间竟慌了手脚。这时阿尔伯特站了出来,从绞刑师手中拿过绳索,麻利地把死囚的手背过来捆住,并用低沉的声音平静地说“跟我来”,然后大步走向绞刑室。

听似平常的一句话,此时却如催命咒语一般,死囚立刻安静下来,脚步不由自主地跟随阿尔伯特来到了绞刑室。阿尔伯特站定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色头套,套在死囚的头上,接着把套索套到死囚的脖子上,并马上扳动机械杠杆。只听“轰隆”一声,死囚脚下的两块活动踏板瞬间分开,如同洞开的死亡之门,死囚在重力的作用下作自由落体运动。同时,绞刑室下层传来“啪嗒”一声,众人探头往下一看,原来绞刑师事先留的绞索过长,死囚已经被“斩首”了。

虽然这是一次事故,却让阿尔伯特在监狱委员会的代表面前展露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不久,他便成为一名真正的绞刑师。

创造绞刑新记录

行刑时干净利落,让囚犯瞬间死亡,是阿尔伯特所最求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这样做是对囚犯尽到了人道职责,也是这一行的最大使命。凭借精湛的技术,阿尔伯特开始在业内蹿红,甚至传到了英国著名的蒙哥马利元帅那里。

1945 年11月20日,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市法院大厦开始审判纳粹战犯,有13名纳粹军官被判处绞刑。宣判结果一公布,当时出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的蒙哥马利元帅便放言要让世人看看,英国的绞刑才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蒙哥马利揶揄道:美国人总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都搞不定一次绞刑,而俄国人则干脆“让犯人荡秋千”。得知阿尔伯特是绞刑师中的佼佼者,蒙哥马利传下命令,让他速来德国。

得到“钦点”后,阿尔伯特立即赶赴德国。一下飞机,阿尔伯特便在盟军助手的帮助下准备这次绞刑。他要在一天内绞死这13名战犯。为了提高行刑的效率,阿尔伯特设计出一次可对两人行刑的绞架。13名战犯很快在阿尔伯特精湛的手艺下毙命,他又和助手仔细地为战犯清洗、入殓,以便让他们体面地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程序。当阿尔伯特做完清洗,气喘吁吁地准备将尸体入殓时,却发现少了一口棺材。助手告诉他领棺材时,军需处表示棺材就这么多了,反正死的是纳粹战犯,到时候用担架抬出去埋葬就可以了。阿尔伯特顿时火冒三丈,他认为助手的话是对自己职业精神的一种亵渎。“有13个囚犯,就应该有13口棺材。这些人已经偿还了他们的罪恶,现在我们应该给他们一点儿尊严。” 助手只好乖乖地到军需处又弄来一口棺材。

在接下来的4年里,阿尔伯特在英国、德国和奥地利之间往返穿行,共对200名战犯实施了绞刑。

金盆洗手写自传

结束了处决纳粹战犯的工作后,阿尔伯特依靠积攒的英镑,和妻子盘下了一间小酒吧,并意味深长地将其命名为 “救助可怜的挣扎者”。

“处死纳粹战犯的英雄开酒吧了!”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阿尔伯特的酒吧生意开始红火起来,每天宾客爆满。闲暇时,他经常端着酒杯,在酒吧中穿梭,并因此结识了一个叫詹姆斯·科贝特的人,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50年11月27日,阿尔伯特又接到执行绞刑的邀请。他收拾妥当来到监狱,通过钥匙孔向监舍里望去,却见里面的囚犯是好朋友詹姆斯·科贝特。阿尔伯特惊讶得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要知道就在前一天晚上,他还在酒吧里和科贝特搭档,唱了爱尔兰民歌《丹尼少年》,现在科贝特竟成了残忍杀害女友的凶手,而且第二天就要被自己处死,阿尔伯特的脑子开始混乱起来,之前他只要看一眼囚犯,就知道该留多长的绞索,可这一次,他犹豫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对助手说:“留6.6英尺吧!”

晚饭时,阿尔伯特以饭菜凉了为借口发了一通火,并放出狠话,“你们(狱方)向来给我吃兔子的饭菜。告诉你们,我受够了,明天我不干了!”说归说,第二天清早,阿尔伯特准时出现在绞刑室。面对被缚住手脚科贝特,阿尔伯特的精神几近崩溃,“你好,老伙计!”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同科贝特打招呼,泪花却在眼眶里闪烁,“你会没事的,我会照顾你的。”阿尔伯特拍了拍科贝特的肩膀,然后给他套上绞索,戴上头套,仔细看了又看,才踱到机械杠杆前,用力将它扳动的同时,泪水也涌了出来。

这件事让阿尔伯特意识到,绞刑并不具有威慑作用,他绞死的人当中,有绝大部分是一时冲动才去犯罪,而真正有预谋的犯罪却很少。两年之后的1953年,阿尔伯特又接到执行绞刑的邀请。这一次是对19岁的智力低下儿宾利的绞刑。宾利患有癫痫症,且在二战德军空袭伦敦时头部受伤,智力低下。一天晚上,他和16岁男孩克雷格闯入一间仓库,结果被警察发现。克雷格掏出枪将警察米尔斯打死。由于他年仅16岁,未达到法定可以处以死刑的年龄而被判终身监禁。可怜的宾利当时19岁,被判处绞刑。而事实上,他的心理年龄只有11岁,且他根本没有开枪杀人。

宾利被判处绞刑的消息传出后,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为他鸣不平。可内政部不为所动。处死宾利后,阿尔伯特遭到了人们的咒骂,一时间,他由昔日的国民英雄成了千夫所指的“刽子手”、“杀人犯”。这件事让阿尔伯特的心灵受到震颤。之后,阿尔伯特以“不满意薪水”为理由,向内政部提出了辞职。

阿尔伯特当了22年的绞刑师,据说总共绞死了608名囚犯 (还有一种说法是450人,当中包括200多名纳粹战犯)。而他创下的7.5秒绞死一人的纪录,由于英国在1965年废除了死刑,将一直保持下去。

1974年,阿尔伯特出版了自传,他在书中写道:“死刑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只是一种陈腐的、原始的报复意识的残余: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把责任推卸到报复其它人身上……”

分享到:
上一篇:数学家的风采——阿基米德
下一篇:北宋天才画家 郭熙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4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