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八、主题思想。

    ①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爱莲说》分段:

    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十、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⑼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⑽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⑿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⒀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⒁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⒃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⒄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十一、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分享到:
上一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及原文注释出处(2)
下一篇:《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3)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1214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