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晋朝·王叔和】中医脉诊的奠基人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

王叔和像

中医脉学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相传是由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所创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在战国秦汉年间也被公认为脉学的鼻祖。在马王堆帛书中也有古代论述脉诊的专书——《脉法》,可惜由于残损严重,已难以辨识。到了汉代之后,脉学已经非常流行。据《史记》记载,仓公淳于意从其老师公乘阳庆那里接受了传自黄帝、扁鹊的“脉书上下经”,因而掌握了诊脉法的要领。在他向汉文帝陈述的25例诊籍里,曾多次引用《脉法》的原文。不过,这一时期的脉学文献大多已经散佚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星记载。

《内经》在成书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脉学素材,论及四十多种脉象,分别阐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四时五脏脉”特别重视。而三部九候诊脉法则是《内经》中讨论的主要内容。《难经》是将《内经》脉学资料系统化的一次尝试,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则是对《内经》曾提出的“寸口脉法”有所发展,明确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系统论述了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并具体描述了正常和异常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难经》舍弃了《内经》中复杂的“三部九候”全身遍诊法,而代之以简便易行的“独取寸口”法,是脉学的一大进步,为后世普遍推行寸口诊脉法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时期,中医脉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三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有很多创见,是中医脉诊的奠基之作。

《脉经》全书共10卷,98篇,约10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其作者王叔和生卒年代缺乏具体记载,相关生平事迹很少,仅知其曾做过晋太医令,当为魏晋时人。王叔和是一代名医,对医学贡献甚多,曾编次《伤寒论》使仲景之学得以大行于世,但《脉经》的撰写则是他更加突出的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鲁肃】多谋善断的侠义豪杰
下一篇:【晋朝·谢道韫】咏絮之才因她起,不让须眉女丈夫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11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