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史书背后的真相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中国古典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有效阅读,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是每一位读者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孟宪实先生的文章——《读<资治通鉴>的一点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和启发。

通过简单的记载文字,我们对于所记历史究竟能够理解多少呢?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如果没有读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读书,有功利性的目的,获取知识,掌握技术,使得读者变得强有力。读书也有非功力性目的,培养情操,锻炼理解力,就不单纯属于功利性问题。读史,虽然有读史明智的名言,但是很难说读史是为了什么功利。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你对他们知道多少,能够对你的现实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这显然是难以判断的。通过历史的阅读,你的思维空间获得拓展,你的历史意识获得强化,这虽然不等于功利,但也不能说没有意义。

但是,中国历史的文献记载浩如烟海,尤其是因为历史变迁,都给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设置了障碍。这个障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字方面,阅读古文我们不太容易;第二,经常有文字虽然能够读懂,但是文意的理解方面又出现困难。其实,古文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倒是后者的阻碍能力更大。高中毕业,阅读古文就没有什么问题,个别字词问题依靠工具书很容易解决。对我们真正造成影响的其实还是文意的问题。通过简单的记载文字,我们对于所记历史究竟能够理解多少呢?

近年,因为要给观众讲解唐初的历史,重新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尤其是编年体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让我在阅读过程中颇有心得,介绍出来,也许有助于同类读物的阅读理解。

史书在叙事的时候,把多少历史信息隐藏在了文字的背后,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我们的阅读就很难通过这些简单的文字了解历史的真相。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宝座。在玄武门政变和他正式登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自从玄武门政变成功以后,他就实际控制了政权。掌权以后的李世民如何对待过去的敌对势力,这在当时是一个头等大事,因为天下都在观望。李世民及时采取和解政策,对原来的敌对势力极尽拉拢,化敌为友。其中,收编魏徵,意义重大,不仅充分显示了唐太宗的宽阔胸怀,更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埋下了重要伏笔,因为没有魏徵贞观之治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资治通鉴》的记载却十分简单,不过如下一些文字而已:

初,洗马魏徵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徵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徵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

这样的一段文字,李世民与魏徵两人的对话只有两句。李世民一句问话,魏徵一句应答。李世民问话之前有一句铺垫,证明魏徵回答的是实话。魏徵回答之前有一句铺垫,是描写当时气氛紧张,别人都替魏徵担心而魏徵举止自若。魏徵回答之后,李世民改变了态度,前倨后恭,立刻任命魏徵以新的职务。魏徵显然也接受了,只是没有必要表达。唐太宗态度的如此变化,也有一句解释,叫做“世民素重其才”。但是,如果素重其才,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气势汹汹呢?

所以,真正理解李世民与魏徵关系的转变,在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还有必要认真分析。史书在叙事的时候,把多少历史信息隐藏在了文字的背后,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我们的阅读就很难通过这些简单的文字了解历史的真相。

要正确理解这段记载,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基本背景。

魏徵是东宫李建成手下的核心成员,他的官职是太子洗马。洗马是东宫司经局的首脑,从五品,专门管理东宫的图书,经常要跟太子讨论学问文章。在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争的过程中,魏徵看来是主张对李世民采取极端手段的人。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秦王府的人有一个东宫、齐王府左右百人名单,准备杀掉。后来因为尉迟敬德的坚持,没有实施。魏徵应该在这个百人名单中。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见魏徵。对此记载最多的是《资治通鉴》,时间是六月十二日。李世民召见魏徵,对他进行了指责,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听了李世民的问话,“众为之危惧”,大家都为魏徵感到恐慌。没有想到,魏徵“举止自若”,很坦然地回答说:先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他没有辩白,而是说因为自己的计策没有被李建成采纳,所以李建成才有了今天的祸难。魏徵竟然如此说话,我想,当场的众人一定更加吃惊。但是,李世民的举动却很反常,他不但没有继续追问,反而“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为什么呢?《资治通鉴》说是因为李世民平素就看重魏徵的才干。

分享到:
上一篇:史书里如何解释有名的七大谜团
下一篇:解放初期天津住房问题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438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