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10.约游千山
作者:杨子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10.约游千山


  自那日,乾隆帝在三通馆见过王尔烈后,明确了将辽东典籍存目直接交王尔烈办理,王尔烈若一块重石落地,胸怀宽松多了,于是抓紧纂修。赵茹倩、赵茹傧二妾又鼎力相助,上司纪昀又给予了诸多方便,纂修进度日快。他的这段纂修,最大的贡献是保护了辽东典籍。尤其是曹寅藏书目,共计3287种,几欲一种不缺,丝毫没有受到损失。这当是他有功于历史和关东的一桩大事。
  据《四库全书总目》载,经王尔烈手编纂收入其中的辽东典籍,有以下这些重要书目,不妨录此。此些文字,皆出自于王尔烈手,可领略其文稿的风貌和著述的艰辛程度了。
  《耶律文献公词》一卷,金耶律履撰,近人赵万里辑。自叙:《耶律文献公集》,《文渊阁书目》九著录。知明初尚有传本,故《永乐大碘》引之。然,明以后久佚,乾隆间四库馆臣于《大典》中辑出。耶律铸双《溪醉隐集》潜于《文献公集》,独置若罔闻。耶律氏三世之集,惟履、道无传。考金源史事者,于此见自不能无憾。兹于《大典》中辑得佚词数首,或足偿馆臣疏漏之咎于万一矣。
  《湛然居士集》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下简称四库总目)166、《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下简称四库简目)17著录。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博通典籍,于学无所不窥,故其诗不甚修词,又多参禅 ,悦然要其大旨,终以风教为归。集中诗多而文少,唯第十三、十四卷以书序碑记与诗杂编,颇无伦次或传写者乱之矣。
  《双溪醉隐集》八卷,《四库总目》166、《四库简目》17著录。元耶律铸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铸早建战功,晚居政府,能不愧其父楚材,文章亦高相埒,而考证古迹,综述旧闻,尤为详洽。
  《藏春集》六卷,江西饱士恭家藏本。《四库总目》166著录。元刘秉忠撰。秉忠博览好学,尤邃于《易》,凡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所不精通。
  《玉尺经》四卷,《四库总目》111术数存目。元刘秉忠撰。明刘基注。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曾祖官邢州 ,因事家迁焉。少补邢台节度府史,旋弃去,隐武夷山中,从浮屠法,更名子聪。按:瑞州,即绥中。秉忠精干阴阳术数,占事知来,此书是也。
  《医闾集》九卷,《四库总目》171、《四库简目》18著录。明贺钦撰。其子士谘编。钦学虽师陈献章,然献章主静,而钦主敬躬行实践,乃远过其师。其《言行录》三录,皆平易直朴,《奏议》一卷,皆剀切鬯达。文四卷,诗一卷。虽不修词,而深有仁义,蔼如之意。
  《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四库总目》189著录。明冯惟讷撰。惟讷,字汝言,临朐人,自曾祖裕以下,累世皆进士。裕,字伯顺,以戍籍生于辽东,师事贺钦,有学行。惟讷辽东广宁(今北镇)左卫军籍。惟讷并有《风雅广逸》七卷。《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六卷,《四库总目》49、《四库简目》5著录。明陈邦瞻撰。初冯琦,次宋事,以续袁枢之书,未成而没。是书因琦遗稿者十之三,自补葺者十之七,凡一百九篇。诸史之中,《宋史》最为芜秽,不似《资治通鉴》端绪易寻。邦瞻排比棼丝,俾就修理。其书虽亚于袁枢,其难则较枢十倍矣。
  《忠贞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73著录。国朝范承谟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 ,镶黄旗汉军,大学士文程子也。初充侍卫,顺治辛卯诏八旗子弟均得应试,遂以是科取中举人,次年壬辰成进士,改庶吉士,授宏文院编修,官至浙闽总督。此编乃其全集,奏议具见经略,诗文皆正气懔然,特录存之。承谟并有《画壁遗稿》一卷。《雉足山志》十卷,浙江王启淑家藏本,《四库总目》76地理存目。国朝范承勋撰。承勋,承谟弟,官至云南总督。雉足山在云南宾川州东一百里,一项三支,俨如雉距在沧山洱海之间。是编分图纪、考证、星野、形势、山水、寺院、人物、灵迹、物产、艺文,凡十门,而迦叶像赞,冠于卷端焉。
  承勋并有《通鉴参论》。承勋奉天人。
  《峨嵋山志》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四库总目》76地理存目。国朝曹熙衡撰。熙衡,字素证,锦州人,顺治中官至贵州按察使。是编因蒋超旧志,成于疾病之余,未能条理明晰。故即其本而重订之。然据卷首修山志说,实戌州宋隶樟所定,熙衡时分巡建昌道,董其事耳,末一卷为志,余乃题超名,而中论普贤住世一条,有宜太史蒋公之辩论语,则亦非超之本文矣。
  《章江集》五卷,内府藏本,《四库总目》183别集存目。国朝安世鼎撰。世鼎,字铸九,镶红旗汉军 ,由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抚。此集乃世鼎自辑历官奏疏,以及文移条告诸篇为是集,后附以书记序二十一篇,皆任江西时作也。世鼎辽阳人。
  《滕王阁集》十三卷,续集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94总集存目。国朝蔡士英编。士英,字伯彦,奉天人,官漕运总督。顺治十四年巡抚江西,葺膝王阁,因集自唐至明登临纪胜之作,为十三卷;又征今人诗文,为二巨册,但分体不分卷,盖欲附入前集,各体后也。士英并有《抚江集》。
  《靳文襄奏疏》八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四库总目》55著录。国朝靳辅撰。靳辅,字紫垣,其先济南历城人,往辽阳隶汉军镶黄旗,著《治河书》十二卷,《奏疏》八卷。《登封县志》十卷,内府藏本,《四库总目》74地理存目。明张圣诰撰。圣诰,字紫书,号韦庵,广宁人,官登封知县。书分九门,曰图绘,曰舆地,曰岳祀,曰建置,曰山川,曰职官,曰方外,曰物产,曰艺文。体例与地志略同。唯他志景必有八,八景之诗必七律,最为恶习,圣诰力破是例,为有识云。
  《辽载前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四库总目》74地理存目。国朝林本裕撰。本裕,字益长,奉天人。是编备载盛京故事 ,关外边寨风浓。
  《篆字汇》十二卷,通行本,《四库总目》43小学存目。国朝佟世男撰。世男,字梅岑,辽阳人。满洲镶黄旗。,康熙中官恩平知县。其书本梅膺汇,各系以篆文。篆文所无之字,则依楷书字画,以意造之,不可为典据也。
  《东白堂词选初集》十五卷,内府藏本,《四库总目》200词选存目。国朝佟世男编。
  《二楼纪略》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29杂家存目。国朝佟赋伟撰。赋伟,字青士,襄平人 ,官宁国知府。
  《莲洋诗钞》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73著录。国朝吴雯撰。雯,字天章,本辽阳人,父官蒲州学政,因而随之,父卒,则定居此。举博学鸿词不中。雯,天才雄骏,有其乡元好问之风,最受知于王士祯。
  《治乐纪略》五卷,内府藏本,《四库总目》64传记存目。
  国朝卢崇光撰。崇光,字斗瞻,广宁人,官嘉兴知府。《平闽记》十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四库总目》54杂使存目。国朝杨捷撰。捷,字元凯,义州人,官至昭武将军、江南提督。
  《吉州人文纪略》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63传记存目。国朝郭景昌编。景昌,字旭瑞,奉天人。其书为吉安人文列传。
  《杨公政绩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四库总目》60传记存目。国朝黄家遴撰。家遴,奉天人,官至嘉兴知府。是编述明继宗遗事。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由刑部主事历官云南巡抚、佥都御史。
  《梅里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60传记存目。国朝吴存礼撰。存礼,奉天人,官至江南巡抚。《绘事备考》八卷 ,内府藏本,《四库总目》113子部艺术著录。国朝王毓贤撰。毓贤,字星聚,镶红旗汉军,官至湖广按察使。《四库提要》62、《四库简目》12皆载。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四库总目》6存目。国朝纳兰性德撰。相传谓其稿本出陆元辅,性德殁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始署性德。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内府藏本,《四库总目》21、《四库简目》6存目。国朝纳兰性德撰。
  《通志堂》十八卷,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83别集存目。国朝纳兰性德撰。按《八旗通志》:性德,榜名成德 ,康熙壬子举人,丙辰进士,题名碑殿试二甲七名。《雅颂集》作癸丑进士,误矣。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四库总目》10易类存目。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戍进士,官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荐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
  《春秋管见》,奉天府尹采进本,《四库总目》31春秋存目。
  国朝魏枢撰。
  《栋亭诗钞》八卷、《诗钞别集》四卷、《文钞》一卷、《词钞别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83别集存目。国朝曹寅撰。寅有《居常饮馔录》,已著录。《清诗韵》:
  曹寅,字子清,一字栋亭,千山人。
  《式古堂书画汇考》六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四库总目》113存目。国朝卞永誉撰。永誉,字令之,镶红旗汉军,官至刑部左侍郎。按:盖平人。
  《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四库总目》83政书存目。国朝郎廷极撰。廷极,字紫衡,广宁人,官至江西总督。
  《尚史》一百七卷,《四库总目》15存目。国朝李锴撰。锴,字铁君,镶白旗汉军,卷首自署曰:襄平。考襄平为汉辽东郡,今为盛京辽阳州地。
  《睫巢集》六卷、《后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85别集存目。国朝李锴撰。
  《居白堂集》、《石闾集》,江西巡抚采进本,《四库总目》185别集存目。国朝陈景元撰。景元,号石闾,镶红旗汉军,奉天布衣。其字效晋,诗效汉,务欲自拔于流俗之上,是集乃其手书,拟古诗六十余首。
  《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通行本,《四库总目》69著录。国朝傅泽洪撰。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官至分巡淮扬道按察司副使。是书成于雍正乙己,全祖望作郑元庆墓志,以为出元庆之手,疑其容游泽洪之幕,或预编纂,然无证,未之详也。书总括古今,胪陈利病,上下数千年中地形之变迁,人事之得失,一一条析分明。泽洪,辽阳人。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清孙冯翼撰。其著录之书凡388种,存目者凡128种,都凡516种。
  上载辽东人所著撰之书目,皆由王尔烈手入《四库全书目》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遂得以妥善保存,以为传世。王尔烈在三通馆纂修《四库全书》期间,亦借纂修之便,为辽东搜集转存大量原本典籍。
  原来,王尔烈在辽阳塾馆就读后期的塾师海城人刘广涛,其学以久经为根砥,精于学,厚于书。王尔烈纂修时,得《库书》,都给刘氏,故刘氏藏库籍尤多。可惜,后来遭兵燹,藏书荡然无存矣。纂修中,王尔烈亦得刘广涛之力。刘氏为王尔烈代征辽东典籍,并协助撰写摘要、书目,版本流通、作者简介之类。有人说,王尔烈纂《四库全书》所以迅速,亦有此因;更有文稿出自刘氏手,王尔烈只是过目转手而已。此说不无道理。千山曹寅,他早年在辽阳世居时,秉承先祖前后藏书共3287种,分37个类目,可谓“辽阳第一藏书大家”。他的这部分藏书,也是由于王尔烈任三通馆纂修官时上下周旋,左右逢应,并得以刘广涛亲手存放、整理、辑目、摘要、评介,才得以入《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得以保存下来,未能散佚。只可惜,后来随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亦流入民间,散佚殁尽。此,不能不说是辽阳典籍收藏之一大损失也,且再无法补尝,实憾矣。
  清代官员,有“丁忧守丧”制度,即父母谢世,官员准离任归家守丧三年,以进孝道。其提前归职者,称之为“夺情”。
  乾隆四十二年(1772年),王尔烈的从父,在甘肃凉州知府任上的王组以身殉职。
  是事为:西藩准葛尔台吉达瓦齐,遣使索杜尔伯特台吉车凌,遭受到乾隆皇帝的严厉斥责与拒绝,遂蠢蠢欲动,寻机谋反。于是甘肃情势吃紧。甘肃抚督鄂奇,稔知王组对边疆有治才,便邀他前去协理、议事。他当即前往。待他行至途中,突然遭到逆旅达瓦奇部的袭击,死于沙场。
  王组初入甘肃任甘州知府时,是乾隆帝说的话,使其以道员用,对他颇为器重。又加王尔烈与乾隆帝相处得极融洽,乾隆帝又很爱王尔烈的机敏和才智,故分外关照。这次,乾隆帝得到甘肃抚督鄂奇的奏报后,得知王组殉职事,很受感动。除拨库银予以抚恤外,还额外开恩,准王尔烈归家以丁忧由守丧三年。此时,是《四库全书》纂修进入到中期阶段,所需典籍早已征集齐备,并阅览、遴选、编纂、删削、摘要、列目已基本告竣,重点工程转入誊录和装书阶段。尽管如此,四库全书馆还是相当忙录的。特别是王尔烈身担重任,为三通馆纂修官,更是事关重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乾隆帝的关照,可见其已不属一般了。
  王尔烈离任后,奉旨将此工作交由孙昭接任。他与孙昭为连襟,又是同科进士,同授翰林院编修,又是同里。入四库全书馆后,彼此相处又极为默契。因此,王尔烈离任也很放心,孙昭接职也比较踏实。
  王尔烈带着家眷自京师回到辽阳风水沟老家时,已是三月光景。在家里,完全是闲居。他在翰林院及四库全书馆和三通馆已经忙碌惯了,又有同事整日的喧闹与交往,亦颇为热烈。而今,一但落入静闲之中,不免有些寂寥之感。这期间,在乡里的他的少年时的伴友,都不少前来看望他。在看望的人中,都有不少人提出要王尔烈出面,邀相关名士同游千山。这事,一下子中了王尔烈的下怀。他自求读离开千山后,一直在思念之中。那里,有他的老师元空法师,有他的师弟普丘和尚。更有千山的大好风光。他在千山求读时,身虽在山中,却无暇观览。那里更有他牵心动魄的地方。他的恋人陈月琴曾在木鱼庵为尼。这些往事很是让他回思,这些景物很是引他去游历。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邀友同游千山。
  同年三月下旬,王尔烈向友人发出了《游千山约》:
  文章跌宕,昔人采五岳之奇,秀色峻嶒,吾地有千山之胜。春深游屐,与花鸟而偕来;暇日诗情,为林泉以勾引。爱谋夙好,共协衷怀,幸藉名区,一新耳目。敬启诸公,约于孟夏之初,乘此清和之候,同循绣陌。先觅龙泉,旧日所曾游。当更识庐山真面,良辰不可负。何独让灵运幽襟,行乐贵于及时。游山亦且有道,是行也。择老成为领袖(以王君润溥主持游事),以免纷歧;以真率为规条,不分宾主。盘餐唯资果腹,何事珍羞壶觞,尤可畅怀。宁居斗石,屏管弦之嘈杂,静听禽韵泉声,息杖履于朝昏,不废诗牌棋石,次第而历诸寺,乐则不疲。从容以尽所长,奇则不厌。期自甲而至癸,观亦可以止矣。人由少以及多,乐不若与众焉。若仆者,人居臬座,亦思石上谈经;暂别鸳联,且鱼松间喝道。讵无心以出岫,窃有意于学山。九百九十九峰,本不满千峰之数(黄裳《读冯律天千山游记》书后:千山者,奇峭插天,青嶂壁立,共九百九十九锋,以其近千,故名千山云);三百六旬六日,何妨偷旬日之闲。下箸常惜万钱,且作买山费(每人游费十千文);探怀犹有,尺锦足为览胜之资。愿附骥尾,以相从聊,假霜毫以共白。丁酉三月。瑶峰尔烈启。
  关于王尔烈携友游千山事,在其《同游诗小序》中,亦有明确记载:
  四月四日,蓬莱王君润溥、迁安徐君淳叟,济南李君龙文、同郡杨君群实、赵君文源、石君瑞昌、金君灿章,及吾家杏村叔、穆斋兄,皆如约而集,唯敬哉。刘君已有成约,既而以家事不果来;戴君毷东,以有职守而未预。余乃偕诸君及翰、鳌二子少长,共十二人。出城南,车骑迤逶,由隆阜岭至七岭,午餐于旅舍,日夕至龙泉寺,择西阁为栖止之所。自龙泉,次及祖越寺、普安观、南泉庵,凡游,四月初九日,由西岭策杖徒步过桥,至香岩寺,车从皆转自七岭道,双峰亦至焉。留三日,将遂至大安不果。十二日,由双峰以归。凡得诗若干首,同游者亦各有作,并录之,以志一时之兴。将归时,龙泉僧,以纸索书众,以为门联,以纪游,乃拟联句,并牓字,附记于后。
  王尔烈诸人游千山,是从四月初四日开始的。这天,他们在旅游中经历了一个美妙的插曲,那就是由祖越寺,经无量观,从龙泉寺后峰返回驻地西阁。
  祖越寺,最初建于唐朝,当时建筑格局甚恢宏,是后来的数倍大。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毁。明代移于现址建寺。清乾隆、道光、光绪年曾多有重修和整饰。有建筑七幢,正殿为释迦殿,东侧为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两殿,南有钟楼、鼓楼,亦东西对称。正殿正对寺门。门外有一堵石墙,长一百五十丈,蜿蜒起伏,甚为隆阔。祖城寺石墙前,有一悬崖,陡峭如前,平明如壁。崖前有一天然平坦台阶,可供游人休息。此地称“独镇群岳”。
  王尔烈偕众旅来到这里,眼望巍巍石壁,想祖越寺的古老,千山风光的奇秀,游旅们都各有所思。王尔烈望了一会儿后,说道:
  “这道悬崖石壁,是个很好的摩崖之处。若在此处留诗,他年后有可能被镌刻于石壁上,那样可就成了遗传千古的纪念直隶迁安学者徐淳叟看了看,说道:
  “你看,这块石壁上已刻有‘独镇群岳’、‘含泽宣气’,从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题字迹上,还可以看出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一巡辽侍御所题,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了。当时他题写此字时,可能还没有想到今日,然而毕竟是留下了纪念。”
  山东蓬莱学友王润溥看了王尔烈一眼,说道:
  “尔烈兄,你是当今旷世才子,诗文独压京师,书法堪称辽阳第一,又是本朝科名最高者,自当是有诗留下才好。”
  他人也都众声附和。
  王尔烈见势,觉得也是。若题留些诗作,也不枉此时来千山游览一回了。于是他当即吟哦出七律三首,待回到住处西阁时,遂写于纸上,留给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没想,若干年后,果有人将此诗镌刻于石崖之上。并以此引为胜景,其处称“石屏峰”景点。
  王尔烈的这三首诗是:

  《祖越寺》

  峰外奇峰松上松,
  仙踪应向此间逢。
  穿林风劲来香象,
  护洞云深卧蛰龙。
  玉匣流传黄帝事,
  青城作佛丈人封。
  昔人自有看山眼,
  五岳何难一腹容。

  《龙泉寺》

  鸟引花迎到寺门,
  翠屏环拥绀宫尊。
  一千峰里烟霞胜,
  十六景中图画存。
  绝壁时悬云外屋,
  怪松皆走石间根。
  来游定向西堂宿,
  琼岛虚舟惬梦魂。

  《来鹤亭》

  襄平城郭近山垠,
  丁令威来华表存。
  五刹不闻留姓字,
  千年何处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
  僧塔累累草木繁。
  谁共青山不生灭,
  鹤来应为问真源。

  如果说,祖越寺是千山诸寺之祖;那么,无量观当是千山诸观之首。
  出祖城寺再向上,便是无量观。
  无量观,亦称无梁观,开山祖师为刘太琳。刘太琳,直隶永平府人,崇祯元年(1628年)生,于本溪铁刹山出家,拜郭真人为师,康熙六年(1667年)来千山,并开始营造无量观。无量观之祖师塔,即他羽化后的墓塔。
  无量观,原分下下两院,上院即无量观,下院叫玄贞观。时道院有规定,凡来道观未满三年者,并未得到道士称号,不能住上院,只能在下院劳动。无量观,有三官殿、老君殿、观音阁、玉皇阁等建筑,并有罗汉洞、拴马石、太极石、无根石、振衣冈诸名胜。
  罗汉洞,早在唐代即有人发现此洞。明代辽东苑马寺卿张鏊在诗中称该洞为“古罗汉洞”。洞内塑罗汉像两排,共十八尊。石壁上题有“释道同源”四字。原来,佛、道两家供奉不一、十八罗汉为佛家供奉,真武大帝为道家供奉,而罗汉洞正位则供奉真武大帝。两家神像塑于一洞,供奉一起,成为世间少有奇闻。故有人作诗质疑:“释道环居一洞中,花开花落几春风。牟尼莫谩玄真问,贝叫黄庭解不同。”那么,是谁将真武大帝塑于洞中?刘太琳。他入千山筑无量观后,感到洞里供奉佛家罗汉有失大雅,想要搬除,又碍于舆论,遂采取一折衷办法,将洞的正位观音菩萨像扒掉,改塑真武大帝,变成道居正位,佛列两旁,并题“释道同源”,以圆其说。洞外有一联,云:“卅六洞天仙世界,五千道德古文章”。
  拴马石,置无量观正殿石阶小路旁,呈上尖下宽,顶有三寸见方石孔一个,为古人游千山时的拴马之处。行人至此,因山势陡峭,马不能上,行人只好徒步而上了。拴马石石孔周围,有被绳索磨过的痕迹,依稀可见。
  太极石,置无量观与祖越寺交界的山梁上,为一块巨石,上刻有“太极石”三字,字面倒悬,传说此石六十年一翻身,其实为山洪冲击所致。
  无根石,在罗汉洞顶上,高约丈余,阔约八尺,形若演杂耍人头顶的罐子,凌空欲翘,并无根基,然又不能动,故以“无根石”称之。
  振衣冈,传说为唐王李世民带兵打仗过此振衣抖袍处。石上刻有“振衣冈”三字,题款为“明隆庆四年浙江人向程书”。
  更有“可怜松”者,生于无量观正门西侧悬崖绝壁上,遇风摇摇,弱不禁风,令人怜悯,故以此称之。它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弱中含强,故亦有诗赞道:“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斤斧,是彼果成地上仙。”
  尤有“一线天”者,让人妙思无穷。它置卧虎峰西北,为一巨崖崩裂后而形成,若神刀鬼斧劈就。罅缝宽仅二尺余,高五丈余,长十丈余,缝间有石级百余置。当人斜坡而上、身置缝中,仰首高天,可呈一线。人行其间,皆感世态严峻,行程艰难,倾压种种,阻障重重,遂思绪绵绵。
  出了“一线天”,更是仅容一人能侧身而过“夹扁石”石缝;然后,便是“八步紧”、“三十三天”、“一步登天”、“天上天”。听过这些与“天”字相关系着的自然景观,不仅使人望而生畏,也会深知其名所获之精当,更识人类创造之高妙。
  由千山无量观西峰的“天上天”而下,便是龙泉寺的后身至此,一天的游览便作结束了。
  此后,王尔烈偕人又游览了普安观、南泉庵、香岩寺等处。
  他们在游览中,写下不少诗作。其中,以王尔烈诗作居多。然而,王尔烈平生中,多因伴君王,或修《四库全书》,或历仕宦,或为皇帝代笔,自署名诗章不丰,传下来的尤寡。此游千山诗之珍,犹可想象。不仿,借著此书之便志下,以为长存,亦为本籍增添些秀色,实是也。
  王尔烈,其游千山诗有以下诸首。

  《咏千山诗》

  千山发脉于长白,长白高远,可观而不可即。然观千山之盘结,峷嵂备极化工之巧,则长白可知矣。恭读圣祖仁皇帝御制入千山诗三章,睿赏切至。皇上御制《望千山》一章,有“华岳泰岱应齐峻”之句。千山得此,自足擅胜千古,唯圣祖东巡时,前此荒废,未甚开薙,盖生聚甫殷,圣心深为轸念,恐有劳费也。迨皇上久意遥驻,仰体至意,亦未幸临。而其地处偏僻,日久益以颓敝,故往往使星东下,便道来游,未尝不惊其峰峦之秀拔。而惜其补缀之失宜,亦未遑奏请两朝。圣制建勒穹碑,为山林增色。固以寺中庳狭,不敢亵也。然名山侍至人而显,又幸地讬丰,镐山灵应,不无厚望焉。恭赋二诗,以明其意,受录之,以为诸简之冠。尔烈谨记。

  高山天作帝王州,
  长白尊居望莫由。
  一石一泉皆化育,
  千华千顶孰雕锼。
  水无四渎原依海,
  山不三公岂屑侯。
  擅胜生辉应有日,
  豳峻翘首翠华游。
  玉勒朱旗请宴时,
  茅堂石经一委蛇。
  孝思自溯丰岐业,
  睿赏长留典诰词。
  华岱仰闻称伟俊,
  沦溟应待眺瑰奇。
  松声泉韵如相语,
  宝字天文乞勒碑。
  --------
  按:张玉书《游千山记》:辽阳城南五十里,为千顶山,山多奇峰,巑岏稠垒,不可指屈,故名千顶。

  张玉书(1642——1711年),清江苏丹徒人,字素存,顺治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谥文贞。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风度凝然,得大臣体。在讲幄每据经义纳忠,莫由得其献替之迹。所作古文辞,春容典雅,曾与陈廷敬合编并完成《康熙字典》,堪称一代大手笔。治理黄河、运河有绩。后从圣祖出巡热河,病故。

  《自隆阜岭至七岭》

  轻云疏雨洒郊坰,
  野旷天高眼乍醒。
  草色初分深浅碧,
  峰头遥露短长青。
  轮蹄已洗千山水,
  烟霭犹藏五寺形。
  二十余年成阔别,
  漫将尘事述山灵。

  《过钓君台》

  抛书览胜钓台过,
  全副千山马首罗。
  我欲携将怀袖去,
  作为笔格日摩挲。

  《龙泉寺》

  旧踏龙泉有屐痕,
  今来西阁阅朝昏。
  层轩历落峰峰入,
  垒障森严日日吞。
  瀑水时飞岩际雨,
  怪松皆走石间根。
  幽奇两擅应雄长,
  一字为褒须更论。

  《吐符应生》

  四大字,在龙泉寺主峰,明隆庆三载巡辽侍御盛泰宇题刻。考蔡伯喈《陈太邱碑铭》:“峨峨崇岳,吐符降神”。盛公所题,义盖本此。前此,唯五峰道人《十六景诗序》,知其大意,亦未详所出。而且以本朝列圣龙飞,群贤虎步当之。余谓:盛侍御系明臣,不过形容山之灵秀。至我朝真人勃兴震旦,又非嵩生岳降之可比矣。

  绣衣题刻郁崇冈,
  铁画端岩历岁长。
  降岳文宗周大雅,
  吐符词铸汉中郎。
  应惊翠献横坤轴,
  岂识飞神出震方。
  注目峰头思一解,
  濯缨泉水目汤汤。

  此诗,复又改作:

  摩崖深刻字青苍,
  三百年来义莫详。
  降岳文宗周大雅,
  吐符词铸汉中郎。
  峰头日早扶桑近,
  石宝泉高玉井香。
  星使徒惊神秀在,
  岂知玉业肇东方。

  《瓶峰古松》

  西阁依云筑,
  孤峰近砌斜。
  石无凡土壤,
  松带古烟霞。
  偃蹇天相压,
  参差日欲遮。
  生枯双幻影,
  谨并画图夸。
  --------
  按:瑶峰又一手本后四句改作:“翠壁倚天剑,青萝簪佛花。临窗得奇绝,歌咏兴无涯。”附注云:据松鹤老人《游记》:“西阁孤峰其上小松数株,佶屈如画”,时康熙癸酉,已距八十余年,犹小松也。

  《狮子峰》

  西域何时来向东,
  不施爪距镇群雄。
  绿苔毛彩青松发,
  声应蒲牢万壑空。

  《西阁客灯》

  危岩结构两三间,
  短句疏窗笑语闲。
  昏黑群峰但无睹,
  下方应讶火铃还。

  《自石门至西明庵》

  仙阙碧萝封,
  微闻度午钟。
  帘垂宁辩水,
  云合不知松。
  入逐飘飘屐,
  音听落落筇。
  谁知凌绝顶,
  有客不能从。
  --------
  自注:上此庵,自涧壑中行,树木蓊荫,磐磴险窄。七八里始到。是日同到者润溥、淳叟、杏村、穆斋、文源、龙文、志翰、志鳌及从者数人。瑞昌以旧游,不欲上,君实、灿章皆惮其难,望石门而归。
  又自注:石门亦名南天门。


  《普安观》

  路盘之字到层云,
  兰若窗临众壑纷。
  欲请荆关写奇态,
  莆麸斧劈墨氤氲。

  《五佛顶》

  石关只许侧身上,
  佛顶直堪引手扪。
  已使群峰来脚下,
  从前艰步不须论。

  《自龙泉徒步至香岩行三十里,偕润溥、淳叟、杏村、瑞昌数君》:

  龙泉兹已别,
  送客水萧萧。
  迢递来西岭,
  盘桓坐木桥。
  陆茶方共饮,
  葛杖又相招。
  僧指香岩寺,
  仙台路未遥。

  《炼魔石》

  仙人堂下路嵯峨,
  密树牵衣伛偻过。
  身到夹峰穿穴蚁,
  面临圆石乘潮鼍。
  孤僧打七经风雪,
  众客参三畏薜萝。
  岂为炼魔来此地,
  诗魔翻恐更增多。
  --------
  按:一本题下有序云:此为雪庵炼魔石,较祖越寺者尤险。由夹峰曲洞而上,至石所,已难。故云观焉而已。三四两句作:“身到夹峰回不得,面临危石诧如何。”

  《观音阁》

  履险如夷藉此心,
  从容身已到高岑。
  钵孟历历来丹灶,
  鹦鹉翩翩向竹林。
  碑字摸糊苔作篆。
  琪花芬馥叶成荫。
  何时微志能粗了,
  手结茅亭抱膝吟。
  --------
  按:一本题下有序云:“阁极高之上处中道极险,左为高壁,右乃深涧,虽不过一二步,而投足处止容半跬。寺僧前导,以带曳之,乃屏息以过。既过皆悚然。同游金公,至战栗不能成。”又自注云:“阁地平坦,有屋址二三间,有碑积苔斑驳,花荫满地,丁香、玫瑰尚开,余者茂密,多不能知其名。”

  《仙人台》

  天风吹轻衣,
  飘渺立绝顶。
  棋声若可闻,
  欲上梯浪回。
  俯视屏障开,
  层垒青碧醒。
  万象罗吾前,
  所历皆烱炯。
  荒碑记丙午,
  零落难细诃。
  蜗篆古虫鱼,
  苔斑汉彝鼎。
  忽看峭壁来,
  高力破溟涬。
  下临无底壑,
  石棱剑戟挺。
  奇棱动心魂,
  长啸惊侪等。

  《雪庵碑》

  青山阅沦桑,
  人与泉流逝。
  碑字诏来兹,
  片石功非细。
  探奇入千山,
  稽古感兴替。
  坐卧读其间,
  半皆隆嘉岁。
  尤多万历年,
  衰晚姿壮丽。
  最后至香岩,
  墙背树翳翳。
  贞珉屹然存,
  字有褚虞势。
  风雨所泐蚀,
  岁月难审谛。
  一石告我知,
  隐跃出草际。
  日维唐贞观,
  航海使星诣。
  雪庵异迹闻,
  赐予有嘉惠。
  厥赐碑与牌,
  碑以表禅慧。
  环山为之田,
  铜牌乃符契。
  明碑尽可仆,
  此碑有攸系。
  雪庵方外人,
  何以感唐帝。
  幼安与方彦,
  德使顽钝励。
  芳徽岂不彰,
  表闾殊未逮。
  --------
  按:一本题下有序云:“碑在寺之东廊后大树下,屹然露立。额篆“金公雪庵塔碑”六字,尚完好,余多不可辨。其未剥者,字类圣教序,颇可观。而未行岁月模糊难识,傍有前明断碑,言其事颇详。以为唐太宗遣使赐碑。按《盛京通志》,雪庵为元时人。何以言唐,必有误,疑而阙之,姑以俟考。”

  《三寺纪景诗五十韵》

  屐步抛来久,
  风尘二十秋。
  千峰欣共赏,
  三刹快相留。
  西阁依云卧,
  龙泉尽日游。
  净瓶窗外得,
  螺黛海中浮。
  盘石龙余尾,
  松门塔在眸。
  狮鸣钟向口,
  象卧鼻垂头。
  双牖东堂爽,
  层阶佛座幽。
  数橡弥勒殿,
  万卷经书楼。
  日饮濯缨水,
  闲听唤妇鸠。
  漱琼书可榻,
  符吐义当求。
  (从上龙泉寺)
  试觅南宗道,
  桃花几误刘。
  言寻祖越寺,
  蜨梦顿忘周。
  群岳真堪锁,
  松坡果不侔。
  轮囷扪太极,
  欹侧驻高邱。
  有洞窈而曲,
  无梁阻且修。
  振衣诗忆左,
  留迹地非缑。
  饱饭招提别,
  迂途景扬搜。
  井深入角甃,
  亭敝四山收。
  归路同谈虎,
  夕阳已下牛。
  客灯卿共息,
  佛顶更为谋。
  浴佛香花日,
  探奇鸾鹤俦。
  天门穿石壁,
  滴小玩珠旒。
  缘磴行如蚁,
  凌虚坐似舟。
  西明石观旧,
  龙井水泉优。
  路绝松能接,
  崖悬足惮投。
  奚奴矜健捷,
  铤险迈猿猴。
  尔辈殊堪羡,
  先生今且休。
  此行真卓荦,
  来日应优游。
  (从祖越寺至五佛顶)
  僧指香岩路,
  筇扶碧岭陬。
  蕨芽同采采,
  麦浪渐悠悠。
  烹茗石桥憩,
  倾壶枫树庥。
  迟回行九曲,
  飘渺到三洲。
  峰对关门似,
  尖多笔架犹。
  灶香公篆袅,
  坡绣罽茵柔。
  鹦鹉飞堪唤,
  钵孟黝若髹。
  通明山透月,
  夹缝路登虬。
  塔耸千寻壁,
  龙潜百丈湫。
  方枰仙所弈,
  高阁佛之邮。
  花雨台存矣,
  危岩魔炼不。
  井运当陆羽,
  桥断割鸿沟。
  奇绝雪庵塔,
  穹兮葛氏瓯。
  虚中甘露贮,
  覆手玉丸抠。
  水浅无盈涸,
  年多阅曳沤。
  荒碑如禊帖,
  残字露银钩。
  文以唐宗敕,
  石于贞观锼。
  何其平燹乱,
  乃尔重辎流。
  金衲应非俗,
  铜牌或有由。
  诛茅伊自始,
  览胜此其尤。
  后者谁乘鹤,
  吾侪岂学鸥。
  短言聊纪实,
  挂漏诗相酬。
  (以上香岩寺)

  《弥勒峰》

  寺内高峰,如巨人垂腹趺坐。据《松鹤游记》,为弥勒峰。今寺僧亦不知其名矣。其上,刻四大字,曰:“独镇群岳”;又刻,曰:“含泽宣气”。人皆莫解。余按道家《玉匮经》云:“黄帝封蜀中青城山为五岳丈人,盖群山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此则所谓“独镇群岳”者也。盖青城丈人取其形似,而此峰亦宛像弥勒,故借以为赞其曰:“含泽宣气”。又取《春秋》说题辞之,说山之为春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按《黄庭经注》,五神谓五藏,则取此以言弥勒之垂腹,与前四字相发明耳。然则皆出于僻典纬书,德以惊惑世俗,殊无足取,故特揭其所本,以与来者共为一噱云。

  弥勒高峰像宛然,
  坦怀趺坐众峰前。
  烟云久饫彭亨腹,
  文字谁巉混沌天。
  山半僧归犹喜客,
  松阴榻静且逃禅。
  午钟一饭山蔬饱,
  乘兴还寻五丈莲。
  --------
  自注:罗汉洞北望,其形俨然。

  《欲至大安寺不果》

  登陡犹余济胜才,
  回车何日望崔嵬。
  高峰如梦如经眼,
  万壑当门只望梅。
  游子莫闻鸾凤啸,
  大夫皆作拣梁材。
  不须山水说残膡,
  灵秀应多雨露培。

  《香岩寺》

  峰峦览尽兹为秀,
  浓淡由本本色兼。
  画笔谁能工透瘦,
  两窗沦好称廉纤。
  棋临沧海千年局,
  石鍊红尘百丈炎。
  唯有白云惜青翠,
  每将轻霭护峰尖。

  本次游千山,王尔烈还为龙泉寺东禅堂、西阁留下些楹联。其中,为东禅堂题写的楹联是:
  不若者当驱龙象狮都来作镇;
  相需者难遇松泉石互为呈奇。

  为西阁题写的楹联是:
  瓶松不厌窗前玩;
  灯火独留阁上名。
  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
  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

  此外,他还为千山龙泉寺及附近的景观题留下“西阁”、“东堂”、“具美”、“琼岛虚舟”等字迹。这些,同他的楹联及相关诗作,有的被镌刻于石,有的被临摩于匾,遂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故有人曾讲,说千山必首说龙泉寺,说龙泉寺必首说西阁,说西阁必首说王尔烈,此并非为过。




  ------------------
  

分享到:
上一篇:9.四库馆主
下一篇:11.少主御师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4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