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一)部落联盟的发展
作者:范文澜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一、大贺氏部落联盟

  

  六二八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率领各部落,依附于唐朝。唐太宗把旗鼓赐给摩会。在北方诸族中,旗鼓从来是部落联盟长的象征。颁赐旗鼓即表示对部落联盟长的承认。六四八年,唐朝又在契丹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加给契丹联盟长窟哥以松漠都督的称号,并赐姓李氏。契丹八部分设九州(匹黎尔分出赤山州),各部落长(辱纥主)称刺史,受窟哥统辖。所谓八部分设九州,加上松漠都督府大贺氏共为十州,只是因为按照唐朝的制度,总管十州才能授给相当大都督的称号,并不意味着契丹八部组织有了新的增加。揭开唐朝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号的外壳,这里反映的,正是契丹八部统属于部落联盟的事实。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大约在唐初已开始形成。它一直存在到七三○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延续了约一百年左右。在这段时期里,这个联盟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一)部落联盟由八部联合组成,有共同的首领,即部落联盟长。联盟长统一领导各部落的作战和生产,统率八部对外发生关系。

  (二)部落联盟有议事会。联盟长由八部聚议,选举产生。议事会也有权把他罢免。联盟长在一定时期内重新选举。

  (三)部落联盟长的当选资格,并不是分属于各部落长,而是只限于大贺氏这一氏族。因此称他为大贺氏联盟。这里已经包含着君主世袭制的萌芽。但联盟长还必须经由选举产生,而不能不经选举而直接继承。

  大贺氏当是阿大何部的一个氏族,他的兄弟氏族仍属于阿大何部落,这个部落仍有自己的部落长。

  (四)八部各有部落长,即唐朝所加封的“刺史”。联盟建立后,部落长的权力已大为缩小。他们不再象北朝时期那样,各自率领部落独立行动,而要听从联盟长统一指挥。但部落长都是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的联盟议事会的成员。

  (五)来源于以青牛作象征的女儿氏族的部落,和八部通婚姻。隋时,部落长孙敖曹率部附隋。唐初,部落长被加授官号归诚州刺史,姓孙氏。这个部落不在八部联盟之内,但又通过婚姻关系和联盟联系在一起。它的部名可能即是后来沿用的“审密”。

  (六)联盟以外,还有一些契丹部落独立自存,分散活动。唐朝设为带州的乙失革部和后来设为信州的乙室活部是互通婚姻的两个部落,直接接受唐营州都督的统辖。唐营州都督管辖下的较大的契丹部落,还有玄州曲据部(部名不详)。部落长曲据接受唐朝授给的玄州刺史的称号。唐朝赐姓李氏,称李去闾。此外,还有一些八部以外的独立的小部和从八部中流散、分化出来的部落、氏族成员,散处在唐幽州、营州界内,唐朝设立一些州来统辖。这些情况说明:契丹族这时虽已组成了部落联盟,但还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共同体。

  随着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建立,契丹族较快地发展壮大,这就不能不和唐朝的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大贺氏联盟时代,契丹族和唐朝之间,时战时和,一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六六○年(唐显庆五年),契丹联盟长阿卜固与奚族联合反唐。五月,唐朝命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行军总管,领兵北伐契丹。十二月,唐将薛仁贵、辛文陵等与契丹战于黑山。契丹战败,阿卜固被擒送到唐东都。契丹遭到沉重的打击。

  六七九年(唐调露元年)十月,唐单于都护府突厥部落反唐,煽诱契丹侵掠营州。唐营州都督周道务遣户曹唐休翽领兵镇压,契丹惨败。

  在唐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族进一步发展起来。大贺氏联盟长、唐赐姓名李尽忠,归诚州刺史、部落长孙万荣,都接受唐营州都督赵文翽(音秽hu@)的统辖。六九六年,赵文翽骄横,侵侮契丹。李尽忠与孙万荣联合起兵,杀赵文翽,占据营州反唐。李尽忠采用突厥部落联盟长的称号,自称“无上可汗”,背唐自立。契丹与唐朝展开规模空前的激战。

  唐朝派鹰扬将军曹仁师,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领大兵击契丹。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唐兵与契丹战于西硖石黄獐谷。张玄遇、麻仁节均被契丹俘虏。唐兵大败。

  唐朝兵败,武后又以右武卫大将军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再领兵出击。并招募各族奴隶,由官府向奴隶主出偿身价,编入军中出战。唐朝还和突厥默啜可汗(啜音辍chu^)约好,自北方夹击契丹。契丹孙万荣部夜袭檀州,唐将张九节募死士迫战,孙万荣败走入山。李尽忠在作战中败死。突厥从后邀击,掳掠契丹人口甚多。

  李尽忠死,按照氏族部落制的惯例,八部联盟暂由母亲氏族的孙氏统领。孙万荣收集部落,重整军兵,兵势又振。孙万荣遣骆务整、何阿小等深入冀州,杀唐刺史陆宝积,掳掠数千人。唐武后再命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等领兵十七万讨契丹。契丹与唐兵战于东硖石,唐兵大败,王孝杰战死。孙万荣乘胜,屠掠幽州。唐武攸宜部来战,又败。唐武后再命武懿宗、娄师德、沙吒(音乍zh4)忠义等领兵二十万出击。孙万荣鼓行而南,进军至瀛州属县,势不可当。

  契丹的邻族奚族,这时依附唐朝。唐将杨玄基督率奚兵从后方掩击契丹,契丹兵大败。何阿小被俘,骆务整降唐。孙万荣收复残兵,与奚兵作战。奚兵四面围攻,契丹兵溃。孙万荣遭到唐张九节的伏兵邀击,败走潞河东,被家奴杀死。张九节斩孙万荣首级,送往唐东都。唐武后为击败契丹,大赦天下,并于六九七年改年号为“神功”来纪念这次胜利。

  契丹和唐朝的这次激战,是契丹族发展史上的一大事件,在唐朝历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唐朝派出许多重要将领,先后发兵数十万,并且一再遭到严重的挫折,这从反面说明,契丹族已经发展到极为强大,已有足够的力量展开对外战争。但这时的唐朝,正处在强盛的时期,契丹的发展不能不受到阻遏,不能不再经历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

  契丹的南面有强盛的唐朝,北面又有强大的突厥。契丹大贺氏联盟遭到唐朝的沉重打击后,依附于突厥,约二十年。七一五年(唐玄宗开元三年),契丹联盟长失活见突厥衰落,突厥一些部落降唐,他也统率部落联盟依附于唐朝。唐玄宗沿袭旧例,七一六年封失活为松漠都督、静析军大使,八部落长称刺史。七一七年,失活到唐都长安入朝,唐玄宗下诏说:“往年边政非任,致令卿等失任”,又说:“契丹归诚本朝”,“克复州镇,宛如平昔”。将东平王外孙杨元嗣女封为永乐公主,嫁失活,以羁縻契丹,“永为藩臣”。唐朝又在柳城设营州都督府。次年正月,失活与永乐公主北返。

  契丹大贺氏联盟在依附突厥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联盟中产生了一个地位仅次于联盟长的统领兵马的军事首长。担任军事首长的是部落不详的可突于。唐玄宗加给他静析军副大使的称号,承认他统领兵马的职位。七一八年六月,失活死,失活弟娑固继任联盟长。唐玄宗遣使册立,仍令袭其兄官爵,并下敕书给可突于,说他是“众情所望”,要他与营州都督宋庆礼筹度抗御突厥,效忠唐朝。十一月,娑固与唐公主到唐入朝,唐玄宗赐宴内殿,并给予赏赐。当娑固返回契丹后,可突于起兵攻娑固。娑固投依唐营州都督许钦澹。许钦澹令薛泰率领州兵五百与奚部落长李大酺及娑固合兵攻可突于,战败。娑固及大酺均败死。许钦澹逃入榆关。可突于另立娑固从弟郁于为大贺氏联盟长。唐玄宗被迫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以郁于为松漠都督,赦可突于罪。七二二年,又以燕郡公主嫁郁于。郁于与可突于同来唐,朝见玄宗。

  郁于死,弟吐于继任联盟长,又遭到可突于的威胁。七二五年,吐于携公主奔唐,唐玄宗留他作宿卫,封辽阳郡王,不再返回契丹。可突于另立邵固(李尽忠弟)为联盟长,唐朝许封松漠郡王,以东华公主出嫁邵固。

  自从契丹大贺氏联盟中出现军事首长以来,担任军事首长的可突于掌握着军马大权,一再威胁甚至杀死联盟长,并且操纵着联盟的选举。邵固立后三年,可突于又杀邵固,另立别部屈列为联盟长,并胁迫奚族一起背唐,投附突厥。东华公主及奚部长鲁苏逃奔平卢军。可突于一举推翻了大贺氏世选联盟长的特权,从而结束了大贺氏联盟的时代。

  唐朝这时的基本国策,是所谓“挟‘两蕃’(契丹、奚)以制突厥”。契丹、奚投附突厥,就和唐朝在边地的根本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七三二年,唐玄宗诏令幽州长史、知范阳节度事赵含章领兵出击,又命忠王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统率李朝隐等八总管兵,大举攻打契丹。奚族兵降唐,可突于率契丹兵北走。

  七三三年,可突于在突厥苾伽可汗支持下,再领兵反攻。幽州长史薛楚玉及副总管郭英杰、吴克勤、邬知义、罗守忠等领兵万人(突厥文《苾伽可汗碑》作四万人)及降唐的奚兵出战。唐与契丹军战于榆关都山下。唐兵大败,郭英杰被突厥兵杀死,吴克勤也在作战中败死。契丹在突厥支持下杀唐兵六千余人,获得重大的胜利。

  契丹大贺氏联盟以外的乙室活部,没有参预唐武后时契丹反唐的战事,并且在大贺氏联盟投附突厥的衰乱的年代,逐渐壮大起来。可突于起兵时,乙室活部长郁捷(唐朝称蜀活刺史,或译遇折)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唐玄宗的敕书把他和屈列、可突于并列,又称他为契丹知兵马官。七三四年,唐幽州长使张守珪联合乙室活部击可突于。同年十二月,郁捷出兵夜袭,斩屈列及可突于,把他们的首级送给唐朝。唐玄宗封郁捷北平郡王、松漠都督。一年之后,七三五年十二月,郁捷又被部落贵族涅里(涅音聂ni8。或作泥里、雅里)杀死。唐玄宗以涅里为松漠都督。

  这时的突厥内部也发生了战乱,七三四年十二月,突厥贵族梅录啜谋害苾伽可汗不成,遭到镇压。七三五年,突厥登利可汗继立,七月,率四万骑至能讫离山侵扰。涅里出兵抗击,大破突厥,俘获甚多。突厥可汗弃甲败逃。经此一战,涅里更为强大,又背唐自立。

  七三六年三月,唐张守珪派遣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出兵攻契丹涅里部,安禄山恃勇轻进,大败而回。次年二月,张守珪再次出兵,败契丹于捺禄山。涅里北走松漠,重建契丹部落联盟。

  

  二、遥辇氏部落联盟的重建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经过历年来多次战乱,氏族部落组织已经大部溃散了。相当多的氏族、部落成员在作战中死去或被唐朝俘虏。一些氏族、部落在战争中被消灭。也有一些氏族或部落,从联盟中分离出去,降附唐朝。如大贺氏所从出的阿大何部(弹汗州),早在七一六年即归附于唐朝。唐朝设为归顺州,依唐制度建置州县。大贺氏时代的部落联盟已无法恢复了。涅里以他所属的乙室活部为基础,收集流散的氏族、部落重新组成了部落联盟,推选遥辇氏阻午为联盟长,并采用突厥联盟长的称号,称可汗。重建的遥辇氏联盟,具有如下的一些新特征:

  (一)重建的联盟遵循旧的传统,仍由八个部落组成。

  新建的八部是:乙室部、迭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楮特部(楮音楚ch()、乌隗部(隗音委w7i)、涅剌部和品部。八部的来源是:乙室部,共有八个氏族(契丹语“石烈”,汉译“营”);从中分出六个氏族组成迭剌部;残存的突吕不部有三个氏族,其中一个氏族划分为两个小氏族,编为突举部。楮特部原来只是一个氏族,分为两个小氏族组成部落。乌隗和涅剌原来也只是一个氏族,分为四个小氏族,分别组成这两个部落。品部原来只是一个氏族,由迭剌部拨出一个氏族辖懒石烈补充,以组成部落。

  联盟八部落的组成状况说明:(1)新联盟的八部不象旧八部那样互为兄弟。他们中间只是乙室与迭剌、突吕不与突举、乌隗与涅剌等是互为兄弟的部落,至于他们彼此之间就未必存在这种血缘关系了。其他两部中,也只有品部的一个氏族辖懒石烈和迭剌部有着血缘联系。血缘关系的薄弱是新联盟的一个明显的特点。(2)新联盟的八部中,乙室部和由它分出的迭剌部是原来具有八个氏族的大部。突吕不部原有三族,其他部落原来都只是流散了的一个氏族。这就充分表明,新建的所谓八部的联盟,其实是以强大的乙室部和迭剌部为中心,和溃散了的若干氏族部落的结集。拥有六个氏族的迭剌部是联盟中最为强大的一部。

  (二)八部联盟仍有一个联盟长作为联盟诸部落的共同领袖。

  联盟长仍由部落议事会选举产生。它和大贺氏联盟的传统惯例一样,当选联盟长的只限于遥辇氏一族。遥辇氏所属部落不详,他可能是原属于乙室部或楮特部。但一经获得世选联盟长的特权,他便也象大贺氏那样,从原属部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氏族。

  从阻午可汗当选时起,遥辇氏族联盟便确立了选举的礼仪“柴册仪”。八部的部落长共同烧柴,拜祭太阳,由母亲氏族的长老御马,选举联盟长就职。选举联盟长的仪式更加制度化、典礼化了。

  (三)联盟确立了军事首长夷离堇的地位。

  军事首长夷离堇也要经由选举产生,并且也要举行选举的礼仪柴册仪。当选首任夷离堇的,便是重建联盟的涅里。此后,当选联盟夷离堇的,也只限于迭剌部涅里一族。既然迭剌部是联盟中最强大的一部,联盟的军马主要是迭剌部的军马,统领军马的夷离堇,由迭剌部涅里一族来选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辽史·刑法志》说,阻午可汗时,涅里(雅里)为夷离堇,“以掌刑辟”。这又说明作为军事首长的夷离堇,同时又掌握了联盟的裁判权。涅里重建联盟后,没有选任联盟长,而选充夷离堇,却是实际上掌握着联盟的军马大权和裁判权。

  (四)联盟互通婚姻的部落重新组成新的审密。

  与大贺氏联盟通婚的孙部,也已凋落,它的拔里氏族和乙室部的通婚部落乙室己(乙室革)共同组成新的审密,与遥辇氏联盟各部落世代通婚。

  遥辇氏部落联盟的重建,使流散了的氏族、部落重新结集在一起。契丹族又得以沿着氏族部落制度的轨道,向前发展了。但这时的契丹,仍然遭受着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唐朝的威胁和压迫。联盟重建后,又依附于突厥。

  七四五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杀突厥白眉可汗,推翻了突厥汗国的统治。七五一年,唐将安禄山又领幽州、平卢、河东三道兵六万,以奚兵二千为向导,出击契丹,过平卢军千余里,至土纥真水,直到契丹遥辇氏联盟的牙帐。奚兵临阵,与契丹族联合,夹击唐军。安禄山大败,率二十骑逃走。契丹再次获得胜利,和唐朝更加处于敌对的境地。

  此后的契丹,即处在回纥汗国的统治之下,约近一百年。这期间契丹族的发展状况,现有史料没有留下较详的记载。七五五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河北地区藩镇割据,道路不通。唐朝不可能对契丹的状况有多少了解。从七五七年到八三九年之间,不断有契丹首领来唐“朝贡”的记事,大约只是由氏族或部落长和唐朝保持一般的贸易交换关系。契丹的联盟长和军事首长都不再和唐朝有政治上的联系。契丹在回纥统治时期,氏族、部落长曾采用过“达干”、“梅落”等回纥称号,但氏族、部落和联盟的组织,都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唐李德裕《会昌纪功碑》说,回纥在契丹、奚都派有使臣监督,每年要征收赋税。契丹处在回纥汗国的压迫和剥削之下,发展只能是迟滞的。

  八四○年,回纥汗国被黠戛斯(戛音夹ji2)推翻。契丹遥辇氏联盟长屈戍又在八四二年(唐会昌二年)投附唐朝。唐朝封授屈戍为云麾将军,并颁发官印“奉国契丹之印”。此后的六十年间,唐朝的统治,日益衰弱。契丹摆脱了回纥的控制后,又得以减少了唐朝的压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周邻强族相继衰弱的新环境里,从而得到较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唐咸通(八六○——八七三年)中,遥辇氏鲜质(习尔之)可汗时,契丹部落联盟逐渐强大。唐光启(八八五——八八七年)以后,契丹痕德堇(钦德)可汗时,契丹社会更为迅速地向前发展了。

  

  三、部落联盟的发展和革新

  

  自鲜质可汗任联盟长至九○七年遥辇氏被推翻的约四十年间,契丹社会在迅速地前进。痕德堇可汗时,阿保机为军事首长夷离堇,展开大规模的对外掠夺,部落联盟更呈现出全面的新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契丹自北朝时,即和汉族、鲜卑族有过物品交换。在唐代附于突厥时期,仍和唐朝保持一般的交换关系。《辽史·太祖纪赞》说:迭剌部撒剌的(辽太祖阿保机之父)任夷离堇时,“始置铁冶,教民鼓铸”,大约这时契丹已开始冶铁。阿保机任夷离堇时,侵并室韦、渤海等冶铁业发展的邻族,契丹铁器的冶铸更为发达。早在唐朝给可突于的敕书中,就曾提到过农业耕种,但这可能只是和唐朝接近地区的个别契丹部落中的现象。《辽史·太祖纪赞》说:夷离堇匀德实(撒剌的之父)“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契丹部落联盟开始出现农业,但渔猎和畜牧仍是主要的生产部门。所谓“其富以马,其强以兵”。契丹部落联盟中冶铁和畜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对外作战的能力。

  俘掠奴隶 在这期间,契丹不断对外战争,俘掠到大批牲畜和奴隶。遥辇鲜质可汗开始征讨邻族奚人,俘掳抗拒者七百户,收编了降人。夷离堇撒剌的又俘奚七千户,押回契丹故地作奴隶。撒剌的弟释鲁(或译述澜)为夷离堇,向北侵掠于厥(游牧部落,牧地在哈勒哈河一带)、室韦(狩猎部落,在契丹北、黑水西),向南攻掠易州、定州和奚族。他不仅俘掠北边诸族,并且深入到汉族农业地区,俘掳来大批汉族农民。痕德堇可汗时,乘唐末战乱,进一步侵掠河北诸郡。九○一年,撒剌的之子阿保机被立为夷离堇,连破室韦、于厥及奚,俘获甚多。九○二年,侵河东代北,攻下九郡,俘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九○三年,攻女真,俘获三百户,又攻蓟北,俘掠而回。九○四年,攻破黑车子室韦。九○五年,阿保机与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会盟于云州,相约进攻唐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领地,攻拔数州,把各州居民全部掳回契丹。连年的掳掠,使契丹社会中涌进了庞大数量的奚人、室韦人、女真人和大批的汉人。他们是外族奴隶和被统治分子,原来的氏族部落组织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统治了。

  籍没奴隶 契丹进入父权制时期,即已开始出现了家庭、私有制。唐武后时,孙万荣被“家奴”所杀。当时部落长已拥有家内奴隶,是可能的,但还不曾形成制度。痕德堇可汗时,蒲古只等三族因谋害阿保机叔父,“籍没家属入瓦里”,即犯罪家属罚作特定的贵族奴隶。此后并有了所谓“籍没之法”(《辽史·刑法志》),契丹本族人沦为奴隶不再是偶然的现象,而形成为一种既定的法规。这种现象的逐渐发生,越来越造成氏族成员之间的分化和对抗。

  显贵家庭的形成 契丹部落联盟长和军事首长从同一氏族或家庭中选出的惯例,使世选制逐渐成为事实上的世袭制,培育出了高居于氏族部落之上的显贵。据《辽史·百官志》记载,遥辇九帐(即九可汗的宫帐),各有自己所统治的奴隶和外族分子“遥辇乣”(音札zh2)。军事首长夷离堇由迭剌部涅里的后裔耶律氏家族世选。综考《辽史》志、表、列传的记载,自阿保机四代祖耨里思(耨音n%u)以下,阿保机一家任迭剌部夷离堇者共十三人,二十四任(据五代时汉人的传说,当是三年一选)。他们执掌军马大权,在对外作战中获得大量的牲畜和俘虏,成为最大的奴隶主。夷离堇以下的下级军事首领也从对外作战中得到财利,成为大小不等的奴隶占有者。对外掠夺成为他们的职业和目的,他们也随之成为富有的新贵族。

  契丹社会内逐渐在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阶级分化的发展,和古老的氏族部落制日益形成尖锐的冲突。奴隶制在同一氏族部落内造成了氏族成员间的对抗。大量外族分子和奴隶的涌入杂居,也使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度受到了冲击。随着对外掠夺的发展,从军事首领中培育出财富和奴隶的占有者。这个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势必要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原来调节氏族成员事务和执行人民意志的氏族部落组织,也就必然要变成为保护这个特权阶级的利益,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关了。

  奴隶制出现的后果,是旧秩序的被破坏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辽史·耶律曷鲁传》记易鲁描述说:自涅里(雅里)以后“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羽檄蜂午,民疲奔命”。这显然是经过了史臣的文饰,但也反映出契丹建国前夕的社会,已经日益陷入了秩序混乱的局面,也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①的局面。契丹国家形成的条件日益成熟了。

  自从鲜质可汗以来,遥辇氏部落联盟在不断展开对外掠夺的同时,联盟内部先后爆发了三次争夺夷离堇权位的大斗争。既然这个统领兵马的权位,可以利用来在对外作战中掠夺财富和奴隶,争夺这个权位的斗争,就不能不在拥有世选特权的迭剌部贵族中激烈地展开。伴随着这个斗争的发展,氏族部落组织的旧制度日益深刻地被破坏,被革新。

  第一次斗争和决狱官的设置 耶律阿保机生于八七二年(唐咸通十三年)。从他出生时起,迭剌内部即开始了争夺夷离堇职位的尖锐搏斗。这年,耶律狼德集团谋害了阿保机祖父夷离堇匀德实,夺取了军马大权。以致阿保机出生后,匀德实妻萧月里朵把他藏匿在突吕不部的营帐,才幸免于难。匀德实系的蒲古只诛灭狼德,夷离堇的职位又被夺回。此后仍由匀德实系的子孙选充。

  在此前后,遥辇氏联盟中出现了一个新职任“决狱官”。和联盟通婚的部落审密(萧)氏的胡母里担任这个新职任,并且由他的子孙世代充任。决狱官的设立,反映着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不可调和,也表明部落联盟组织开始增强着和自己相对立的职能——镇压和统治各部落的人民。

  第二次斗争和“于越”、“挞马”的设置 蒲古只以后,选任夷离堇的仍是匀德实一系。只有蒲古只的后裔偶思曾经一度充担夷离堇的职任。但在撒剌的任夷离堇以后,当奄古只(匀德实弟帖剌后人)当选为新的夷离堇时,异母弟辖底在耶律释鲁(撒剌的弟)的支持下,强行柴册礼,夺得夷离堇权位。辖底自立为夷离堇,释鲁立为“于越”。

  从此,契丹部落联盟中又出现了“于越”这个新职位。史称于越“总知军国事”。它的地位仅次于部落联盟长可汗,握有联盟的军事和行政的实际权力,夷离堇要听从于越的指挥。释鲁任于越后,创设了一支独立的侍卫精兵“挞马”,以保卫他个人的权力。阿保机作为释鲁的侄儿和亲信,被任命为“挞马狘沙里”(狘音xu8),即侍卫亲军的首领。

  第三次斗争和阿保机的取代遥辇 于越释鲁权势的增强,遭到有资格选充夷离堇的贵族们的激烈反抗。蒲古只等三族谋杀了释鲁,夷离堇辖底逃奔到渤海。阿保机凭借他所掌握的挞马精兵,终于击溃了蒲古只等三族,并在九○一年,被立为夷离堇,控制了联盟的兵马。九○三年,阿保机又进而成为“总知军国事”的于越,并兼任夷离堇的军职,掌握了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全部军政实权。

  九○一年以来,阿保机连年对外的侵掠,俘获到大批的奴隶和牲畜,实际权力和经济力量都早已超过了联盟的可汗痕德堇。史称他“得汉人多”。阿保机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并且向南攻占了刘仁恭统治的汉地,领域的扩展,更加促进了氏族部落制的消亡。唐天祐四年(九○七年)正月,阿保机终于经过部落选举的仪式,取代了遥辇,成为契丹的新的首领。

  阿保机取代遥辇,还并没有建立起国家的新制度,他只是作为选任的遥辇氏联盟长的继承者而得到部落贵族的认可。自渤海归来的前任夷离堇辖底被任为新的于越,但他已不象释鲁那样掌握联盟的大权。阿保机仍把军事的和行政的实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采取措施以巩固他的权力。

  惕隐——阿保机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迭剌部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阿保机的服从。首任的惕隐是阿保机的族弟剌葛(撒剌)。

  宿卫军——阿保机的另一个新措施,是设置了他的侍卫亲军“宿卫军”或“腹心部”。统率这支侍卫亲军的是阿保机幼年以来的亲信和支持者曷鲁、妻兄敌鲁以及妻弟阿古只。迭剌部贵族斜涅赤和曾经保护过阿保机一家的突吕不部贵族欲稳也参加领导了这个侍卫兵的组织。这是一支从各部落中选拔出来的强劲的精兵。它的作用,不象“挞马”那样加强于越篡夺王权的力量,而是加强着阿保机这个新首领的力量。“他们促进了王权的产生”①。

  阿保机推翻了世选联盟长的遥辇氏,又对联盟组织作了新的改革。在契丹走向国家建立的道路上,显然又前进了一步。契丹建立国家的时期到来了。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一节 辽朝的建国和奴隶起义
下一篇:(二)辽朝的建立和统治制度的确立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3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