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大跃进”让科学也浮夸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1958年,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大跃进”的感染之下,教科文的“大跃进”也发动起来,一向严谨的科学界也出现了许多豪言壮语,提出一系列的高指标。

1958年2月,批评“反冒进”的南宁会议刚刚开过,中国科学院就在北京举行各研究所所长会议,部署科学工作的大跃进。在会上,一些研究所的负责人当场就提出了本所的跃进规划。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会上也说,在我国实现呼风唤雨、普遍应用电能等远大理想,现在就要考虑进行准备工作。他还说,我相信理想的、极乐的世界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

5月15日,中科院向会议报告了全院的跃进计划,包括24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直接为工农业等国民经济服务的项目有18项,有4项明确提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58年7月1日,中共中科院机关党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北京地区各研究单位共向大会献出研究成果300余项,“其中超过国际水平和达到国际水平的共有25项”。

过了12天,《光明日报》报道说,科学院北京地区研究单位完成1000项研究项目,其中100多项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这些成果中,有应用物理所的半导体晶体管、晶粒取向矽钢片,化学所为研究海水淡化而研制的离子交换机,原子能所的钳工万能机、金属三级油扩散真空抽气机等。总之,科研人员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能不能想到又是另一回事。

高等学校的科研跃进也不甘落后,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科学,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一消息,是由我国最大、最权威的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

半个月之后,有报道说北大的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而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订出的科研项目只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也只有400项。可这3400多项成果,从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

北大的科研“卫星”放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北大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清单、技术报告和资料。中国有关部门碍于兄弟国家的情面,只得要求北大提供相关材料,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科学研究的牛皮还吹到国际上去了。中国生物化学代表团访苏时,有人向中国留苏学生吹嘘说:“我们不久就要放射人造地球卫星,很大,内装有猴子,不仅一处放,北京、上海、南京都要放。”

事实上,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还刚刚列入研制计划。十年之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才发射成功。

“大跃进”本身是头脑发热的产物,而头脑发热之后,又更为积极地去推动“大跃进”。这种热烘烘的气氛,也感染了科学家。

7月上旬,全国科联和北京科联组织中科院生物学部、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家,与来自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的30多位种田能手举行丰产座谈。

会前,科学家们提出了自己认为够高的指标。指标是:小麦1.5万斤、2万斤、3万斤;水稻2万斤、3万斤、4万斤;甘薯15万斤、20万斤、26万斤;籽棉3千斤、4千斤、6千斤。

可是,一听种田能手的报告,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发现自己准备公开的三项指标已是大大落后于农民兄弟,只得修改自己的指标,提出小麦3万斤,水稻3万斤,甘薯40万斤,籽棉1万斤。而生物学部与农科院间也展开了挑战赛,生物学部的指标是小麦6万斤,水稻6.5万斤,甘薯50万斤,籽棉2万斤。

科学家毕竟是科学家,说出大话之后还是认真去试验。会后,生物学部组织了丰产试验田委员会,在6亩小麦试验田里,深翻10尺,每亩下种260斤到400斤,施粪肥40-60万斤。试验田白天鼓风机轰鸣,以增加二氧化碳;晚上灯光如同白昼,以增加光合作用。尽管如此卖劲,第二年麦收时,最好的一块地亩产也只有900斤。

分享到:
上一篇:宋仁宗驾崩时 辽国皇帝也泪流满面(图)
下一篇:1958年大跃进运动成因再解释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8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