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作者:黄朴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在中国浩如渊海的古籍中,最为文人所遗忘者,莫过于兵家之学,然而兵家之学却并

不因此而埋没不彰。即使少了许多有价值的注释,即使少了许多有意义的辩论,然而兵学

却仍然在其自成体系的几千年后,散发着智慧的光彩。因为兵学本就是研究智慧的科学,

尤其是在那无日不战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在其漫长而又强大无匹的时代压力下,兵学研究

者的思维攀向了巅峰。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兵学由兵器与兵器的交刃前进到智慧与智慧的

交锋,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兵学,不仅是兵学而且是哲学、是科学。在这些兵学著述的字里

行间中,你不仅可以获得启发,可以增长智慧,甚至可以认识自我。而在先秦兵学中,《

孙子兵法》是其最高的智慧结晶,他超越了兵学的藩篱,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明代.茅元仪之〈武备志.兵诀评序〉:“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

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此语或许夸大,然亦几近实情

,此理当读者观及〈论正〉中言及中国各兵家之学说及兵学演进历程之简介时,即可知之

。而由此亦可知,《孙子兵法》对中国兵学之重要性。然则《孙子兵法》之影响又岂止于

兵家?为其“珠玉之辞”所波及者,乃普天之下也!以先秦诸子而言:如老子弟子所著《

文子》一书,即引及孙子之言,此是道家;《谷梁传》中亦引及十三篇之文,此是儒家;

《墨子》一书亦有解说孙子之言者,此是墨家;其重法之思维更为《商君书》、《韩非子

》所汲取,此则是法家也。九流十家以及兵家皆受其滋润,故是书之成书时间及其究为何

人所作乃不可不明之要事也!故作〈兵法论正〉以辩之。

  〈吕氏春秋.简选〉:“吴阖闾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与荆战

,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是否上述吴国之功绩,“孙子”皆“与有力焉”,今已不

可确考,故亦不欲深论之!然则孙子究为何许人也?孙子,名武,齐人。此必然之事,又

一说孙子乃齐国陈氏之后裔,一说孙子乃卫国孙氏之后裔,〈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于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何以司马

迁仅言孙膑之出生地域而不言及孙武者?愚意以为有两种可能:一为孙武之出生地不详,

二为孙武与孙膑皆生于“阿、鄄之间”,故司马迁为简省其言,而但言孙膑以及于孙武。

又所谓“阿、鄄之间”者正“齐、卫”之交也,故若孙子为卫国孙氏之后,则其说实远较

孙子为齐国陈氏之后为可信甚多!因陈氏之后裔说其矛盾之处太多,且亦不合情理,所谓

“避乱奔吴”之说更是破绽百出,故笔者以为卫国孙氏之说其可信度最强!然则今何以不

论?一言以蔽之:资料不足。故亦不愿深论之。

  《孙子兵法》既然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超越了兵学的藩篱,那么在这变化巨烈、智慧

并发的时代中,他对人类又将有着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呢?在此,笔者不想回答。〈史记

.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

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既然司马氏已对“传兵论剑”之事发表了高深

之见,笔者也就不须赘言了。“为往圣继绝学”其志愿太过宏大,远非笔者之能力所能承

担,今作《孙子兵法论正》不过因缘际会而已,是是非非,亦不欲与他人争辩之!

  《孙子兵法论正》一书主在考证与训诂,其旨在力求尽量修复《孙子兵法》之原貌,

至于用兵之法,非本书专题,故除非涉及多种版本的文字取舍,否则一般是不论的。此书

最大的供献在于为“《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之孙武子亲着,是书由十三篇所组成,成于

见吴王之前。”一说作了盖棺论定的考证;其次是在校堪之中因为版本的差异而为原文所

作的解释,有些论点实属空前。笔者期盼,藉由这本篇幅巨大的书籍,可以让读者更能了

解《孙子兵法》的内涵,以及对中国兵学能获得一些粗略的了解,于愿足矣。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导论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8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