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栖逸第十八
作者:余嘉锡 (中华民国) 收藏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迺向人啸也〔一〕。魏氏春秋曰:“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游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姓名,〔二〕有竹实数斛,杵臼而已。籍闻而从之,谈太古无为之道,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先生脩然曾不眄之。〔三〕籍乃嘐然长啸,韵响寥亮。苏门先生乃逌尔而笑。籍既降,先生喟然高啸,有如凤音。籍素知音,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所怀。其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晦不见,阴光代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富贵俛仰闲,贫贱何必终。’”〔
四〕竹林七贤论曰:“籍归,遂着大人先生论,〔五〕所言皆胸怀闲本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观其长啸相和,亦近乎目击道存矣。”
【校文】

 注“三王之义” “王”,景宋本及沈本作“皇”。

【笺疏】

〔一〕 嘉锡案:此出戴逵竹林七贤论,见类聚十九、御览三百九十二引,较世说稍略。

〔二〕 文选集注四十二引公孙罗文选钞曰:“隐有三种:一者求于道术,绝弃喧嚣,以居山林。二者无被征召,废于业行,真隐人。三者求名誉,诈在山林,望大官职,召即出仕,非隐人也,徼名而已。”

〔三〕 御览五百十引袁淑真隐传曰:“苏门先生尝行,见采薪于阜者。先生叹曰:‘汝将以是终乎?哀哉!’薪者曰:‘以是终者,我也;不以是终者,我也。且圣人无怀,何其为哀?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因歌二章,莫知所终。” 嘉锡案:袁淑所言,略本之阮籍大人先生传。然此特籍之寓言耳,未必真有是采薪者,乃能与先生相应答也。

〔四〕 嘉锡案:此歌即大人先生传中采薪者所歌二章之一。

〔五〕 阮嗣宗集大人先生传云:“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咸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先生□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故终不□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2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康集序曰:“孙登者,不知何许人。无家,于汲郡北山土窟住。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魏氏春秋曰: “登性无喜怒,或没诸水,出而观之,登复大笑。时时出入人间,所经家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去。” 文士传曰:“嘉平中,汲县民共入山中,见一人,所居悬岩百仞,丛林郁茂,而神明甚察。自云‘孙姓,登名,字公和’。康闻,乃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荅。然神谋所存良妙,康每薾然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康不能用。及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 ‘昔惭下惠,今愧孙登!’”王隐晋书曰:“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嵇康执弟子礼而师焉。魏、晋去就,易生嫌疑,贵贱并没,故登或默也。”〔一〕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水经洛水篇注曰:‘臧荣绪晋书称:孙登尝经宜阳山,作炭人见之,与语,登不应。作炭者觉其精神非常,咸共传说。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与语,亦不应。籍因大啸。登笑曰:“复作向声。”又为啸。求与俱出,登不肯,籍因别去。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籍怪而问作炭人,作炭人曰:“
故是向人声。”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名。’余按孙绰叙高士传言在苏门山。又别作登传。孙盛魏氏春秋亦言在苏门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感着大人先生论,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阮氏尚不能动其英操,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案郦氏之论甚覈。苏门长啸者与汲郡山中孙登,自是二人。王隐盖以时地相 同,牵而合之。荣绪推问二语,即承隐书而附会。唐修晋书复沿臧说,不足信也。” 嘉锡案:葛洪神仙传六孙登传叙事与嵇康集序及文士传略同,只多太傅杨骏遗以布袍,登以刀斫碎,及登死,骏给棺埋之,而登复活二事。并无一字及于阮籍者。盖洪为西晋末人,去登时不远,故其书虽怪诞,犹能知登与苏门先生之为二人也。水经清水注云:“百门陂方五百步,在共县故城西,即共和之故国也。共伯既归帝政,逍遥于共山之上。山在国北,所谓共北山也,仙者孙登之所处。袁彦伯竹林七贤传:‘嵇叔夜尝采药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而五声和。’”御览五百二引王隐晋书曰:“魏末有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时人于汲郡北山上土窟中得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覆面,对人无言。好读易,鼓琴。初,宜阳山中作炭者忽见有人不语,精神不似常人。帝使阮籍往视,与语,亦不应。籍因大啸,野人乃笑曰:‘尔复作向声。’籍又为啸。籍将求出,野人不听而去。登山并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震山谷。而还问,炭人曰:‘故是向人耳。’寻知求(此句中有脱误),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名。” 嘉锡案:大人先生传及魏氏春秋并言苏门先生,不知姓名,而王隐以为即嵇康所师事之孙登,与嵇、阮本集皆不合,显出附会。刘孝标引以为注,失于考覈矣。今试以王隐之言与水经注所引臧荣绪书互较,知荣绪所述,全出于隐,并“推问久之”二句,亦隐之原文。如此,荣绪直录之耳。李□客以为荣绪即承隐书而附会,非也。

    魏志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逾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及遭吕安事,为诗自责曰:‘欲寡其过,谤议沸 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下,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赧良朋。’”又晋阳秋云:“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逾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惜哉!’” 嘉锡案:魏、晋两春秋皆孙盛所撰,其叙康之见登,一则曰逾时将去;再则曰逾时不言。然则康、登相见,不过一炊许时耳,而张骘文士传谓康从游三年。久暂不同,显然乖异。盛与骘虽不知孰先孰后,然裴松之尝讥骘虚伪妄作,不可胜纪,则其书疑未可信。

  3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一〕康别传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邪?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乃荅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魏志二十一嵇康传注曰:‘案涛行状,涛以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盖当年即迁,故康书云:‘女年十三,男年八岁。’而景元四年康被诛时,嵇绍十岁也。晋书康传亦云:‘涛去选官,举康自代。’惟文选注引魏氏春秋云:‘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而裴松之因之,盖漏去涛之迁官一节耳。”程炎震云:“康书云‘闻足下迁’,是涛已迁官之证。又云:‘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则别是一事,不必定是代为吏部郎。”

  4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掾。廞得笺命,〔一〕笑曰:“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二〕文字志曰:“廞字宗子,江夏钟武人。祖康,〔三〕秦州刺史。父重,平阳太守。世有名望。廞好学,善草隶,与兄式齐名。躄疾不能行坐,常仰卧,弹琴、读诵不辍。河闲王辟太尉掾,以疾不赴。后避难,随兄南渡,司徒王导复辟之。廞曰:‘茂弘乃复以一爵加人!’永和中卒。廞尝为二府辟,故号李公府也。式字景则,廞长兄也。思理儒隐,有平素之誉。渡江,累迁临海太守、侍中。年五十四而卒。”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御览三百八十六引笺命作板命,是也。”

〔二〕 嘉锡案:廞本不肯婚宦,兼素有高名,耻复屈身掾史,故其言如此。汉书朱云传曰:“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迺欲相吏耶?’”李廞之意,亦若此而已。

〔三〕 程炎震云:“祖康当作祖秉,见德行篇。”

  5  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中兴书曰:“何准字幼道,庐江灊人。骠骑将军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征聘一无所就。充位居宰相,权倾人主,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世事。于时名德皆称之。年四十七卒。有女,为穆帝皇后。赠光禄大夫。子恢,〔一〕让不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恢,晋书准传作惔。”

  6  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 阮裕别传曰:“
裕居会稽剡山,志存肥遁。”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老子曰:“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虽古之沈冥,何以过此?”杨子曰:“蜀、庄沈冥。”李轨注曰:“沈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

  7  孔车骑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应安东命。未仕宦时,常独●,歌吹自箴诲,自称孔郎,游散名山。孔愉别传曰:“永嘉大乱,愉入临海山中,不求闻达,中宗命为参军。”百姓谓有道术,为生立庙。今犹有孔郎庙。〔一〕

【校文】

 “歌吹” 景宋本无“吹”字。
 “名山” 景宋本及沈本俱作“ 山石”。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歌吹自箴诲’句有误。晋书孔愉传云:‘
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着乡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

    程炎震云:“晋书七十八愉传云:‘永嘉中,元帝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为参军。邦族寻求,莫知所在。建兴初,始出应召。’又晋书云:‘入新安山中。’”

    水经注四十渐江水注云:“ 湖水又迳会稽山阴县。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遯世,栖迹此山。”嘉泰会稽志九:“会稽县侯山在县西四里。旧经云:‘南湖侯山,回在湖中,俗名九里山。盖昔时去县之数也。’孔愉少栖此山。”寰宇记一百四曰:“歙县孔灵村,在县南二十五里。按晋书云:‘孔愉字敬康,会稽人。永嘉之乱,避地入新安山谷中,以稼穑读书为业,信着邻里。后忽舍去,皆以为神人,为之立庙。’按所居止在此,故谓之孔灵山。祀其上。”罗愿新安志三歙县古迹云: “孔灵村在县南三十里。孔愉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事见晋书本传。而世说亦云:‘
自称孔郎,游散名山,百姓为生立庙。’是其事也。今此村祷赛犹及孔愉先生云。”自注曰:“愉别传云‘愉入临海山中’,而晋书又以为会稽有新安山,然世说既称游散名山,明非一处。今此地以孔名,而寰宇志、祥符经皆言是愉隐处,不可没也。”  嘉锡案:晋书言归会稽,后入新安山中耳。非谓会稽有新安山也。

  8  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一〕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二〕缘道以乞穷乏,〔三〕比至上明亦尽。〔四〕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五〕为乡闾所安。邓粲晋纪曰:“驎之字子骥,南阳安众人。少尚质素,虚退寡欲。好游山泽闲,志存遁逸。桓冲尝至其家,驎之方条桑,谓冲: ‘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冲遂诣其父。父命驎之,然后乃还,拂短褐与冲言。父使驎之自持浊酒菹菜供宾,冲敕人代之。父辞曰:‘若使官人,则非野人之意也。’冲为慨然,至昏乃退。因请为长史,固辞。居阳岐,去道斥近,人士往来,必投其家。驎之身自供给,赠致无所受。去家百里,有孤妪疾,将死,谓人曰:‘唯有刘长史当埋我耳!’驎之身往候之疾终,为治棺殡。其仁爱皆如此。以寿卒。”〔六〕

【校文】

 “符坚临江” 北堂书钞六十八引作“苻永固临江上。”
 “桓冲” 北堂书钞引作“桓车骑”。

 “翛然” 北堂书钞引作“萧然” 。嘉锡案:书钞所引与今本不同处,皆义得两通,未详孰是。

 注“拂短褐” “短”,景宋本作 “裋”。

【笺疏】

〔一〕 李详云:“详案:阳岐,村名,去荆州二百里。见后任诞篇注。”程炎震云:“阳岐注见任诞篇‘桓车骑在荆州’条。”

〔二〕 李慈铭云:“案当作‘悉受所饷’,‘不’字衍。”

〔三〕 李详云:“乞,与也。”

〔四〕 程炎震云:“晋书七十四桓冲传‘孱陵县界,地名上明,北枕大江,西接三峡。于是移镇上明。’水经注三十四江水篇:‘江水又东经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苻坚之寇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刘波筑之,徙州治此城。其地夷敞,北据大江’。通典一百八十三‘
江陵郡松滋县西有废上明城,即冲所筑’。通鉴一百四‘桓冲自江陵移镇上明’,在太元二年。”

    通鉴地理通释十三引郡县志云:“三明故城,亦谓之桓城,在江陵府松滋县西一里,居上明之地,而桓冲所筑,故兼二名。苻坚南侵,冲为荆州刺史。渡江南上明,筑城以御之。上明在县东三十步,明犹渠也。晋末朱龄石开三明,引江水以灌稻田,后堤坏,遂废。” 嘉锡案:郡县志即元和郡县图志也。今本残阙,故无此条。舆地纪胜六十四亦引之,不如此详。宋书朱龄石传:“义熙八年,高祖西伐刘毅,龄石从至江陵。九年始自江陵伐蜀。”其开三明,当在此时。事在桓冲之后。然冲时既有上明,则当已有此三渠。其后淤废,龄石重开之耳。

〔五〕 李慈铭云:“案‘厚’字疑衍。”

〔六〕 御览五百三引王隐晋书曰: “邓粲,长沙人也。少以高洁着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公卑辞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驎之、尚公谓粲曰:‘卿道学深,众所推服,忽然改节,诚失所望。’” 嘉锡案:据史通古今正史篇,王隐以咸康六年奏上其书,不应下及太元时为邓粲立传。御览所引,不知为何书之误。然由此可见粲所纪驎之事,乃亲所见闻,皆实录也。今晋书八十二粲传,与御览略同。

    御览五百四引晋中兴书曰: “刘驎之字子骥,一字道民。好游于山泽,志在存道,常采药至名山,深入忘返。见有一涧水,南有二石囷,一囷开,一囷闭,或说囷中皆仙方秘药,驎之欲更寻索,终不能知。桓冲请为长史,固辞,居于阳岐。人士往来,无不投止,驎之自供给,人人丰足。凡人致赠,一无所受。” 嘉锡案:初学记五引臧荣绪晋书略同。惟名山作衡山,今晋书隐逸传从之。案此叙驎之所见,颇类桃花源,盖即一事而传闻异辞。陶渊明集五桃花源记,正太元中事,其末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据记,驎之盖即卒于太元闲。晋书谓驎之为光禄大夫耽之族。而渊明作其外祖父孟嘉传,言耽与嘉同在桓温府,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嘉于耽,则渊明与耽世通家,宜得识驎之,故知其有欲往桃源事,惟不知与晋中兴书所记,孰得其真耳。 嘉锡又案:搜神后记卷一兼载桃源及衡山二事,其书即讬名陶潜。但易桃花源记中之南阳刘子骥为太守刘歆,作伪之迹显然。然亦梁以前书也。

  9  南阳翟道渊〔一〕与汝南周子南少相友,〔二〕共隐于寻阳。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翟秉志弥固。其后周诣翟,翟不与语。晋阳秋曰:“翟汤字道渊,南阳人,汉方进之后也。笃行任素,义让廉洁,馈赠一无所受。值乱多寇,闻汤名德,皆不敢犯。”寻阳记曰:“初,庾亮临江州,闻翟汤之风,束带蹑屐而诣焉。亮礼甚恭。汤曰:‘使君直敬其枯木朽株耳。’亮称其能言,表荐之。征国子博士,不赴。〔三〕主簿张玄曰:‘此君卧龙,不可动也。’ 终于家。”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道渊,晋书九十四汤传作道深,唐人避讳改也。南阳晋书作寻阳,帝纪两见。前云寻阳,后云南阳,当两存之。”

    御览五百三引晋中兴书曰: “翟汤字长渊,寻阳人。耕而后食。凡有馈赠,一无所受。庾亮荐汤,以国子博士征,不起。” 嘉锡案:汤为方进之后,则其先本南阳翟氏,过江后侨居寻阳。长渊之与道渊,不知孰是。

〔二〕 程炎震云:“子南别见尤悔篇‘庾公欲起周子南’条。”

〔三〕 程炎震云:“晋书成纪:咸和八年四月,以束帛征。康纪:建元元年六月,又以束帛征。”

  10 孟万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阳新县。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袁宏孟处士铭曰:“处士名陋,字少孤,武昌阳新人,吴司空孟宗后也。少而希古,布衣蔬食,栖迟蓬荜之下,绝人闲之事,亲族慕其孝。大将军命会稽王辟之,称疾不至,相府历年虚位,而澹然无闷,卒不降志,时人奇之。”〔一〕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云‘以寿终’。此铭仍称会稽王,则在简文未立时。”

    御览五百四引晋中兴书曰: “孟陋字少孤,少而贞洁,清操绝伦,口不言世事。时或渔弋,虽家人亦不知所之。太宗辅政,以为参军,不起。桓温躬往造焉。或谓温宜引在府,温叹曰:‘会稽王不能屈,非敢拟议也。’陋闻之曰:‘亿兆之人,无官者十居八九,岂皆高士哉?我病疾不堪,忝相王之命,非敢为高也。’”今晋书隐逸传同。

  11 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怡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后不堪,遂出。〔一〕僧渊已见。

【校文】

 “加已处之怡然” 景宋本及沈本俱无“已”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高僧传云:‘ 后卒于寺。’”

  12 戴安道既厉操东山,续晋阳秋曰:“逵不乐当世,以琴书自娱,隐会稽剡山,国子博士征,不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戴氏谱曰:“逯字安丘,谯国人。祖硕,父绥,有名位。逯以武勇显,有功,封广陵侯,仕至大司农。”

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逯’晋书作‘□’,附见谢玄传。言是逵之弟,封广信侯。‘家弟’作‘家兄’。”

  13 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许曰: “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一〕郑玄礼记注云:“苞苴,裹肉也。或以苇,或以茅。”此言许由尚致尧帝之让,筐篚之遗,岂非轻邪?

【笺疏】

〔一〕 嘉锡案:易系辞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此言天下之宝,谓尧让许由以天子之位耳。

  14 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一〕续晋阳秋曰:“宣少尚隐遁,家于豫章,以清洁自立。”

【笺疏】

〔一〕 吴承仕曰:“据此,是晋时车制与周制略同。据考工记,皆从车后登降也。”

  15 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宇。在剡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旧居,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郗为傅约亦办百万资,傅隐事差互,故不果遗。约,琼小字。〔一〕

【笺疏】

〔一〕 嘉锡案:刘注但称约为傅琼小字,而不言琼为何如人,似有脱文。本书识鉴篇言“ 郗超与傅瑗周旋”,南史傅亮传云:“亮,晋司隶校尉咸之玄孙也。父瑗,与郗超善。”琼疑亦咸之曾孙,瑗之兄弟行,故得与超相识。其隐事差互,事不可考。

  16 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一〕

【笺疏】

〔一〕 “许”,后山诗集注引作“ 卿”。

  17 郗尚书与谢居士善。常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尚书,郗恢也。别见。檀道鸾续晋阳秋曰:“谢敷字庆绪,会稽人,崇信释氏。初入太平山中十余年,以长斋供养为业,招引同事,化纳不倦。以母老还南山若邪中。内史郗愔表荐之,征博士,不就。初,月犯少微星,一名处士星。〔一〕古云:‘以处士当之。’ 时戴逵居剡,既美才艺而交游贵盛,先敷着名,时人忧之。俄而敷死,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初学记一御览七引此,‘一名处士星’上有‘
少微’二字。”

分享到:
上一篇:伤逝第十七
下一篇:贤媛第十九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91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