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术解第二十
作者:余嘉锡 (中华民国) 收藏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一〕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二〕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三〕晋后略曰:“钟律之器,自周之未废,而汉成、哀之间,诸儒修而治之。至后汉末,复隳矣。〔四〕魏氏使协律知音者杜夔造之,不能考之典礼,徒依于时丝管之声、时之尺寸而制之,甚乖失礼度。于是世祖命中书监荀勖依典制,定钟律。既铸律管,募求古器,得周时玉律数枚,比之不差。又诸郡舍仓库,或有汉时故钟,以律命之,皆不叩而应,声响韵合,又若俱成。”晋诸公赞曰:“律成,散骑侍郎阮咸谓‘勖所造声高、高则悲。夫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今声不合雅,惧非德政中和之音,必是古今尺有长短所致。然今钟磬是魏时杜夔所造,不与勖律相应,音声舒雅,而久不知夔所造,〔五〕时人为之,不足改易。’勖性自矜,乃因事左迁咸为始平太守,而病卒。后得地中古铜尺,校度勖今尺,短四分,方明咸果解音,然无能正者。”干宝晋纪曰:“荀勖始造正德大象之舞,以魏杜夔所制律吕,校大乐本音不和。〔六〕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余,而夔据之,是以失韵。乃依周礼,积粟以起度量,以度古器,符于本铭,遂以为式,用之郊庙。”
【笺疏】

〔一〕 通典一百四十四曰:“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同,因谓之‘阮咸’。咸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 ”又自注曰:“蒯朗初得铜者,时莫有识之。太常少卿元行冲曰:‘此阮咸所造。’乃令匠人改以木为之,声甚清雅。”

〔二〕 李慈铭云:“案直下疑当重一勖字。谓咸无一言直勖,故勖忌之也。又案直同值,遇也。谓咸遭勖意忌也。”

〔三〕 程炎震云:“晋书乐志云‘ 出咸为始平相’,误。又云:‘
于此伏咸之妙,复征咸归。’”又云:“晋书律历志云:‘后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不知何代所出,果长勖尺四分。’又史臣案云:‘ 又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玉律,度以为尺,相传谓之汉官尺。以校荀勖尺,勖尺短四分。汉官、始平两尺度同。’又云:‘文选注引晋诸公赞作 “中护军长史阮咸”。’”

〔四〕 李慈铭云:“案堕,有徒规徒可二反。作隳者俗谬。”

〔五〕 李慈铭云:“案不知疑当作不如,谓勖所造不如夔也。”又“案此当以舒雅读句,其声舒雅,而人不知是夔所造。盖勖未曾制钟磬,犹是夔所为也。”

〔六〕 李慈铭云:“案本音当作八音。晋书律历志、宋书律志俱作八音。”

  2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一〕

【笺疏】

〔一〕 隋书王劭传劭上表请变火曰:“昔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

  3  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幽明录曰:“羊祜工骑乘。有一儿五六岁,端明可喜。掘墓之后,儿即亡。羊时为襄阳都督,因盘马落地,遂折臂。于时士林咸叹其忠诚。”

  4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一〕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语林曰:“武子性爱马,亦甚别之。故杜预道‘王武子有马癖,和长舆有钱癖。’武帝问杜预:‘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校文】

 注“武帝问杜预” 景宋本及沈本无“杜”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连钱,晋书济传作连干。御览三百五十九引同。”又云:“终日不肯渡,御览引无日字,是也。”

  5  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将军作乱,如其所言。陈氏谱曰:“述字嗣祖,颍川许昌人。有美名。”

  6  晋明帝解占冢宅,闻郭璞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 帝问:“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问耳。”〔一〕青鸟子相冢书曰:“ 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

【校文】

 注“青鸟子相冢书” “鸟”,宋本作“乌”。

  7  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一〕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璞别传曰:“璞少好经术,明解卜筮。永嘉中,海内将乱,璞投策叹曰:‘黔黎将同异类矣!’便结亲昵十余家,南渡江,居于暨阳。”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其诗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垒垒三坟,唯母与昆。”

【校文】

 注“永嘉中” “中”,沈本作“ 末”。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暨阳,晋属毗陵郡,即今常州府江阴县。”

    寰宇记九十二江阴县条下曰:“郭璞宅在黄山北长广村,去县七里,吴时烽火之所也。”

    日知录三十一曰:“晋书郭璞传:‘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王恽集乃云:‘金山西北大江中,乱石闲有丛薄,鸦鹊栖集,为郭璞墓。’按史文元谓去水百步许,不在大江之中。且当时即已沙涨为田,而暨阳在今江阴县界,不在京口,又所葬者璞之母,而非璞也。世之所传皆误。”顾氏自注云:“世说载璞诗曰:‘垒垒三坟,惟母与昆。’则璞又有二兄同葬。” 嘉锡案:王象之舆地纪胜九江阴军古迹条下曰:“今父老云:申港八里许,有郭璞母墓。”象之此说,尚与史合。而其卷七镇江府景物条云:“金山前有三岛,号‘ 石牌’,称郭璞墓。”则又与俗传相合。周必大奏事录曰:“金山龙游寺山门,借石门山为案,乃焦山三石峰耳。其外小山,稍有树木,而鸟雀不栖者,世传为郭璞墓。”又二老堂杂志五记镇江府金山曰:“山在京口江心,号龙游寺,南朝谓之浮玉山。别有小岛,相传为郭璞墓,大水不能没,下元水府亦在此。”必大此二条皆不免惑于世俗讹传。然亦可见其说已盛传于宋,不始于王恽也。

  8  王丞相令郭璞试作一卦,〔一〕卦成,郭意色甚恶,云:“公有震厄!”王问:“有可消伏理不?”郭曰:“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置床上常寝处,灾可消矣。”王从其语。数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称庆。王隐晋书曰:“ 璞消灾转祸,扶厄择胜,时人咸言京、管不及。”大将军云:“君乃复委罪于树木。”〔二〕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璞传云: ‘时参王导军事。’”

〔二〕 南史张裕传曰:“初裕曾祖澄当葬父,郭璞为占墓地曰:‘
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 ’澄乃葬其劣处。位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遂昌云。” 嘉锡案:合世说所载上二事观之,则璞在当时,必以卜葬相冢墓着盛名,故有此等传说。后世以葬书讬之于璞,非无因也。 又案:御览九百五十四引幽明录,与此略同,惟无王大将军语。幽明录亦义庆所着也。

  9  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一〕“督邮”言在“鬲上住”。〔二〕

【笺疏】

〔一〕 李详云:“详案:脐古亦作齐,庄子达生篇:‘与齐俱入。’释文:‘司马云:“ 齐,回水,如磨齐也。”’史记封禅书:‘祠天齐渊。 ’索隐:‘临淄城南有天齐泉,言如天之腹齐也。’”

〔二〕 任渊山谷内集注一引至“平原督邮”止。以下作注云“青州有齐郡”云云。“言到脐”作“谓到齐下”,“言在鬲上 住 ”作“谓到鬲上住也”。今本误作大字,混入正文。

  10 郗愔信道甚精勤,〔一〕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闻于法开有名,〔二〕往迎之。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三〕晋书曰:“法开善医术,尝行,莫投主人,妻产,〔四〕而儿积日不堕。法开曰:‘此易治耳。’杀一肥羊,食十余脔而针之。须臾儿下,羊膋裹儿出。其精妙如此。”

【笺疏】

〔一〕 程炎震云:“郗愔奉天师道,见后排调篇‘二郗奉道’条。”

    御览六百六十六引太平经曰:“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人。为晋镇军将军。心尚道法,密自遵行。善隶书,与右军相埒。手自起写道经,将盈百卷。于今多有在者。”排调篇注引中兴书曰:“ 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晋书愔附父鉴传云:“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

〔二〕 隋书经籍志有议论备豫方一卷,于法开撰。高僧传四于法开传曰:“晋升平五年,孝宗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不肯复入。康献后令曰: ‘帝小不佳,昨呼于公视脉,但到门不前,种种辞惮,宜收付廷尉。’俄而帝崩,获免。” 嘉锡案:此可见法开视脉之精。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十四云:“魏、晋沙门皆依师为姓。余以僧传考之:于法兰高阳人。于道邃炖煌人。于法开 不知何许人,然事兰公为弟子,则从师姓也。其姓于,未知何本。窃意其师必于阗国人,以国为姓,文不具耳。 ”

〔三〕 真诰运象篇有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示许长史并与同学诗,注云:“同学,谓郗方回也。”又有九月九日紫微夫人喻作因许示郗诗注云:“郗犹是方回也。” 嘉锡案:许长史名谧,一名穆,即道士许迈之弟。迈事附见晋书王羲之传。真诰称愔为同学,是愔已入道受箓,同于道士。而许穆又示以神仙之诗,将谓飞升可望,固宜其信道精勤矣。 嘉锡又案:魏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谓太平道及五斗米道皆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甄命授亦云:“若翻然奉张陵道者,我当与其一符使服之。如此,必愈而豁矣。 ”是奉天师道者,皆以符水治病。然亦有无病服符者。真诰协昌期篇有“明堂内经开心辟妄符”:用开日旦朱书,再拜服之,一月三服。郗愔所服,盖此类也。

〔四〕 李慈铭云:“案投下有脱字。嘉泰会稽志作‘尝旅行,莫投主人,其家妻产’。”

  11 殷中军妙解经脉,〔一〕中年都废。有常所给使,忽叩头流血。浩问其故?云:“有死事,终不可说。”诘问良久,乃云:“
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官一脉,便有活理。讫就屠戮无恨。”浩感其至性,遂令舁来,为诊脉处方。始服一剂汤,便愈。于是悉焚经方。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八十四仲堪传云:‘躬学医术,究其精妙。’隋书经籍志:梁有殷荆州要方一卷,殷仲堪撰,亡。不 闻殷浩,盖传写之失也。” 嘉锡案:诸书并不言殷浩通医术,余初亦疑为仲堪之误。既而考之唐写本陶弘景本草集注序录云“自晋世已来,其贵胜阮德如、张茂先、裴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稚川、蔡谟、殷渊源诸名人等,并亦研精药术。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云云,乃知殷中军果妙解经脉,非多读古书见古本,不能知也。大观本草所录陶隐居序,殷渊源作商仲堪,盖宋人所妄改。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三十三曰:“图书集成艺术典医部名医别传引医学入门云:‘殷浩精通经脉,着方书。’”

分享到:
上一篇:贤媛第十九
下一篇:巧蓺第二十一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1028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