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黜免第二十八
作者:余嘉锡 (中华民国) 收藏

 

  诸葛□在西朝,〔一〕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已见。
【校文】

 “槛车” 景宋本与沈本无“车” 字。

【笺疏】

〔一〕 嘉锡案:倭名类聚钞卷一引作宏,说详文学篇“诸葛□年少”条。

  2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一〕部伍中有得猿子者。荆州记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御览五十三引庾仲雍荆州记曰:‘巴陵,楚之世有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即今之巫峡、秭归峡、归乡峡。’”

  3  殷中军被废,〔一〕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二〕晋阳秋曰:“
初,浩以中军将军镇寿阳,羌姚襄上书归降。后有罪,浩阴图诛之。会关中有变,符健死。浩伪率军而行,云‘修复山陵’。襄前驱,恐,遂反。军至山桑,闻襄将至,弃辎重驰保谯。襄至,据山桑,焚其舟实。至寿阳,略流民而还。浩士卒多叛,征西温乃上表黜浩,抚军大将军奏免浩,除名为民。浩驰还谢罪。既而迁于东阳信安县。”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永和十年,殷浩废徙。”

〔二〕 程炎震云:“御览五十引叙州记曰:‘赫连定据平叙,登此山,有群狐绕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 嘉锡案:“咄咄”者,叹诧之声,观赫连定语可见。解见汰侈篇“石崇为客作豆粥”条。袁宏后汉纪二十六曰:“盖勋为羌所破,滇吾以马与勋。勋曰:‘我欲死,不去也。’众曰:‘金城购君羊万头、马千匹,欲与君为一。’勋咄咄曰:‘我死不知也!’”开元占经八十三引幽明录曰:“汉武帝常微行,过人家。家有婢,国色,帝悦之,因留宿。夜与婢□。有书生亦家宿,善天文,忽见客星移,掩帝座,甚逼。书生大惊跃,连呼‘咄 咄’,不觉声高。”

  4  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一〕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二〕桓公曰:“ 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令免官。

【校文】

 “□” 景宋本作“敕”。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椅,当是人名,然上下恐有脱文。”

〔二〕 椅,御览九百七十七引作猗,注云:“音羁,□取物也。” 嘉锡案:猗为□取物者,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五引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敧。”御览七百六十引同,并有注云:“音羁。”则猗与敧,通用字也。今本误作椅,遂不可解。书钞四十五引作“参军名倚”,则以为人名。其书传写失真,不足据。大藏经梁释僧旻宝唱等经律异相四十九地狱部云:“ 炙地狱者,大铁山火焰相搏,以铁铲铲之,周匝猗炙,一面适熟,铲自然转,反覆颠倒。”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七十九云:“猗炙,上音依,犹倚也,倚立于旁曰猗。 ”今案经律异相之意,盖谓以铁铲取人入火,反覆炙之,如箸之取物,故曰猗炙。慧琳不知猗、敧通用,乃望文生训,释猗作倚,非是。以此推之,则此所谓“猗烝薤不时解”,“猗终不放”者,谓以箸取薤不得,乃反覆用箸,终不释手也。今世伧人犹有反手挟菜者,其状鄙野,故为举坐所笑。 薤今名● 子,无蒸食之者。而齐民要术九素食篇有薤白蒸。其法略曰“秫米一石,熟舂煮之。葱、薤等寸切,令得一石许,油五升,合和蒸之。气馏,以豉汁五升洒之。凡三洒。半熟,更以油五升洒之”云云。观其作法,乃是米薤同蒸,调以油豉。则蒸熟后必凝结如糍不可解,故挟取较难耳。

  5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一〕续晋阳秋曰: “浩虽废黜,夷神委命,雅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外生韩伯始随至徙所,周年还都,浩素爱之,送至水侧,乃咏曹颜远诗曰:‘富贵它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二〕其悲见于外者,唯此一事而已。则“书空”、“去梯”之言,未必皆实也。

【笺疏】

〔一〕 嘉锡案:殷浩之被废,今晋书浩传但云:“桓温素忌浩,既闻其败,上疏罪浩,竟坐废为庶人。”温传亦云:“时殷浩至洛阳,脩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温复进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自是,内外大权,一归温矣。” 若如所言,则浩之见废,纯出于温,无与简文事。浩岂不知,何为归怨乎?纵浩本无此言,乃纪载之不实,然造言者,果何自而生耶?今读上条注引晋阳秋,言“征西温上表黜浩,抚军大将军奏免浩,除名为民”。抚军大将军者,简文也。浩除名徙信安,事在永和十年。时简文方以抚军录尚书事辅政,故疏请废浩。虽出于温,而定其罪罚者,则实简文。言语篇“顾悦与简文同年” 条注引中兴书曰:“悦上疏理浩,或谏以浩为太宗所废,必不依许。”然则浩之得罪,以情言之,简文乃迫于桓温,非其本怀。以事言之,则固明明抚军之所奏请,不得谓非太 宗之所废也。由是世人相传:浩恨简文,有上楼去梯之语。虽不知实否,要不可谓之无理矣。 嘉锡又案:浩之得罪,固由于自请北伐,大败于姚襄,致桓温得因以为罪,然其为政,亦甚失人情。其尤谬者,莫过于处置蔡谟一事。谟除司徒,三年不就职。永和六年,帝临轩征谟不至,公卿奏请送廷尉。谟惧,稽颡待罪。浩欲加谟大辟,会徐州刺史荀羡入朝,浩以问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下诏免谟为庶人(见蔡谟荀羡传及通鉴九十九)。谟此举诚不能无过,然特谦冲太甚,非争权乱政者比也。纵欲正上下之分,其罪亦何至于死?况其时天子幼冲,政在宰辅。浩以无功新进,凭其威势,辄欲专杀大臣。使其果行,荀羡纵不举兵,桓温亦必入清君侧。晋室之乱,可翘足而待也。浩本与羡友善,故擢居重任,以为羽翼(见羡及浩传)。其词尚不平如此,则其时人心之汹汹可知矣。史言温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首举蔡谟事为言(见温及浩传)。然则浩纵不战败,亦必覆公餗,败国家事,不待桓温之废之也。免官禁锢,咎由自取,复何怨乎?程炎震云:“说文:‘儋,何也。’管子七发:‘担竿而欲定其末。’ 注:‘儋,举也。’”

〔二〕 嘉锡案:韩伯家素贫窭(见伯传),其母子初必依浩为生。浩以永和十年被废。伯从之经年,年已二十有四。其辞去还都,盖以浩在困顿中,不宜复累之。故浩有感于曹颜远之诗,以素爱之不忍别,因而自伤,非怨之也。又案:曹摅字颜远,其感旧诗见文选二十九。

  6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一〕过见大司马桓公。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大司马寮属名 曰:“邓遐字应玄,陈郡人,平南将军岳之子。勇力绝人,气盖当世,时人方之樊哙。为桓温参军,数从温征伐,历竟陵太守。〔二〕枋头之役,温既怀耻忿,且惮遐,因免遐官,病卒。”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郭林宗别传曰:“钜鹿孟敏,字叔达,敦朴质直。客居太原,杂处凡俗,未有所名。尝至市买甑,荷儋堕地坏之,径去不顾。适遇林宗,见而异之,因问曰:‘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客曰:‘甑既已破,视之何益?’林宗赏其介决,因以知其德性,谓必为美士,劝令读书。游学十年,遂知名,三府并辟,不就。东夏以为美贤。 ”

【笺疏】

〔一〕 程炎震云:“竟陵郡,惠帝分江夏置。东晋时属荆州,亦当属江州。”又云:“咸和二年十月,葬简文帝于高平陵。”

〔二〕 程炎震云:“御览三百七十八引‘何以更瘦’下,原注徐广晋纪曰‘邓遐勇力绝人 ’云云。此注当有脱文。又从温征伐下有为冠军将军五字,无历字。”

  7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一〕仍上表曰: “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 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二〕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三〕司马晞传曰:“晞字道升,元帝第四子。初封武陵王,拜太宰。少不好学,尚武凶恣。时太宗辅政,晞以宗长不得执权,常怀愤慨,欲因桓温入朝杀之。太宗即位,新蔡王晃首辞,引与晞及子综谋逆。有司奏 晞等斩刑,诏原之,徙新安。晞未败,四五年中,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使左右习和之。又燕会,使人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其声甚悲,后果徙新安。”

【校文】

 注“使人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  “使人”,景宋本作“倡妓”。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咸安元年,桓温废武陵王晞。”

〔二〕 程炎震云:“此诏,晋书简文纪作前诏,是。”

〔三〕 晋书简文纪云:“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 嘉锡以为简文虽制于权臣,而能保全海西公及武陵王晞。其人盖长者而短于才。然其言不恶而严,足令桓温骇服。即此一事,以视惠帝之听人提掇,弑母杀子,戮舅废妻,皆懵然不能出一语者,相去何止万万?谢安之言,拟人不于其伦。疑是记者之失,不足以为定评也。

  8  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一〕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二〕晋安帝纪曰:“
桓玄败,殷仲文归京师,高祖以其卫从二后,且以大信宣令,引为镇军长史。自以名辈先达,位遇至重,而后来谢混之 徒,皆畴昔之所附也。今比肩同列,常怏然自失,后果徙信安。”

【笺疏】

〔一〕 程炎震云:“义熙元年三月,琅邪王德文为大司马,后为恭帝。”又云:“晋书九十九仲堪传取此事,而不言为大司马咨议,盖略之。”

〔二〕 李详云:“详案:婆娑本训为舞貌。舞必宛转倾侧,引申为人偃息纵弛之状。项岱注汉书叙传(隋志汉书叙传五卷项岱注)‘婆娑,偃息 ’,是也。仲文此语,谓槐树婆娑剥落,无复生趣。与陶桓公言‘老子婆娑’正同。通鉴九十五胡注:‘婆娑:肢体缓纵不收之貌。’” 嘉锡案:文选四十五班孟坚答宾戏:“婆娑乎术艺之场。”注:“项岱曰:‘婆娑,偃息也。’”盖李善引项氏叙传注之语,不见于汉书颜注。审言不明着出处,聊为补之。

  9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晋安帝纪曰:“仲文后为东阳,愈愤怨,乃与桓胤谋反,遂伏诛。〔一〕仲文尝照镜不见头,俄而难及。”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孙策,富春人。故及此而叹。

【笺疏】

〔一〕 文选集注六十二江文通拟殷东阳兴瞩诗注引续晋阳秋云:“
刘毅博才好士,以仲文早有令名,深相礼重。何无忌甚慕之。自以进达之,令府中才士孙阐、孔宁之徒并称,撰文义以待焉。仲文既失志,恍忽不知如此,遂相忌疏, 唯达笺疏而已。无忌甚以遨忽而轻也,大以为憾。及朝臣议欲北伐,无忌曰:‘方今殷仲文、桓玄为腹心之疾,舍近事远,非长策也。’遂因此而陷仲文焉。” 嘉锡案:此所引“自以进达之”句,文义不明,疑有脱误。晋书殷仲文传作“迁为东阳太守,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云云。又是时桓玄已死,无忌不当以玄及仲文为言,本传作桓胤是也。程炎震云:“义熙三年二月,仲文诛死。”

分享到:
上一篇:假谲第二十七
下一篇:俭啬第二十九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9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