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5)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以真公十四年当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上推,各鲁君在位年数皆依《鲁世家》,得:鲁真公元年当公元前854年,鲁献公在位三十二年,元年当公元前886年;鲁厉公在位三十七年,元年当公元前923年;鲁魏公在位五十年,元年当公元前973年;鲁幽公在位十四年,元年当公元前987年,鲁炀公在位六年,元年当公元前993年;鲁考公在位四年,元年当公元前997年。

    首代伯禽,《史记》失载在位年数。刘歆《三统历·世经》云:“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33]皇甫谧《帝王世纪》云:“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34]故伯禽在位四十六年,推得元年在公元前1043年。

    据《鲁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并兴反。于是伯禽率是伐之于

    ,作《誓》。”《誓》即《尚书·费誓》,《尚书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尚书·费誓》:“徂兹淮夷,徐戎并兴。”为证。

    故伯禽即位当在成王初立之时,管、蔡、淮夷反叛之前。据《逸周书·作雒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周公立,相天子。……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今本竹书纪年》同系武王卒于十二月。而周公摄政,伯禽受封于鲁,并当在此月,故伯禽即位实当周武王之末年[35],周成王元年在伯禽二年公元前1042年。

    [美]倪德卫[36]、[美]夏含夷[37]、周法高[38]、赵光贤[39]等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和途径,确定武王克商之年在公元前1045年,其中周法高、赵光贤根据历谱推算,周成王元年在公元前1042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算相同。

    据《尚书·金滕》,武王在“既克商二年”的某日得病,经周公祈告,次日即病愈,下文又说武王死后,国中发生“管蔡之乱”,未标明纪年,因此后世学者对武王克商后的在位年数有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一年:《逸周书作雒解》

    [2]二年/三年:《尚书·金滕》作“既克商二年”,《史记周本纪》作“即克殷后二年”,《史记封禅书》、《鲁世家》作“克殷二年”.《孔传》、《资治通鉴外纪》并以为“既克商二年”为伐纣次年,也就是说武王克商起在位二年。但始自王国维氏,以为伐纣后两年,即武王克商后在位三年,以后郭沫若氏、李仲操氏诸学者多从之。

    [3]四年:东汉郑玄《 谱·豳风谱》。又,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日本高山寺《周本纪》钞本,武王于克商后二年病,又“后二年而崩”,与郑说相合。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天象取此说,确定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

    [4]六年:《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帝王世纪》

    [5]七年:《逸周书明堂解》、《管子小问》、《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

    [6]七年/八年:《管子七主七臣》“克殷七年”,《汉书律历志》引《三统历世经》“克殷后七年”.如上所训,可为七年或八年之解。

    主要天象资料除《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专题研究的《国语·周语·景王问钟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以外还有丙子月蚀、彗星、五星聚于房等,这些天象都存在很大争议,现仅对丙子月蚀加以讨论。

    《逸周书·小开》载:“唯,三十又五祀,正月丙子拜望,王念曰:食无时,妍后嗣谋……”如果认为这是周文王三十五祀正月望日丙子发生的一次月蚀,据《中国天文学史·第二章·四》,该月蚀发生在公元前1065年3月13日望日丙子零晨1时4分至4时57分,食甚3小时53分。故知周文王三十五年当公元前1065年,周文王元年当前1099年。

    附按:由西北大学黄怀信教授主持研究的文献可信性专题,认为这不是一条月蚀纪录,但是这一条纪录,如果是月蚀,它的时间恰好确证了武王克商之年在前1046年。所以黄怀信教授对文献的断句与训读仍然值得商榷。

    《尚书·多士》、《史记·周本纪》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21].故知周武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9年。周文王受西伯之命,至于武王崩葬,此间曾使用周受命纪年。据《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又《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周武王伐纣,携文王木主出征,观兵于孟津,伯夷、叔齐又当面指责武王“父死不葬”,

    怎能有死后九年或十一年还未安葬之理?所以这绝不可能是武王即位之后九年或十一年时所发生的事。从武王先后两次伐纣,第一次仅至孟津而还,两年之后第二次方克殷。则观兵孟津之时,当在文王三年丧期之内,故云:“父死不葬”.只有使用受命纪年,以文王崩后两年观兵于孟津(在三年守丧之期内),又两年即武王四年克殷,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于周文王受命的年数:

    《尚书大传》云:“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邗;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周本纪》:“断虞芮之讼,为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邗;明年伐崇后虎;明年西伯崩。”并以为周文王受命七年而崩。由下文可知,伐犬夷当在受命四年,《史记》年序误。

    《周本纪》云:“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孽孽无怠!‘武王乃作《太誓》。”下文云二月甲子克商,不书年份,似十二年。而《鲁世家》:“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史记·齐世家》:“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又均系于十一年。甲子当在二月,戊午在甲子前六日,知“十二月”当为“二月”之误。而所云“正月甲子”,系使用殷正,以建丑之月为岁首,故云“正月甲子”.由此知《史记》实以十一年克商。其十一年,正是文王受命之后的七年和武王伐纣时四年的总和。《世经》引孔安国《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今本伪《尚书·泰誓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世经》:“文王受命九年而崩。”盖刘歆为合《三统历》而妄改。查《周本纪》所引 古文《太誓》之文,不见于今本伪 古文《尚书》,应为《太誓》原文。根据文意及《史记》,《太誓》分明是武王克商之前在孟津大会诸侯时的作品,刘歆以其为观兵时所作,而将武王克商系于十三年,显误。贾逵、马融、王肃、韦昭均未见原本古文《太誓》及《书序》,因而皆同刘歆之说。此后,晚出的伪孔传《古文尚书》云:“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文王卒。”由于此后伪《古文尚书》的地位,所以九年之说长期占主导地位。这是研究武王克商年代不得不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资治通鉴外纪》卷二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文王受命四年,周正月丙子朔,昆夷伐周。一日三至周之东门。文王闭门修德而不与战。”《尚书大传》云文王受命“四年伐犬夷”,郑玄云:“犬夷,混夷也。”《 诗经·小雅·采薇》:“混夷矣。四年伐之,南仲一行,并平二寇。”盖指文王受命四年伐混(昆)夷之事。混夷之名,《尚书大传》作“犬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正义引《尚书大传》作“畎夷”,《周本纪》作“犬戎”,《帝王世纪》及《今本竹书纪年》作“昆夷”,《 诗经》作“混夷”,均是同一国。周文王受命之年当从《尚书大传》及《周本纪》为受命七年而崩。故受命元年当周文王四十五年(公元前1055年),受命四年当周文王四十八年公元前1052年,查张培瑜先生《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是年正月丁丑朔(前1052年1月4日),丙子为丁丑前一日,完全可合,进而证明文王受命七年而崩。

    《逸周书世俘解》云:“二月既生霸,越五日甲子,朝至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此记载武王伐纣在甲子日克商亦见于铭文记载。《利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时克商。”证明史载无误。《世经》引《尚书·武成》:“(十三祀)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粤若来(三)[二]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

    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

    由“翌日辛亥……粤五日乙卯”辛亥至乙卯恰为五日,知“粤……日”包括起止两日在内。

    按:“粤若来三月”当为二月。从一月壬辰至于甲子,中间只有33天,既死霸在月之下旬,故知甲子不可能到三月。刘歆《三统历》不察,为能将甲子排入三月,强在二月之后加入闰月,然当时采用年终置闰之法已早有定论,故知此二月必误。今查《世俘解》:“二月既死霸,越五日甲子”,又《国语·周语》:“王以二月亥夜陈”,《周本纪》:“二月甲子昧爽,王朝步至于商郊牧野。”并系甲子于二月,故知此“三月”当为“二月”之误。由此可得二月既死霸庚申,查证张培瑜先生《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可与公元前1046年实际天象相符。

    [四]成、康、昭、穆、共五代年代

    根据《古本竹书纪年》周昭王在位十九年,李学勤先生考订《静方鼎》、《中方鼎》(二)、作册令簋、令方尊、方彝诸器历日,确定了周昭王十九年当公元前997年,后又修正为公元前977年(十九年置七闰之后,历日基本重复)。这样周昭王元年在公元前995年,周穆王元年在公元前976年。

    根据《史记周本纪》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鲜簋》:“惟王卅又四祀,惟五月既望戊午”,李学勤先生确定在周穆王卅又四年。

分享到:
上一篇: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4)
下一篇: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6)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45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