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说”(5)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四、 从《金瓶梅》作者的文化修养来考察。

    如果从整体来考察,《金瓶梅》全书结构严谨,情节发展错落有致,“始终无懈气浪笔与牵强补凑之迹,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奇巧幻变,媸妍、善恶、邪正,炎凉情态至矣,尽矣”(宋起凤:《稗说》卷三)。《金瓶梅》确是一部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的艺术巨着,这说明其作者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广博的文化知识造诣。但从另一方面来考察,即从此书的某些章回的某些文字来考察,又可见出这些文字的撰写者的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并不高。这就是《金瓶梅》本身所存在的内在矛盾。这后一方面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

    1. 从《金瓶梅》的某些回目拟文来看,执笔者的艺术修养不高。在《金瓶梅》以前成书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回目拟文已讲究对仗、韵律,富有诗意,而后出的《金瓶梅》反而不讲究这一套。例如,第三十回回目题文为“来保押送生辰担西门庆生子喜加官”,第七十一回:“李瓶儿何千户家托梦提刑官引奏朝仪”等等,且不谈对仗、韵律,文字水平亦很低。再看《金瓶梅》与《水浒传》重叠部分的回目。《水浒传》(天都外臣序本)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金瓶梅》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金瓶梅》第四回:“淫妇背武大偷奸郓哥不愤闹茶肆”.不难看出,后者抄改了前者,而文字反比前者大为逊色。

    2. 《金瓶梅》中的韵文大多抄自他书,其文字的稍加改动处,有些很好,有些则非常拙劣。试作比较如次: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有一首赞武松打虎的诗,其前数句为: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焰焰满川枫叶赤,纷纷遍地草芽黄。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满穹苍。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

    《金瓶梅》抄引原诗而稍加更动: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埋日光。焰焰满川红日赤,纷纷遍地草皆黄。触目晓霞挂林薮,侵人冷雾满穹苍。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

    此八句中《金瓶梅》改了五个字。将“纷纷遍地草芽黄”,改为“草皆黄”,甚妥。武松打虎在十月间,何来之“草芽”.但其余数字均属改坏。武松打虎在傍晚,打死老虎时,“天色已黑了”.其时“风正狂”,且“万里阴云”,因此《水浒传》称:“霾日光”,而《金瓶梅》改为“埋日光”,这且不管它。而下,《水浒传》称,“焰焰满川枫叶赤”,甚妥。其时十月,枫叶正红。《金瓶梅》则改成:“焰焰满川红日赤”,不妥。一者日光已为阴云所“埋”,何来之“红日赤”;再者一句七言中“焰焰”、“红”、“赤”等字皆为一意,致使诗句味同嚼蜡,毫无意趣,比之原句的诗味差之甚远。再下,《水浒传》称“晚霞挂林薮”,不甚妥当,因为日光已为阴云所“霾”,何来之“晚霞”.而《金瓶梅》改成“晓霞”,则谬之甚矣。傍晚将黑未黑之际,居然出现“晓霞”,岂非是笑话。

    《金瓶梅》中的诗作,有不少水平很低,全无 诗歌的意趣。第十八回回末一诗云:

    堪笑西门虑未通,惹将桃李笑春风。

    满床锦被藏贼睡,三顿珍羞养大虫。

    爱物只图夫妇好,贪财常把丈人坑。

    还有一件堪夸事,穿房入屋弄乾坤。

    这首诗,对仗、平仄、押韵诸问题全然不管,且文意错乱,更谈不上有什么诗味。这种非驴非马的文字,如何能出自大文学家之手。

    3. 《金瓶梅》中还出现不少常识性的、史料性的错误,以及各种各样的错误。徐朔方先生已举出了许多处(参见徐文:《〈金瓶梅〉成书新探》,载《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辑)。例如:政和二年潘金莲为二十五岁,政和三年却还是二十五岁。官哥出生于宣和四年(第三十回),而政和七年官哥不到周岁(第四十八回)。宣和四年是1122年,政和七年是1117年。这就是说,官哥在出生前的五年就已不到周岁,岂非牛头不对马嘴。第二十九回称:“浙江仙游”,仙游属福建而非浙江。第三十六回称“滁州匡庐”,滁州在南京之北,匡庐即庐山,如何能联在一起。关于史实性的错误,徐文已指出许多,在此不必赘述。

    以上笔者所举《金瓶梅》中的许多错乱、粗疏之处,皆为非大名士参与《金瓶梅》创作的内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即《金瓶梅》的某些成就方面来加以考察。《金瓶梅》所写人物大多属于市井间下层小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行为,他们的语言,都写得入情入理,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特别是对小民声口、民众语言(方言土语、俚语俗语等等)的把握,可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书中随处穿插并应用自如的民间说唱艺术等等,均说明《金瓶梅》某些部分的作者,决非是高高在上、脱离民众的大名士,而是直接生活在民众之中,对社会底层生活十分熟悉的下层文人。

分享到:
上一篇:《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说”(4)
下一篇:《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说”(6)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98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