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西游记》中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三

    行文至此,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既贪且呆的形象,却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喜爱。过去人们大都认为,这是由于八戒除了缺点之外,还有不少优点,有丑也有美的缘故。

    的确,八戒的优点是人们喜爱这个形象的重要原因。还在高太公家做倒踏门女婿的时候,他就吃苦耐劳,干活特别卖力。当了和尚,他仍然保持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脏活累活都是他干:一副担子是他从东土挑到西天;在稀柿同,是他变成大猪,拱开了一条道路,干了“这场臭功”;八百里荆棘岭,又是他挥钯开路。他还是悟空降妖除怪的得力助手,与悟空并肩作战,患难与共。他对妖怪从不妥协,红孩儿把他捉住装进袋子吊在梁上,他“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口中大骂红孩儿。他的九齿钉钯重5048斤,打起仗来舞弄得一阵风,使一些妖怪看了也觉心惊。

    但是,我们认为,人们喜爱这个形象,并不是单纯喜欢他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喜欢他的缺点。他的缺点“贪”和“呆”,都体现了一种童心的“真”,人们所喜欢的也正是他的“童真”.

    如前所述,八戒性格中贪的因素,都是世俗男女发自内心的欲望的顽强表现,是人性的体现。所以,他的贪欲无非如小儿一样,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毫不掩饰地追求自己的自然欲望。他的呆,其实只是一种浑厚憨直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世俗社会中那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风气格格不入,为巧言令色者所鄙弃,为机灵精明者所轻视。但是,这种性格,却似未经雕琢的璞玉浑金,保持有人类童年的天真、纯正和质朴。”[17]八戒有时候也想竭力掩盖自己的缺点,有时候也会编造谎话哄人,但这些也都像小孩子说谎一样单纯可爱。《四圣试禅心》一段,他想要留下招赘,却又扭扭捏捏,矫揉造作,几个“不要栽人”、“从长计较”,使他在扭捏中透出可爱来。他编造“石头山、石头洞”的谎话,也令人忍俊不禁,于说谎中透出纯真。可见,他呆就呆在想要掩盖自己,但又不善于掩盖自己,完全以真面目示人。作者只所以把八戒塑造成一个呆子形象,正是为了突出其“真”,因为赤子之情总是动人的。

    但是,许多问题就是如此矛盾,人的心理也是千变万化。如果人们真的完全认可了八戒的“真”,对八戒的情感就只能是爱。而事实分明告诉我们,人们喜爱八戒,同时又嘲笑八戒,甚至喜爱和嘲笑两种感情同时出现,难分彼此。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只不过是中国人的隐显人格在起作用。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民族性格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有人称之为国民劣根性。这种劣根性除了奴性之外,最流行而又最使人浑然不觉的莫过于隐显人格[18],其表现为:人们在公开场合总是不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的欲望,而是努力用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言辞把自己包装起来。所以,在公开场合,如会议桌上、报告会上、发言稿里和还不太熟悉的人们之间,最能体现人们的显性人格;而在私下,在夫妻与亲朋好友之间,就可以不加修饰地坦露心迹,谈论自己的切身利益,发表一些牢骚话等。当然,这还是修养不够的表现。按照老祖宗的遗训,应该是“逢人只说三分话,未敢十分尽吐真:不怕虎生两只翼,只怕人长两面心”.也就是说,最好的处世哲学就是对任何人都不要说真心话。这些,都是人们的隐性人格。由于两性人格的存在,我们就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虚伪性。

    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如前所述,中国的政治是一种伦理型政治,道德至上是这种政治最突出的特点。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连他们自己也做不到的道德标准,以规范民众的行为;同时,大树特树圣人、贤人的形象,把圣人和贤人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和完人,然后责令人们向这些人看齐。这显然违背了人之常情,违背了人们的正常欲望。但是,由于统治者动用了政权的力量广泛宣传和强制推行,就使这些道德标准在长期的 历史积淀中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是动辄获罪,而是动辄就受到这种伦理标准的谴责。但是,人的本能并不因此而消失,个人的欲望必须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人们才有可能生活下去。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在道德的重压下不得不学会伪装自己,很自然地就形成了这种分裂型的两性人格。

    猪八戒就不同了。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那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当我们这些具有两性人格的人看到这个形象时,喜爱的和嘲笑的两种感情便同时出现。传统文化积淀在我们头脑里固有的理性和道德观念,使我们很习惯运用道德的准绳来评价人物。于是,我们头脑里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就和八戒的“贪”与“呆”形成矛盾,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去嘲笑他。也就是说,从我们的显性人格来看,八戒的七贪一爱,都是低层次的人生追求,都是可笑的--这就是我们嘲笑八戒的深层次的心理基础。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对八戒厌恶。因为从我们的隐性人格看,我们在潜意识里,能够体会到八戒这些贪欲,都是我们自身的基本欲望。我们自己和八戒在许多方面并没有本质不同,八戒的缺点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缺点,只不过我们受到了道德观念的支配,常常把自己的缺点掩盖起来罢了--这就是我们喜爱八戒的深层次的心理基础。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个理性的国度里,我们的国民既想追求人欲之乐,又自信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双重矛盾心理。因此,如果说八戒是浑金璞玉的话,我们就是雕琢而成的玉器。浑金璞玉是质朴的,但未免粗鄙、丑陋;雕琢的玉器是精美的,但却丧失了质朴的特点。

    八戒这个“真”的形象塑造得成功,同明代后期思想解放的启蒙思潮也有着密切关系。同西方的文艺复兴不同,明代的启蒙思潮不是通过对宗教的的否定来达到肯定人性的目的,而是通过对程朱理学的反动来唤醒人性,亦即是针对道学家们的假来提倡真。王阳明就认为,道学家们都是一些“病狂丧心之人”,“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顾东桥》)李贽认为道学家们都是“展转反覆,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焚书》卷二,《又与焦弱侯》),痛骂道学家们“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卷二,《三教归儒说》)在揭露道学家虚伪的基础上,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特别提倡真。罗汝芳就说:“天初生我,只是个赤子;赤子之心,浑然天理。”(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四,《(近溪)语录》)李贽则提出了着名的“童心说”,以“绝假纯真”的童心,来对抗程朱理学,对抗一切的“假”(《焚书》卷三,《童心说》)。正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之下,八戒这个世俗的“真”的形象才出现了。

    但是,如果仅仅把国人的隐显人格作为人们嘲笑又喜爱八戒的原因,显然还十分不够,因为这并不能解释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群体之中,为什么八戒同样既被喜爱又被嘲笑。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关。当人类从混沌状态走向开化之后,人们便认识到个体力量的有限性。面对着“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19],人们不得不“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20],于是人类社会便产生了。在联合的状态下,如果个体人仍然无限制地发挥自己的个人欲望,去满足自己的生存要求和人生自由,就必然要侵犯别人的自由和生存要求。为了避免人类在相互斗争中两败俱伤而走向灭绝,包括道德和法律等种种限制个体欲望的的社会准则便出现了。因此,人类组成社会的过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但同时对个体人来说又是痛苦的,拿卢梭的话说,就是以丧失自己本应有的“对于集体有重要关系”的那部分“权利、财富、自由”[21]为代价的。这里,就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之一,即个人欲望、个人生存环境与社会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我们每个社会人,就都处于这种两难的选择之中:从个人情感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都有追求个人欲望的要求;从社会理性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又不能不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正是这样一种两难的选择,常常将人们推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两难选择中两边摇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偏左则造成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形成各种形式的禁欲主义;偏右则造成个人欲望的无限制的泛滥,进而损害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从潜意识的情感意义的层面来看待八戒形象时,很自然地就认识到八戒的欲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欲望,从而对八戒产生喜爱之情;但是,当人们从社会理性意义的层面上来看待八戒形象时,八戒的缺点又是人们不能赞同的,从而形成对八戒的嘲笑心理。

    四

    对八戒既喜爱又嘲笑的审美观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喜剧性特征。有人曾称八戒为“开心果”[22],就说明了这一点。研究八戒形象如果没有注意到其喜剧性,其所研究的就不是完整的八戒形象。

    首先,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来自于八戒的幽默。幽默理论家们认为,幽默的“主体”具有“自信心和优越感”[23];“幽默是表现理智笑的一种高层文化形式”[24],“是谐趣的高级形态”[25].粗夯蠢笨的八戒具有幽默感,似乎不可理解,但却是事实。这种幽默感首先就表现在八戒的语言上。不少时候八戒说出话来都俏皮而又活泼,妙语连珠,如“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和尚是色中饿鬼”、“糟鼻子不吃酒,枉担虚名”、“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等等,都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流沙河的妖怪嘲笑八戒的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八戒说道:“且莫管甚么筑菜,只怕荡了一下儿,教你没处贴膏药,九个眼子一齐流血!纵然不死,也是个到老的破伤风!”在荆棘岭,八戒挥钯开路,见到石碣上有“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 ,便自豪地添上了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天路尽平!”续 倒还有模有样。

    八戒的的幽默还表现在其自嘲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混合。”[26]第36回八戒的咏月诗说:“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第41回八戒一见红孩儿放起火来,对悟空叫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作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第32回他又说:“假若教我去乡下化斋,他这西方路上,不识我是取经的和尚,只道是那山里走出来的一个半壮不壮的健猪,伙上许多人,叉钯扫帚,把老猪围倒,拿家去宰了,腌着过年,这个却不就遭瘟了?”

    八戒不仅自嘲,而且嘲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本身就是“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嘲笑”[27].悟空被黄风怪吹伤了眼睛,只能“闭着眼睛乱摸”,八戒就对悟空说:“先生,你的明杖儿呢?”把悟空当成瞎子来取笑。“义激猴王”一回当悟空质问八戒怎么不对妖怪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时,八戒编谎说道:“那怪闻言,越加愤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鮓着油烹!”不仅激怒孙悟空前来降妖,还借妖怪之口,把一向捉弄自己的孙悟空痛骂了一场。他称唐僧是“罢软的老和尚”、悟空为“捉掐的弼马温”、沙僧为“面软的沙和尚”,也能抓住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其次,八戒的喜剧性还表现在对不合理事物的讽刺方面。讽刺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反对的方式,拿鲁迅的话说,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8].在《西游记》中,作者常常借用八戒的幽默,来讽刺不合理的事物。作品第26回,八戒把福、禄、寿三星骂做“奴才”,说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添寿‘、’添福‘、’添禄‘?”孙悟空让八戒把三清圣像丢进“五谷轮回之所”,八戒竟然对着圣像一本正经地祷祝了一番:“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奉,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名为“祷祝”,实是对三清痛快淋漓的调侃。八戒将两个宦官称作“奶奶”,别人指责他“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八戒笑道:“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儿,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将宦官痛骂了一番。第69回朱紫国国王向悟空下跪说:“若救得朕后”,“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八戒在一旁“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嘲讽封建帝王们崇尚女色而不顾国计民生的荒唐之处。在布金寺沙僧劝导八戒吃饭时要“斯文”,不要被人笑话,八戒大叫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表现了对那些不学无术却假装斯文的文人的讽刺。

    其三,八戒形象的喜剧性还在于其性格与行为充满了滑稽趣味。按一般喜剧理论家的解释,造成滑稽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审美的客体应具备某种不协调状”[29].表现在八戒形象中的“不协调”,和他猪的外形和习性都密不可分。提到猪八戒,我们头脑中首先就出现了那个长嘴大耳朵、挺着大肚子,并且又有些呆头呆脑、贪吃贪色的猪形人。更为可笑的是,在驾云遇到顺风的时候,他的两个大耳朵“撑起来”,“好便似风篷一般”.“义激猴王”一回中,孙悟空故意不认识他,猪八戒把嘴往上一伸道:“你不认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一个莲蓬嘴竟然成了他的身份证。当然,如果八戒实实在在只是一口猪,也并不显得如何滑稽,问题是他是一口猪,却有着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特别是有着人的缺点,这样就造成了极端的不协调。他那可笑的吃相,他不论在什么情景下都能倒头便睡,他见到女人时的那种贪婪的表现等等,都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他又呆头呆脑,这让机灵的孙悟空可以对他任意地捉弄,于是,鬼机灵的孙悟空和呆头呆脑的猪八戒就像一对天造地设的搭档,形成了如参军戏般的插科打诨、调笑表演,增加了其形象的滑稽性。

    其四,八戒形象的喜剧性,还在于他不是一个恶的形象。亚里士多德说过:“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30]朱光潜先生也说:“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疾。”[31]如前所述,八戒是取经队伍中的一员,其形象不仅表现为许多优点,更表现出“真”的特征。他有时也对悟空有恶作剧,也曾经欺骗过师父唐僧,但他的行为对他人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他虽然有着不泯的贪欲,但由于他的呆笨,又无法实现自己的贪欲。正因此,八戒便成为我们可以调笑的一个人物。人们在嘲笑八戒的同时,一方面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的自尊心理,另一方面“却在笑自己灵魂深处的隐私,却在笑世人的劣根性,却在笑一个时代的人性的弱点”[32]在笑的基础上,“促使我们改正这些缺点,促使我们的心灵更趋完美”[33], 从而起到了喜剧净化人们灵魂的作用。

    总之,八戒是一个喜剧性的世俗型艺术形象。他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他有着人的情感与神的变化神通,但这些又都和他的猪的特性融为一体。人们喜爱却又嘲笑这个形象,既是国人的隐显人格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关系。

    注释:

    [1]钟婴:《〈西游记〉社会背景发覆》,见《西游记研究论文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2] 田同旭:《〈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见《山西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

    [3] 刘毓忱、杨志杰:《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见《南开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

    [4] 孙逊:《孙悟空、猪八戒形象塑造的艺术经验》,见《文学评论》1985年第1期。

    [5]柳宏雷:《论〈西游记〉的幽默艺术风格》,《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6] 杨江柱:《猪八戒与孙悟空》,见《芳草》1982年第4期。

    [7] 陈荣林、周应堂:《一个求生存的典型形象》,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8] 侯光复:《取经路上的凡夫俗子──猪八戒》,见《文史知识》 1989年第7期。

    [9] 冯文楼:《取经:一个多重互补的意义结构》,见《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1期。

    [10] [11]转引自郑希付《现代西方人格心理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53-57页;397-399页。

    [12][14]魏崇新:《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新论之一》》,《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13][32]张锦池:《阿Q的远祖--猪八戒形象漫论》,《北方论丛》1995年第5期。

    [15]付琼:《人文主义观照下的猪八戒形象的厚度》,《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16]杨俊:《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17]吴圣昔:《呆子形象面面观》,《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

    [18]本文关于“隐显人格”的论述,参阅了许宏《中国病》,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然本文以“隐显人格”来代替原书的“阴阳人格”,以示和“阳刚”、“阴柔”意义上的阴阳人格区分开来。

    [19][21]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斌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8、38页。

    [20]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

    [22]刘耿大:《西游记迷境探幽》,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23][29]陈孝英:《幽默的奥秘》,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93、63页。

    [24]孟昭泉:《幽默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25]方成:《滑稽与幽默》,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1页。

    [26][27]车尔尼雪夫斯基:《崇高与滑稽》,见《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28]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93页。

    [30]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6页。

    [31]朱光潜:《诗与谐隐》,《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5页。

    [33] 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徐继曾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120页。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收藏文章

    阅读数[371]

    百年· 红楼梦 网络文化与 文学研究

    周访问排行 月访问排行 总访问排行

    热 闹·喧 嚣·恶搞的背后----当代《西游记》文化现象的反思

    “西游”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

    西游记主旨与作者新探

    论《西游记》的原旨与接受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

    走进《西游记》,品味“丑”八戒

    生地何迁,姓名何缘,太乙何编?

    “西游戏”与《西游记》的传播

    佛、道在《西游记》中的地位--试述《西游记》的宗教意识

    《西游记》中的生命乌托邦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注册成为新会员?

    诸位网友,敬请谨慎网上言行,切莫对他人造成伤害。

分享到:
上一篇:《西游记》佚本探考——曹炳建(3)
下一篇:探寻迷失的古道荒径--金元新道教与《西游记》成书之关系(2)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86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