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西游记》中的教育思想(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四、民主、平等、合作

    民主、平等、合作思想是小说表现出的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在实际生活中,在教育教学中,在处理师徒关系中都是我们所倡导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小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二回中:须菩提祖师要传艺于孙悟空,即问悟空:“你今要从我学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然后祖师向他介绍“道”、“流”、“静”、“动”征询他的意欲。

    第二十三回中: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

    第二十七回中: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仔细仔细。”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待到悟空要打尸魔,唐僧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割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么经去!”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由此积恨得唐僧将孙悟空逐回花果山。

    第三十八回中:将近有一更时分,行者心中有事,急睡不着,他一毂辘爬起来,来到唐僧床前,叫:“师父。”此时长老还未睡哩,他晓得行者会失惊打怪的,推睡不应,行者摸着他的光头,乱摇道:“师父怎睡着了?”唐僧怒道:“这个顽皮!这早晚还不睡,吆喝甚么?”

    第四十八回中:行者在半空中看见,问道:“师父何在?”八戒道:“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区处。”

    第六十八回中:三藏勒马叫:“徒弟们,你看那是甚么去处?”行者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也!”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行者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纵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孙偏怎看见?”……

    第七十二回中:师徒们正在踏青玩景,忽见座庵林。三藏滚鞍下马,站立大道之旁,行者问道:“师父,这条路平坦无邪,因何不走?”三藏道:“不是关风,我看那里是个人家,竟欲自去化些斋吃。”……

    第七十七回中:三藏战兢兢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行者道:“若要好,大做小。”沙僧道:“怎么叫做’大做小‘?”行者道:“若要全命,师做徒,徒做师,方可保全。”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第九十八回中: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醒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小说中表现出师父与徒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思想,徒弟可以教训师父,师父可以做徒子、徒孙,只要是为了共同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目的,师徒间的合作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也是我们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五、惩诫思想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这时会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教育,有时效果很好,有时也没有什么效果,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进行惩罚和训诫了,这就是要逼迫顽劣之徒改过自新。惩诫思想在小说有很好的体现。

    第七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终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如来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

    第十四回中:悟空打死人以后,唐僧训教之,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 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悟空就被他气跑了;等到悟空戴上嵌金花帽,三藏即默念那紧箍咒一遍,念了几次,被行者发觉后,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的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疼,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疼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的长老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第二十三回中:猪八戒凡心未灭,被绷挂于树上,高声叫道:“师父啊,绷杀我了!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

    《西游记》中,唐僧前世是如来之二徒,名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转生东土;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猪八戒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下界投胎,身如畜类;沙僧在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于下界;白龙马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这些均表现出强烈的惩诫思想,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惩罚与训诫是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如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如此不听训导的顽劣之徒,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逼其改过自新了。

    六、德育为主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思想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施加积极影响,使之转化成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西游记》第一至第七回是孙悟空学艺,然后大闹天宫。在悟空学业有成之时,却被须菩提祖师逐出师门,祖师只说:“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道:“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此处表明祖师已经觉察出对孙悟空忘记了进行思想教育,要想改变孙悟空的本性是非常难的事,这里暗示出德育的重要性。小说中德育这一重要环节是由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完成的。

    第二十七回中:唐僧恼恨孙悟空三次打死妖怪所变的人,经不住猪八戒在旁撺唆,最终认为悟空三次杀人,将其逐回花果山,离别之际,行者道:“常言道:’事不过三‘若不走,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拜别之时,唐僧转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虽然悟空被冤枉,但在以后的行途中,他自然小心做事了。

    第三十二回中:猪八戒前去巡山,行者在旁,忍不住嘻嘻冷笑,长老骂道:“你这个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行者道:“不是笑他,我这笑中有味,你看猪八戒这一去,决不巡山,也不敢见妖怪,不知往那里去躲闪半会,捏一个谎来哄我们也!.”长老道:“你怎么就晓得他?”行者道:“我估出他这等,不信,等我跟他去看看,听他一听,一则帮扶他降妖,二来看他可有个诚心拜佛。”长老道:“好!好!好!你却莫去捉弄他。”待猪八戒被识破之后,八戒道:“哥哥呀,只是这一遭儿,以后再不敢了。”自此之后,猪八戒这一恶习也着实改了。

    第五十回中:猪八戒拿了三件纳锦的背心,让师父穿一件。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贪小。”八戒道:“四顾无人,虽鸡犬亦不知之,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什么公取窃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

    第五十六回中:行者打死两个毛贼,唐僧见悟空仍不听劝戒,说出恶语,心惊道:“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起来?”待贼兵追至,行者道:“放心!放心!老孙了他去来!”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待孙悟空杀了许多人,慌得唐僧跌下马来,口中念起紧箍儿咒来,把个行者勒得耳红面赤,眼胀头昏,在地下打滚,之后又被唐僧逐走。

    唐僧在取经路上,就是在坚持对徒弟们进行着思想品德教育,每一次遇难,每一次教训,都是在劝教弟子做善事,做好人,做品德高尚的人。这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孙悟空被压于五行山五百年,其顽劣之性未变,这也足以说明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之难度了。

    七、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育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体系。

    《西游记》中,传授知识技能的部分只有悟空学艺一节,所占篇幅不大,但其中却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思想,在前面已经论述,其中也体现了循序渐进思想。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他们越往前行,就越接近灵山圣地,在这一进程中,他们对取经的认识也愈来愈深,他们自身的技艺的运用方面,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都逐步达到了修成正果的要求。这不是一日之功,是在经历了八十一难的艰苦磨炼后才得以成功,从而最终达到了“佛”的境界。

分享到:
上一篇:民间故事类型与《西游记》的情节模式(2)
下一篇:《西游记》中的教育思想(3)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3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