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金瓶梅》作者的姓名,学会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二、 “三泉主人”是谁?

    第77回写西门庆看了爱月美人图,图上题诗及其署名后,便问:“三泉主人是王三官儿的号?”慌的郑爱月儿连忙摭说道:“这还是他旧时写下的。他如今不号三泉了,号小轩了。他告人说,学爹说:我号四泉,他怎的号三泉?他恐怕爹恼,因此改了号小轩。”一面走向前,取笔过来,把那“三”字就涂抹了。

    从这一段故事可以看出“三泉主人”就是王三官,还可以看出西门庆与王三官曾经打过交道,他知道谁是“三泉主人”,只是不敢肯定而已。这说的是第72回的故事,故事写王三官邀西门庆到自己的书院中,“独独的一所书院,三间小轩,里面花木掩映,文物潇洒,金粉笺扁曰:‘三泉诗舫'.四壁挂四轴古画:轩辕问道,伏生坟典,丙吉问牛,宋京观史。西门庆便问:’三泉是何人?‘王三官只顾隐避,不敢回答。半日才说:’是儿子的贱号。‘西门庆便一声儿没言语。”显然不满意,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知道王三官原来是西门庆的干儿子。第69回记述了王三官的母亲林太太与西门庆通奸的故事,在文嫂的导引下西门庆来到王招宣府后堂,“只见里面灯烛荧煌,正面供养着他祖爷太原节度颁阳郡王王景崇的影身图:穿着大红团就蟒衣玉带,虎皮交椅坐着观看兵书。有若关王之像,只是髯须短些。旁边列着枪刀弓矢。迎门朱红匾上写着’节义堂‘三字,两壁书画丹青,琴书潇洒。左右泥金隶书一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然后请入太太房内,文嫂说:“太太久闻老爹在衙门中执掌刑名,敢使小媳妇请老爹来,央烦庄事儿。”林氏道:“不瞒大人说,寒家虽世代做了这招宣,夫主去世年久,家中无甚积蓄。小儿年幼优养,未曾考袭。如今虽入武学肄业,年幼失学。家中有几个奸诈不级的人,日逐引诱他在外飘酒,把家事都失了。几次欲待要往公门诉状,争奈妾身未曾出闺门,诚恐抛关露面,有失先夫名节。令日敢请大人至寒家诉其衷曲,就如同递状一般。望乞大人千万留情,把这干人怎生处断开了,使小儿改过自新,专习功名,以承先业。实出大人再造之恩,妾身感激不浅,自当重谢。”西门庆立即答应,“说话之间,彼此眉目顾盼留情”.“西门庆见左右无人,渐渐促席而坐,言颇涉邪,把手捏腕之际,挨肩擦膀之间。初时戏搂粉项,妇人则笑而不言;次后款启朱唇,西门庆则舌吐其口,鸣咂有声,笑语密切。妇人于是自掩房门,解衣松佩,微开锦帐,轻展绣衾,鸳枕横床,凤香薰被,相挨玉体,抱搂酥胸。”作者评论说:一个是“富而多诈奸邪辈,压善欺良酒色徒”;一个是“绮阁中好色的娇娘,深闺内’日‘屄的菩萨”.这段故事写得让人哭笑不得,卖身的淫妇居然还寻找理由,说什么是为了保护“先夫名节”,望乞大人千万留情处断使小儿改过自新,专习功名,以承先业。“妾身感激不浅,自当重谢。”因此她就卖身相谢,就如同递状一般。真是可耻之尤?作者在故事中还专门描写了王家祖宗的庄严形象和传家信条,与这对狗男女的卑鄙行为形成了鲜明对照,更加表明林太太的行为给王招宣府的列祖列宗带来了多么严重的侮辱;字里行间滴下的是王家的血和泪。

    到次日,西门庆吩咐地方节级缉捕调查王三官嫖妓的事,至晚,打听王三官众人都在李桂姐家吃酒,众公人把小张闲、聂钺、于宽、白回子、沙三五人都拿了。孙寡嘴与祝日念扒李桂姐后房去了。王三官儿藏在李桂姐床身下,不敢出来。第二天才回家,这时五个小帮闲也被放出来,已经被西门庆“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众人盘算王三官“要几两银子盘缠”,于是来到王招宣府宅内,径入客位里坐下。“王三官唬的鬼也似,逼他娘寻人情。” 请来文嫂后,文嫂建议他:“亲自到西门老爹宅上”央浼他。于是王三官拿着拜帖去央浼西门庆,拜帖上写:“眷晚生王寀顿首百拜。”西门庆看了很高兴,立即答应帮忙。于是把几个小帮闲又拿到衙门中教训了一顿,然后才放走。西门庆回到家里,应伯爵听说了这件事来问是哪个衙门办的。见西门庆迸着脸儿待笑,便说:“哥,你是个人,连我也瞒着起来。今日他告我说,我就知道哥的情。怎的祝麻子、老孙走了?一个缉捕衙门,有个走脱了人的?”这时西门庆才说了实话,并且补充说:“不想刚才王三官亲上门来拜见”,因唤王经“拿王三官拜帖儿与应二爹瞧。”拜帖上面写着:“眷晚生王采顿首百拜。”一回之内两次通过拜帖交待了王三官的大名,像这样三番五次交待一个人姓名、笔名和官称的做法,在《金瓶梅》中是唯一的,可见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有多么重要。接着故事写伯爵极口称赞西门庆:“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休怪我说,哥这一着做的绝了。这一个叫做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若明逞了脸,就不是乖人儿了。还是哥智谋大,见的多。”“哥的所算,神妙不测。”难道西门庆放走了与自己有瓜葛的人,就值得如此称赞吗?这不合理。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故事两次通过拜帖交待了王寀的大名。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在《爱月美人图》题诗下署名的王三官就是《金瓶梅》作者,他没有在扉页上公开署名,而是采取了“明假暗真”的写法将姓名写在故事情节之中,这不正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吗?这分明是一种借此言彼的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作分明是在赞扬王寀的这种署名方法。怪不得第72回的故事把王三官的书院写得很是优雅,既称“三泉诗舫”,诗作肯定不少。看来王三官不只是一个留恋妓院的纨绔子弟,还具有相当高的素质和才学,能书会画还善于作诗,应该是个人才。四轴古画似乎是暗示主人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懂哲学,又懂政治,通晓古今历史,关心民间疾苦。作者之所以要把这个纨绔子弟描写成博古通今、能文善作的人才,就是为了表明王寀有写作《金瓶梅》的能力。否则,就没有必要这样来描写一个纨绔子弟。第72、77两回交代王三官时都诚惶诚恐,欲言又止,恰恰表现了作者害怕公开署名的心理。所有这些写法都证明“三泉主人”就是王三官、王寀;王寀是《金瓶梅》作者。

    其实,第42回王三官刚一出现就与众不同,故事写西门庆和应伯爵在狮子街楼上观看灯市,“见谢希大、祝日念,同一个戴方巾的在灯棚下看灯”,都不认识他,把谢希大找来,他才说:“那戴方巾的,是王昭宣府里王三官儿。今日和祝麻子到我家,要问许不与先生那里借三百两银子。央我和老孙、祝麻子作保。要干前程,入武学肄业。”后来祝日念也来了,据他说他与孙天化一起陪同王三官往许不与先生那里借三百两银子去,他向大家介绍了借契是怎样写的,他说:“立借契人王寀,系招宣府舍人。(休说因为要钱使用,只说)要钱使用。凭中见人孙天化、祝日念作保,借到许不与先生名下,(不要说白银)软斯金三百两。每月(休说利钱,只说)出纳梅儿五百文。约至次年交还,(别要题次年,只说)约至三限交还。哪三限?头一限,风吹辘轴打孤雁;第二限,水底鱼儿跳上岸;第三限,水里石头泡得烂。这三限交还他。(平白写了垓子点头那一年才还他。我便说:垓子点头,倘忽遇着一年地动怎了?叫我改了两句,说道:)如借债人东西不在,代保人门面南北躲闪。恐后无凭,立此文契不用。(到后又批了两个字:)后空。”你看借契写的多滑稽,多么不可思议。问题在于许不与为什么会接受这种借契,从后面的故事可以知道许不与把钱借给了王寀,许不与这个名字已经告诉我们,他答应借的钱可以不还。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借契中有一句;“只说要钱使用”,这些话可以提醒我们:王寀有权向许不与要钱使用。许不与是什么人,除非是王寀的后父。然而故事并没有这样写,林太太虽然与西门庆通奸,但是没有改嫁西门庆,可是她却在酒席上让王寀拜西门庆为义父(第72回的故事)。看来借契反映的应该就是作者与西门庆之间的事,恰好孙天化、祝日念、谢希大都是西门庆的朋友,正适合做中人;作者在写作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他认为“饶贴亲娘还磕头”是无法忍受的耻辱;但是他又不愿意向世人隐瞒真相,所以他才特意用这种自我调侃的文字表现出来。

    第42回的故事表明王三官这个人在《金瓶梅》中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真不简单,刚一出场就由西门庆的几个朋友陪同去借钱,其他人物哪有这样的气派!随后故事又用许多回目表明王三官与西门庆供养的妓女李桂姐相好,他居然敢于在老虎头上动土,《金瓶梅》中没有第二人敢这样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只有承认王三官王寀是《金瓶梅》作者才可以合理解释,否则无法理解。其实,《金瓶梅》从第一回开始,就特别强调王招宣府在故事中是非常重要的,直到第一百回仍然是这样的。

    三、“王招宣府”的重要性

    第五章第一节我们已经说过《金瓶梅》第一回写潘金莲“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作者借此写法强调潘金莲出身于王招宣府,从而表明她不是出身于《水浒传》,而是出身于《志诚张主管》。接着第10回又向读者介绍李瓶儿实质相当于王招宣府的小夫人,只不过她带出来的是百颗西洋大珠,那是由《志诚张主管》中王招宣府小夫人带出来的108颗西洋大珠改写的。两个女主角都与王招宣府有关,可见王招宣府在《金瓶梅》中有多么重要。再看第100回,故事写庞春梅自从陈经济死后,“晚夕难禁独眠孤枕,欲火烧心。因见李安一条好汉”,就派养娘与他送去“一包衣服”和“五十两大元宝”.显然这里面隐藏有私情,李安是个孝顺的男子,“就依着娘的话,收拾行李,往青州府投他叔叔李贵”去躲避了。其实,这段故事是按照《志诚张主管》中小夫人与张胜的故事改编的,但是《金瓶梅》把张胜的名字换成李安了,而且还把张胜写作成一个坏人。从而表明作者不是因为想赞扬张胜才借用《志诚》的,那么他是为了什么呢?

    从《金瓶梅》三个书名人物的故事都与《志诚》中的“王招宣府”有关,但是除此以外她们跟“王招宣府”再也没有其他关系,看来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目的只是为了强调“王招宣府”故事在《金瓶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图。那么,“王招宣府”的故事究竟重要在哪里呢?纵观《金瓶梅》所写的有关“王招宣府”的全部故事,就会发现作者给“王招宣府”增加了两个重量级人物:王三官和林太太,故事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表现“王招宣府”和王三官的重要性;二是三番五次介绍王三官的笔名和大名,并且让他在故事中成为唯一署名作者;三是写了林太太与西门庆之间的偷情故事,并且让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父,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内容。由此看来,“王招宣府”故事之所以重要,就重要在它表现出王寀是《金瓶梅》作者,而林太太的偷情故事则表明了王寀有写作《金瓶梅》的思想动机。

    第68回写妓女郑爱月为了讨好西门庆,说:“李桂姐如今又和王三官儿好”,“我说与爹个门路儿,管情教王三官打了嘴,替爹出气。”“王三官娘林太太,今年不上四十岁,生的好不乔样!描眉画眼,打扮的狐狸也似。他儿子镇日在院里,他专在家,只寻外遇”;“文嫂儿单管与他做牵头,只说好风月”;“又一个巧宗儿:王三官娘子儿今才十九岁,是东京六黄太尉侄女儿,上画般标致,双陆、棋子都会。三官常不在家,他如同守寡一般”,“爹难得先刮剌上了他娘,不愁媳妇儿不是你的。”当下,被他一席话儿说的西门庆心邪意乱。接着第69回记述了王三官的母亲林太太与西门庆通奸的故事,第72回写王三官为了感谢西门庆帮他摆脱流氓的纠缠,邀请他家中赴席。林太太在酒席上让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父,“当下教西门庆转上,王三官把盏,递了三钟酒,受其四拜之礼。”“自此以后,王三官见着西门庆以父称之。”故事说“诗人看到此,必甚不平,故作诗以叹之”.诗曰:“从来男女不通酬,卖俏营奸真可羞。三官不解其中意,饶贴亲娘还磕头”.读者当然明白这诗归根结底是作者写的,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读者:三官不知道林太太背地里的奸情,他被蒙在鼓里;“饶贴亲娘还磕头”是奇耻大辱,希望王三官有一天能够觉醒。问题在于王三官是否能够觉醒呢?第77回的回前诗对此作了回答。请看:

分享到:
上一篇:《金瓶梅》的主题人物,学会鉴别人物在故事中的主与次(4)
下一篇:《金瓶梅》作者的姓名,学会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5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