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3)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六、 关于对时代背景的交待。

    在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作者还增写了有关时代背景的文字。第一回开宗明义,作者就指出:

    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朝中宠信高、杨、童、蔡四个奸臣。以致天下大乱,黎民失业,百姓倒悬,四方盗贼蜂起,罡星下生人间,搅乱大宋花花世界,四方反了四大寇。

    《金瓶梅》明托宋徽宗朝而实写明代嘉靖朝;明斥高杨童蔡四个奸臣,而实斥严嵩专政参见本书《关于〈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说”》这个时代是天下大乱,百姓倒悬的时代。关于武大的迁居问题,《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写的是,因武大娶了潘金莲,“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在那里安不得身”.而《金瓶梅》改为:“因时遭荒馑,将祖房儿卖了”.在同一回又一处重复道:“因时遭荒馑,搬移在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不难看出,即使在这些细枝末节之处,作者亦刻意要突出其时代的特征。另外,如前所述,第二回写到武松受知县差遣到东京为其寄放金银。《水浒传》只点明在东京居住的是知县的“亲戚”,而《金瓶梅》又特意点出,这亲戚“姓朱名勔,见做殿前太尉之职”.《金瓶梅》第三回又增出一段文字,说西门庆之女西门大姐定亲,亲家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杨提督亲家陈宅”.第十回写西门庆因杀害武大而贿赂公行。西门庆所求助者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杨提督。提督又转央内阁蔡太师。蔡太师即下书其门人;东平府尹陈文昭,遂使杀人犯西门庆、潘金莲逍遥法外。《金瓶梅》增出的这些文字貌似平常,实为惊人之笔。上有蔡京、朱勔等奸人当道,下有西门庆等恶霸横行乡里,灾荒连绵,民不聊生,人民揭竿而起,这就是《金瓶梅》故事发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古人早已指出,《金瓶梅》是“指斥时事”之作,确是如此,我们在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增出的文字中,就已能见其端倪。

    七、 关于《金瓶梅》增改部分的严重缺陷。

    在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所作的许多增改,其成就是肯定的,但也有不少缺陷。例如,与《水浒传》相比,武松的形象有所损害;关于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外貌描写,纯属陈词滥调,毫无艺术价值可言;武松佯娶潘金莲的情节不尽合理;宣扬女人祸国、女人败家的思想等等,都不足取。这些问题在上文已经谈及。另外,抄录《水浒传》原文时有二三十处文字上的错漏,致使某些地方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如将郓哥的话加在武大头上,把西门庆踢倒武大后打闹里走了,说成是武大打闹里走了,等等。有些情节改动后,变得文理不通。有些回目的拟文反比《水浒传》逊色。这些问题笔者在《〈金瓶梅〉是王世贞及其门人的联合创作》一文中已加详述,此不赘述。《金瓶梅》还增加了好几段描写性行为的文字。这些文字实在令人不堪入目。这一严重缺陷,无疑大大降低了《金瓶梅》的价值与成就。

    《金瓶梅》抄袭《水浒传》中的其他文字

    除了《金瓶梅》与《水浒传》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大量抄录了《水浒传》的文字外,《金瓶梅》还大量抄袭了《水浒传》中与《金瓶梅》的故事发展毫不相干的文字。这种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式的抄袭现象,美国学者韩南先生已作过考证韩南:《〈金瓶梅〉素材来源》。笔者有幸拜读了包振南同志的手译稿,特此说明,并深致谢忱笔者在吸收韩南先生考证成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将这些抄袭文字一一指出,顺序编排,虽不免有烦琐之弊,但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笔者所用以比勘对照的是,载有明万历四十五冬东吴弄珠客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与载有明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的《忠义水浒传》。

    在两书的重叠部分,《金瓶梅》抄改的文字达四五万字之多,笔者不可能详录。下面加以比勘的是两书的非重叠部分。

    一、 《金瓶梅》第二回写潘金莲的外貌文字,抄自《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黑鬒鬒鬓儿,细湾湾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窍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在《水浒传》中,这是一段写石秀所见的潘巧云的外貌描写,《金瓶梅》抄来稍加改动,成了从西门庆眼中所见的潘金莲的外貌特征描写。其文如次:

    黑鬓鬓赛鸦翎的鬓儿,翠湾湾的新月的眉儿,清冷冷杏子眼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白面脐肚儿,窄多多尖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加点处为《金瓶梅》加改的文字。显然《金瓶梅》只加了些形容词而已。在“脚儿”下面还抄漏了“花簇簇鞋儿”一句。在“白生生腿儿”下面,还有二十四字的淫秽描写,《金瓶梅》也照录不误。《金瓶梅》的作者对潘金莲这一主要人物的外貌刻画也无意创新,说明执笔者的文字水平并不高。当然,在当时小说创作还处在并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样改头换面的抄袭是司空见惯的,算不得什么问题,《金瓶梅》也仅仅是邯郸学步而已。

    二、 《金瓶梅》第八回抄了《水浒传》第四十五回的三段文字。

    1. 《水浒传》有一段“看官听说”的文字,贬斥佛门僧众:

    看官听说,……潘、驴、邓、小、闲,唯有和尚家第一闲。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无俗事所烦。房里好床好铺睡着,无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假如譬喻说,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假辛辛苦苦挣扎,早辰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来,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没颗米,明日又无钱。总然妻子有些颜色,也无些甚么意兴。因此上输与这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匀当。那时古人评论到此去处,说这和尚们真个利害。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金瓶梅》稍加简化、调整,抄录了这段文字。

    2. 《水浒传》中还有一段贬斥和尚的韵文:

    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错拿香盒。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敲铦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满堂喧哄,绕席纵横。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锤打破了老僧头,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

    《金瓶梅》抄录这段文字时删去了“动铙……纵横”句,并在加点处稍作改动。如改“阁黎没乱”为“维摩昏乱”,改“真”为“经”,“名”为“盟”,“沙弥”为“阇黎”,“王押司”为“武大郎”,“押禁”为“大父”,“藏主”为“长老”,“击”为“打”,“敲了徒弟手”为“错拿徒弟手”,“维那眼乱”为“沙弥心荡”,“了”字删去,改“十年”为“从前”等等。而较为重要的改动只有两处,即将“阇黎”改为“维摩”,将“王押司”改为“武大郎”.《水浒传》原意是,潘巧云之父亲潘公请报恩寺和尚海阇黎,为潘巧云前夫王押司做功德。《金瓶梅》借抄这段文字,用在潘金莲为亡夫武大郎做水陆道场处,故必须改“王押司”为“武大郎”.

    3.《水浒传》中还有一首讽讥僧众的诗:

    色中饿鬼兽中狨,弄假成真玷祖风。

    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金瓶梅》抄录其诗,只将“弄假成真”改为“坏教贪淫”,“岂”改成“不”字。

    《水浒传》第二十五回中的这三段文字,《金瓶梅》作了移花接木式的抄袭,构成了第八回中潘金莲烧夫灵,和尚听淫声的主要情节,于此亦可见出,《金瓶梅》的反佛思想乃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传说。

    三、 《金瓶梅》第九回,抄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的一首诗: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武松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水浒传》作此诗为“却把忠言当恶言”者戒。《金瓶梅》抄录此诗时,改“过”字为“倒”,改“却”字为“错”.潘金莲初到西门庆家,善用“小意儿贴恋”吴月娘,把吴“喜欢的没入脚处”.于是吴错敬金莲而遭李娇儿等人不满。《金瓶梅》借此诗对吴作讥讽。这一首诗还出现在第十八回、二十回中。如此一首普通的诗,在《金瓶梅》中竟出现三次,很不寻常。前人已经指出,《金瓶梅》寓“戒世”之意。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云:“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此诗直率地表现了“戒世”的思想,故倍受作者青睐。因此作者在写《金瓶梅》时,一遇机会。便借此诗用以说教。这恐怕是此诗在书中一再出现的原因。《金瓶梅》完稿后恐怕没有作精心的审改,行文重复、粗疏处极多,于此亦可见一斑。

    四、 《金瓶梅》第十回,抄录了《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中的一篇偈子:

    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地狱与天堂,作者还包受。

    《金瓶梅》以此抄改为成一首回首诗:

    朝看瑜伽经,暮诵消灾咒:

    种瓜须得瓜,种豆须得豆。

    经咒本无心,冤结如何究?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此外,这一回中所写的李瓶儿的家世文字,则抄自《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此回写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杜迁、宋万去杀梁中书老小一门良贱”,李固“便和贾氏(卢俊义妻)商量,收拾了一包金珠细软背了,便出门奔走”.《金瓶梅》借用这些情节并加以改造,成了李瓶儿的家世:

    看官听说,原来花子虚浑家,娘家姓李,……小字唤做瓶姐。先与大名府梁中书家为妾。……只因政和三年正月上元之夜,梁中书同夫人在翠云楼上,李逵杀了全家老小,梁中书与夫人各自逃生。这李氏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妈妈走上东京投亲。

    显然,李瓶儿的形象塑造与卢俊义之妻贾氏有着一定的关系。《金瓶梅》作者将《水浒传》中杜迁、宋万杀梁中书一门良贱,误写为李逵杀了全家老小。这似乎说明,他在撰写这段文字时只凭着记忆,而未翻检原书。而李氏从梁中书家带出一百颗西洋大珠的情节,似乎又得之于平话小说《志诚张主管》中,小夫人从王招宣府带出“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这一情节的启示。将多种旁借的素材熔为一体,从而创造新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这恐怕是《金瓶梅》作者很突出的才能,这就是一个例证。

    五、 《金瓶梅》第十一回,抄《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一段韵文:

    罗衣叠雪,宝髻堆云。樱桃口杏脸桃腮,杨柳腰兰心蕙性。歌喉宛转,声如枝上莺啼。舞态蹁跹,影似花间凤转。腔依古调,音出天然。舞回明月坠秦楼,歌遏行云遮楚馆。高低紧慢按宫商,吐雪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范,铿金戛玉。笛吹紫竹篇篇锦,板拍红牙字字新。

    《金瓶梅》抄录时将“莺啼”改为“流莺”,“雪”改为“玉”,“笛吹紫竹篇篇锦”改为“筝排雁柱声声慢”.在《水浒传》中,这是雷横看白秀英演唱话本,“果然是色艺双绝”的一段描写文字。《金瓶梅》则写西门庆所结十兄弟,每月轮流会茶摆酒。这次轮到花子虚。席间一个粉头,两个妓女,琵琶筝秦,在席前弹唱。“端的说不尽梨园娇艳,色艺双全”,于是借抄这段韵文加以形容。这种借抄可谓得心应手,全无生硬拼凑之弊。于此亦可见《金瓶梅》作者对《水浒传》内容熟悉的程度与借用的巧妙。

    六、 《金瓶梅》第十四回,抄《水浒传》第十三回一段文字:

    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田夺地,辨曲直而后施行;斗殴相争,分轻重方才决断。闲暇抚琴会客,也应分理民情。虽然县治宰臣官,果是一方民父母。

    《金瓶梅》抄录时,改“分”为“审”,“才”为“使”,“暇”为“则”,“县治”为“京兆”,“方”为“邦”.在《水浒传》中,这是对郓城县新任知县时文彬的一段赞词。《金瓶梅》借抄而成为对开封府尹杨时的赞词。这样现成的照搬套用,在《金瓶梅》中极多,待下文再加分析。

分享到:
上一篇:《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2)
下一篇:《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4)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3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