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西游记》佚本探考——曹炳建(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三、盛于斯所读本、周邸本与荆府抄本等

    所谓盛于斯所读本和周邸本的记载,均见于明代盛于斯《休庵影语》中的一段文字,并且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世德堂原本都与之有一定联系,故我们一并研究。

    《休庵影语》的文字如下:

    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 心识其为后人之伪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盖《西游》作者,极有深意:每立一题,必有所指,即中间科诨语,亦皆关合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其末回云:《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三三九九,正合九十九回。而此回为后人之伪笔,决定无疑。○13

    盛于斯,字此公,初名筷篯,晚年笔名错翁,号休庵,安徽南陵(今南陵县)许镇镇盛村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一说是崇祯十一年(1638),一说是崇祯十三年(1640)。有《毛诗物考》、《休庵杂抄》、《群书考索》、《休庵影语》等着作传世。

    盛于斯所提到的周如山,名文炜,如山是他的号。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国色天香”条说:“原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大梁周文炜如山甫重梓。’……文炜亦无考,封面题‘敬业堂梓行',当为文炜书坊。又是书不似大梁刻本,殆文炜有书坊在江南;或文炜本江南人, 其族源自大梁也。”○14可见,王重民对周如山的生平和籍贯并不了解,但其推测却是正确的。王清原等《小说书坊录》着录“金陵周氏(周如山、周希旦)大业堂”所刊小说,如《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等共五种○15.从这些资料来看,周如山应是金陵一位书商。

    但是,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八“周文炜”条下却说:

    周文炜(号如山,江宁人,亮工之父),《诗学》,又《四留堂诗集》,又《旅尘集》,又《适倦集》。○16

    如果说周文炜名不见经传,那么他的儿子周亮工就不同了。查周亮工(1612-1672),字符亮,一字缄斋,号栎园,自称笠僧,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即大梁,今开封市)人,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明朝灭亡后,他投降清朝,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等职。其着作有《赖古堂集》、《书影》等传世。

    以上一个书商周文炜,一个周亮工的父亲周文炜,姓名相同,字号相同,籍贯相同,当为同一人无疑。综合各种史料可知:周文炜,字赤之,号如山,河南大梁人,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生年不详,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江宁(今南京)。所以周文炜不是普通的书商,而是一位做过小官、有着浓厚文人气质的书商。

    盛于斯的这一段文字,至少透露了三种《西游记》的版本信息:

    第一种版本,即盛于斯所读本。从盛于斯文章中所透露的信息看, 这是一种百回本,基本情况和世德堂本差不多,但也有不同。盛于斯所提到的《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一回,在世本中为第六十四回,回目为《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其中“清风岭”既不见于流传的西游故事,也不见于世本;“木棉庵”也和“木仙庵”不同。另外,盛氏所读本的末回为《九九数完归大道 三三行满见真如》。这大致同于世本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但和世本第九十八回回目“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也有相同之处。相互对读之下,倒是世本第九十八回的“行满见真如”与九十九回的“行满道归根”,两个“行满”重复。由此可见,盛于斯所读本和世本既有不同,但在基本用语上又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这证明,盛于斯所读本并不是现存《西游记》版本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如果有人能发现其回目同于盛于斯所记录的这两回回目的《西游记》版本的话,很可能就是盛于斯所读本,至少也和盛于斯所读本有一定关系。

    第二种版本,即周邸九十九回抄本。周如山所谓的“周邸”,指的是明代周王府。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先是被封为吴王,后改封周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透露这个抄本的周如山本身就是一位书商, 对有关图书的信息比较敏感,同时他又是大梁人,可见周如山提供的这个抄本的信息还是可信的。从周如山的话里可以看出,除了九十九回与一百回的区别外,周邸抄本和流行的百回本并无太大差别,否则,在和盛于斯的讨论中,周如山不会不有所透露。所以,这个抄本还是比较接近世本系统的一个版本。这充分说明,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后, 也同《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一样,经历了抄本流传的阶段。

    第三种版本,即周邸百回刊本。从周如山的介绍看来,刊本与抄本的最大区别,当然是增加了一回。但是,究竟是增加了哪一回,周如山的话却是不肯定的。或者说,他对盛于斯所怀疑的《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这一回是否“后人之伪笔”的问题,并无肯定的正面回答,而只是用“先生疑者,得毋是乎”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这个周邸刊本,完全可以称得上“官板”二字。陈元之在世本《刊西游记序》中称:“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17唐光禄所购买的《西游记》,很可能就是周邸刊刻的百回本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唐光禄所购买的,是周邸刊本和世本之外的其它刊本),否则,唐光禄不会无缘无故地称自己书坊的刻书为“官板”.

    那么,周邸的九十九回抄本来自何处呢?笔者在拙作《〈西游记〉世德堂本研究二题》中曾经说过:

    世德堂本卷首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谈到作者时说:“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这里的三个“或曰”,共同的指向都是王府,可见《西游记》的作者和王府有一定关系。查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记吴承恩有“荆府纪善之补”;吴承恩的棺材板上,也写有“荆府纪善”等字,如今还保存在淮安的吴承恩纪念馆内。所谓荆府,即湖北蕲州的荆宪王府。因此笔者怀疑,吴承恩在荆府写完自己的《西游记》后,至少在荆宪王府留下了一个抄本。大梁周王府的抄本《西游记》很可能就来自于荆宪王府。○18

    如果以上推测不错的话,那么前世本的流变就应该是: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周府九十九回抄本---周府百回刊本--- (? )---世本。可惜的是,世本之前的稿本和抄本都已经亡佚。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说世德堂的原刊本亦是佚本呢?这是因为,现在保存下来的四套世本,都不是世德堂的原刊本。现存堂本的卷九、卷十、卷十九、卷二十又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卷十六题“书林熊云滨重锲”,其它各卷则均题“金陵世德堂梓行”.这种情况说明,“世德堂本是由世德堂和荣寿堂两家共同刊刻的。其中世德堂财大气粗,刊刻了其中大部分卷目;荣寿堂可能经济基础不如世德堂,仅投入了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故仅刻了其中四卷二十回”;世德堂和荣寿堂刊刻的板片, “很可能在某一时期被建阳书林熊云滨得到,但其中第十六卷却因为损坏无法利用,于是熊云滨便按原书的版式重刻了其中第十六卷,然后一并出版发行”○19.所以,现存的世本,准确的说应该是熊云滨补刻世德堂本,而世本的原刊本已经亡佚。

    四、大略堂古本与蔡金注本

    首先来看大略堂古本。有关这个版本的记述,见于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回评:

    童时见俗本竟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履历,浑疑与花果山顶石卵相同。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阅者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憾。○20

    此外,同书卷末黄周星所写的《跋》说:“单阏维夏,始邀过蜩寄,出大略堂《西游》古本,属其评正。”○21其中“单阏”表示卯年,此处指的是清康熙二年(1663)。“蜩寄”是汪象旭的书斋名。

    综合汪象旭和黄周星的论述,所谓“大略堂古本”有三种可能。第一,比较通行的观点是,这个版本其实是汪象旭删节世本而成的一个本子。这样的事情在明末清初并不少见。如清初着名文人金圣叹,就曾经删去百回本《水浒传》后三十回,模仿创作了“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一回,并把这个七十一回本称为新发现的古本。汪象旭的作伪与金圣叹如出一辙。如果这样看,则所谓的“大略堂古本”,其实就是现存的《西游证道书》,并没有真正亡佚。第二,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前人删节了百回本的有关文字,经“大略堂”排印出版,并被汪象旭见到。如果这样看,所谓的“大略堂本”便是一种佚本了。第三,据徐朔方《西游证道书前言》注中说:“承美国维斯联(Wesleyan)大学魏爱莲(EllenW id- mer)教授据《尺牍新语》(1663)查出大略堂是查望的堂号,很可能’大略堂《西游》古本‘只是他的藏书之一,不是他的刻本。”○22徐朔方先生的推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笔者看来,汪象旭所谓的“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实际上应该是查望所收藏的明代《西游记》简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为明代惟有《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才“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汪象旭在得到这个版本后,改写了其中有关唐僧身世的故事,并根据世本或者李评本,删节而成一个新的《西游记》版本。

    蔡金注本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道士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序》。刘一明在指出《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者汪象旭对《西游记》评点的缺陷之后说道:“其后蔡金之辈,亦遵其说而附和解注之。”○23正是由于这句话, 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就专门开列了“蔡金注西游记”一条,似乎是一位叫蔡金的人,曾经评点过《西游记》。实际上这是一个小小的误会。

    据吴圣昔先生披露,他在浙江图书馆曾经见到了所谓的“蔡金注西游记”版本○24.这个版本扉页上端横书“圣叹外书”四字。扉页下部右侧题有“西陵憺漪子笺注”、“秣陵蔡元放重订”等字样;左侧上部题《绣像西游证道书》,下部题“文盛堂藏板”.其中所谓的“憺漪子”,就是清人汪象旭的号。“圣叹外书”中的“圣叹”,指的就是清初人金圣叹。金圣叹曾评点过不少古代小说戏曲,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金圣叹批评过《西游记》。因此,所谓的“圣叹外书”的题款,只不过是出版商招徕顾客的一种促销手段。至于“蔡元放”,也是清初着名文人,曾改写《新列国志》为《东周列国志》,并加了评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一明所说的“蔡金之辈”,实际上指的是蔡元放和金圣叹,而不是指一位叫蔡金的人评点过《西游记》。其实,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注录《西游证道书》时,已经注意到了怀德堂本、怀新楼本的《西游证道书》,亦是“评人于汪象旭、黄太鸿外,更加入蔡元放、金圣叹、陈士斌、李卓吾诸题”○25.所以,所谓的蔡金注《西游记》,只是《西游证道书》的一个翻刻本,并不是《西游记》的佚本。

分享到:
上一篇:《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2)
下一篇:《西游记》佚本探考——曹炳建(3)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72

点击获取验证码